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炎炎酷暑,清涼一“夏” 帶你體驗沉浸式藝術展

涵涵

現代社會發展的速度似乎已經超出人們的想象,前一秒大螢幕上的科幻影像,後一秒也許就成為了現實。這其中不乏像《未來戰警》中的“代理機器人”代替真人工作、社交,還有《頭號玩家》裡人們透過VR進入全息虛擬世界去遊戲。沉浸到想象世界中的感覺吸引著人們不斷向它靠近,那這種感受到底是什麽樣呢?

電影《未來戰警》講述了未來人通過科技手段將思維、感官“傳送到”機器人“替身”身上,通過機器人進行日常生活。

電影《頭號玩家》構建了未來的虛擬世界,人們通過VR技術進入虛擬世界進行遊戲。

從裸眼3D塗鴉到4D電影,從器械遊戲機到VR體驗,科技的進步逐步挑逗著人們的感官。隨著社會發展,藝術展覽也“進化”到沉浸式階段。沉浸式藝術作為新興的新媒體藝術形式出現在大眾視野,使觀者通過視、聽、觸、嗅等感覺,實現與智能化藝術品即時互動,以達到全身心的融入和沉浸的感官交流,進而得到高層次的審美享受。

人類對於審美體驗的追求體現在對藝術形式的探索上。圓點女王草間彌生的《無限鏡屋》早在1960年代就將沉浸式觀展體驗帶給觀眾,他可能並未意識到,這意味著她創造了“將藝術作品打造為環境”的新概念,同時觀眾也變成了參與者,作品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無限的進行著崇高的重複。到了80年代,電腦開始普及,攝影和電腦帶領藝術進入新時代,隨之而來的互聯網時代,逐步實現“虛擬”與“現實”的對話,用技術直接創造的藝術不斷地出現。

1965年,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Yayoi Kusama)的《無限鏡屋》(Infinity Mirror Room -- Phalli's Field)在理查德·卡斯特蘭(Richard Castellane)美術館開展。這間封閉房屋,面積約為25平方米,牆壁高度為8英尺。

多種版本的《無限鏡屋》↓

草間彌生 無限鏡屋:波點偏執狂 Dots Obsession-Love Transformed into Dots 2006年

草間彌生 無限鏡屋:數百萬光年外的靈魂 The Souls of Millions of Light Years Away 2013年

草間彌生 無限鏡屋:我對南瓜永恆的愛 All the Eternal Love I Have for the Pumpkins 2016年

2012年由倫敦藝術團體蘭登國際(random international)打造的《雨屋》在倫敦首展,這又是一個融合奇幻與真實的沉浸式藝術作品,觀眾可以在“雨屋”裡體驗到一場不被淋濕的傾盆大雨。現在,這樣的展覽愈發常見,像Tundra團隊為Brusov輪船定製的名為“My Whale”的藝術裝置、TeamLab團隊的《花舞森林與未來遊樂園》等,相似的沉浸式展覽逐漸進入大眾的生活,觀眾不再僅僅是觀賞藝術,而是可以介入藝術本身。

蘭登國際用時4年創作《雨屋》,該作品於2012年在倫敦首次展出

Tundra團隊為Brusov輪船定製了一款名為“My Whale”的藝術裝置,這艘輪船建於奧地利,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一直保留至今。如今輪船被改造成了一個藝術中心停靠在莫斯科河上方,輪船前部有一個視野開闊的太空,太空上方由全景天窗和六角形圖案的拱形天花板結構組成。設計團隊希望通過這個裝置結合現代科技的全新方式,讓人感觸大自然和自然生物。

Tundra Collective的另一個裝置展“my whale(inner revision)”是通過一系列投影器,將彩色的光束投影到觀展人周圍的曲面牆上,配上鯨魚的叫聲,身處其中,曲面牆上由光引起的流動感,帶給人的感觀刺激就像在海裡和鯨魚一起游泳一樣。

近日,日本藝術家村松亮太郎及其創意藝術團隊NAKED Inc.打造的“尋夢海底兩萬裡-深海之光沉浸式藝術展 ( AQUARIUM BY NAKED)” 在北京嘉德藝術中心首次展出。展覽的開幕將人們的注意力再次吸引到對新媒體藝術的關注與討論。

“尋夢海底兩萬裡-深海之光沉浸式藝術展 ( AQUARIUM BY NAKED)”展覽現場

“尋夢海底兩萬裡-深海之光沉浸式藝術展 ( AQUARIUM BY NAKED)”展覽現場

作為 “AQUARIUM BY NAKED”北京首展,此次展覽通過視覺技術和投影顯示技術,搭配燈光、音響設備,給觀眾塑造了一個充滿奇幻的海底世界。藝術家村松亮太郎介紹,展覽是“一個沒有完成的作品”,是一個“在不斷進化的展覽”,因為深海的世界是未知的,會有更多新的物種繼續出現。基於此,他想表達通過對深海生命的認知和理解,人們也在不斷更新自己的思想,希望觀眾可以通過水的形式來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尋夢海底兩萬裡-深海之光沉浸式藝術展 ( AQUARIUM BY NAKED)”展覽現場

“尋夢海底兩萬裡-深海之光沉浸式藝術展 ( AQUARIUM BY NAKED)”展覽現場

作為有著多重身份的公共新媒體藝術領域的探險家,村松亮太郎從未停止對未來藝術的探索。他和他的團隊利用現有的東西,來創作全新的東西,並獲得大眾與商業的雙重認可。大眾在這樣的藝術裡,不只是欣賞,還會生發出發自內心的感動,進而融入,獲得感染,從而進一步表達、創造。這一系列轉變可能就是藝術的魅力吧,也正是這個魅力改變著世界。

正在興起的沉浸式多媒體藝術,在中國仍處於等待騰飛的狀態。中國大眾對於太空互動、創作者與欣賞者之間的關係、材料媒介運用、觀者感受和對於市場的態度等方面正在發生改變,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在不拋棄中國傳統藝術的觀念下,如何發展自己的新媒體藝術成為中國藝術家面臨的課題。我們也不難發現這其中有新的嘗試,像曾在國家大劇院舉辦的“蓮花盛開——中國古代石窟壁畫藝術精粹·數字展演”,這場展演用VR和燈光影像,向觀眾立體展示了中國古代石窟壁畫藝術。展覽與觀眾互動頗局限於形式,壁畫的複製轉換也未能給觀眾留下震撼的感受,但總的來說是一次勇敢的嘗試。這種結合中國傳統藝術進行的多媒體藝術創作,總歸好於對西方多媒體藝術的複製黏貼。

“蓮花盛開——中國古代石窟壁畫藝術精粹·數字展演”現場

“蓮花盛開——中國古代石窟壁畫藝術精粹·數字展演”互動現場

同樣,市場因素也是對多媒體藝術發展的巨大考驗。在中國社會,它考驗的不僅僅是藝術家的創造力,更是考驗著全民的藝術素養與思維模式。在沉浸式多媒體藝術展逐漸普及的路上,希望有更多人能在展覽中找到靈感,生發出自己的創造,用這個創造引導人們建立更好的社會。這個目標不遠,它已經在眼前。

(以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此文章為原創,任何個人或機構在未經過同意的情況下不得擅自轉載或引用用於商業用途。如有用於商業用途的目的,請提前聯繫我同意後方可操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