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羅援:四次戰略較量的啟示

在對美方霸凌予以堅決反製的過程中冷靜思考歷史,能尋找出一些可資借鑒的邏輯思維。在中華民族近代史上,中國共產黨曾經歷過四個門檻,我們是如何跨過去的?

第一,抗日戰爭。當時,輿論界盛行兩種觀點:一是“亡國論”,認為中國實力不如人,戰必亡,不如妥協、讓步。另一種觀點,主張“速勝論”。毛澤東的結論則是“戰爭是持久的,最後的勝利是中國的”。他指出敵人的弱點,首先是其發動戰爭的非正義性,必將激化與中華民族的對立,激化本國國內的階級對立,激化與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對立,因此決定了其失敗的必然性。

但敵人的失敗是有條件的,這就是我們要執行一條正確的戰略方針,即“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另外,要極大程度地動員全國民眾,毛澤東指出,“只要動員了全國老百姓,就會造成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

第二,抗美援朝戰爭。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美帝國主義就把戰爭強加到中國人民頭上。“打與不打”,中國決策層面臨著重大戰略抉擇。當時,也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主張不出兵或暫不出兵。另一種意見,積極主張出兵。經過反覆慎重考慮,中央最終作出決定:出兵朝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經過連續五次戰役,中朝人民軍隊將世界頭號強敵從鴨綠江邊趕回三八線附近,戰爭進入僵持階段,美國依仗海空優勢竟發出“讓炸彈、大炮和飛機去辯論”的叫囂,要挾中朝方面讓出1.2萬平方公里作為“海空優勢補償”,毛澤東斷然拒絕,提出“談,可以。打,奉陪。”經過艱苦卓絕的“談談打打,打打談談,以打促談”的階段,終於贏得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勝利。實踐證明,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談判桌上也絕難得到。

第三,“兩彈一星”。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國力羸弱,美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核訛詐”和“核威脅”,當時中國的盟友蘇聯也背信棄義,撤走專家,撕毀合約,中國面臨空前的國際封鎖。但中國人民勒緊褲腰帶,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硬是研發出了自己的戰略核武器,立於世界核大國之林。從原子彈到氫彈,中國僅用兩年零八個月時間,比美國、蘇聯、法國所用的時間都短得多。實踐證明了毛澤東的一句名言,“帝國主義,你封鎖吧!封鎖一百年,我們什麽東西都有了。”

第四,“炸館”“撞機”事件。中國改革開放之初,急需集中人力、財力、物力資源發展經濟,美國趁機頻頻向中國挑釁,1993年發生“銀河號”事件,1999年發生“炸館”事件,2001年發生“撞機”事件,這一系列事件再次證明,“落後就要挨打”。後來,隨著綜合國力提升和維護自身安全需要,中國逐漸調整方針,將“軍隊要忍耐”“國防建設要為國民經濟建設讓路”的方針,調整為“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同步發展,協調發展”的方針。

美國的一扣、一炸、一撞,給中國“倒逼”出了一些“爭氣”工程。可以說,我軍現在的許多殺手鐧武器裝備都是美國“倒逼”的產物。我想,美國單方面挑起的貿易戰,也必將給中國逼出一些爭氣工程,以芯片為代表的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戰略支撐產業和產品的亮相將指日可待。我們的能力和自信將在中美貿易戰中得到完美體現。

四次戰略較量給我們的戰略啟示是:中國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和正確的戰略指導。全國人民必須同仇敵愾,共迎挑戰。必須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在爭取外援的同時,要立足於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只要把我們中國自己的事情辦好了,就可以變壞事為好事,變壓力為動力,任憑風浪起,永遠立於不敗之地,誰也奈何不了我們。(作者是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