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楊超越《極限17》“演技”首秀,唱跳型藝人的影視化之路

文 | 胡洋

“打臉”現場來的太快,那些一開始奔著“看楊超越笑話”的觀眾們,如今可能已經栽倒在螢幕面前。讓這一切發生反轉、並引發網友熱議的初始,便是楊超越主演的一部青春網劇《極限17:羽你同行》(簡稱《極限17》)。目前,該劇已於騰訊視頻上線近一周,播放量突破9000萬,微博官方話題閱讀量達到4.2億。

平心而論,這並不是一部十分具有“熱度”的影視作品,尤其是在今夏多部爆款劇集面前,該劇的全網熱度尚不值得一提。但因為女主是自帶話題流量,且有著“錦鯉”頭銜之稱的楊超越,“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網友不在少數。

首播當晚,#楊超越演技#便登上微博熱搜,評論區卻意外的驚現一邊倒“好評”:楊超越真香了、楊超越演技吊打baby等相關評論一窩蜂湧現。在行銷號以及部分媒體的傳播下,網絡輿論一時間轉變為“唱歌跳舞都不行的楊超越,這次要憑借演技翻身了”。

尚且不提楊超越需不需要依靠演技“翻身”,僅唱跳型藝人轉型演員行業的相關案例,便在業內司空見慣。可大部分“成名者”似乎都如鹿晗、吳亦凡等初代流量明星一般,在市場與口碑之間來回拉扯。

唱跳型藝人迫於國內偶像產業發展的不完整而轉型,可以理解。但大部分唱跳型藝人選擇踏足演藝圈的首部作品,卻並非完全適合藝人本身。楊超越的電視首秀,或許能夠為當下唱跳型藝人的轉型之路帶來一點啟發。

楊超越與《極限17》:選角與人設的完美結合

大眾市場對楊超越的認識,恐怕還局限於去年那檔“紅透整個夏季”的國內首檔女團選秀節目《創造101》。節目中,楊超越面對鏡頭的時常哭泣和坦言壓力太大的“非常規操作”,都讓觀眾對這位長相精致、專業能力平平的成員印象深刻。 隨後的事跡也都人盡皆知,楊超越憑借“創始人們”的超額點讚,以第三的好成績實現成團之夢。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大眾媒體對楊超越的評價,都離不開“好運”、“美貌”等一切外在因素,“錦鯉”甚至成為了她的專用名詞。而在起初,人們並未將“楊超越 錦鯉”看作是一種正面評價,而是對其業務能力差、實力好運的暗諷。

久而久之,楊超越自己可能也習慣了外界對其的看法。她在接受每日人物採訪時,曾向記者反問道“我這樣的人真的適合在這個圈子裡嗎?”真誠中帶著一點不自信,卻意外地打動了在場的所有工作人員,以及長期以來默默支持她的粉絲團。

後來的楊超越,成名之路便開始順風順水。她在《心動的信號》《超新星全運會》,甚至是《奔跑吧2》等多檔綜藝中擔任起固定嘉賓,或飛行嘉賓。比起她的“唱跳”,粉絲們顯然更愛她的綜藝感和真性情,有網友曾在某綜藝播出期間,評論下方留言,“因為楊超越才追的這檔節目”。可見其人氣和綜藝天賦。

《極限17》是楊超越的首部電視劇作品。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楊超越並未如大部分唱跳藝人入局演藝圈般,選擇出演一部“大IP+大製作”的頭部作品,反而選擇了一部相對圈層化、翻拍自泰國的青春題材作品。

——這或許是得益於背後的經紀團隊,公開資料顯示,《極限17》的背後出品方之一有楊超越的經紀公司哇唧唧哇,因此在劇中觀眾不僅會看到“女主”楊超越,還會看到火箭少女101的其他成員:“小七”賴美雲和傅菁,以及曾參與過《明日之子》第一季選秀、如今已是嘉行傳媒旗下一員的祝子傑。

楊超越在劇中主要是飾演一位心地善良、樂觀積極的正能量女孩。她的存在,一來是為了緩解“自閉症兒童”所帶來的悲傷氣氛;二來也是“羽毛球”運動員出身的她,可以為劇中男主(梁靖康飾)起到輔助和開導作用。

從目前播出的六集劇情來看,楊超越在劇中的演技的確如網友所言“清新自然”,但與此同時非科班演員所持有的“台詞”和“小動作”問題,楊超越也存在一二。

但這些瑕疵,並不妨礙其收獲一票新路人粉。知乎上,不少網友在“如何看待楊超越的演技”問題下方留言:雖然談不上專業,但的確比部分小花演技強。真實、自然正在成為楊超越演技方面的標簽,而退回至楊超越本人身上的標簽來看,“真實”亦是大眾乃至所有媒體給予其的標簽之一。

“合適”顯然是促成楊超越轉型演員,獲得市場初步認可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些年進擊影視行業的唱跳藝人,前景幾何?

唱跳型藝人,尤其是以成團形式出道的藝人,後來的發展之路多離不開單飛和向演員行業進擊。諸如較早時期的“小虎隊”、從韓國歸國的EXO中國成員,以及當下處於流量中心地帶的TFBOYS,都有著進入演藝圈和即將單飛的經歷。

以距離觀眾較近、處於話題中心的TFBOYS為例,“國民弟弟”們陸續成年之後,網絡上傳言許久的“單飛”新聞也如影隨形。儘管當前三位弟弟並未明確宣布團體解散,但三位弟弟的各自發展路徑卻十分清晰:王源選擇出國留學深造,未來以音樂行業發展為主;王俊凱、易烊千璽分別在國內表演系最高學府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央戲劇學院學習,為成為一名合格的演員做準備。

今年,恰逢“唱跳型藝人”轉型大年。暑期檔熱播的多檔大劇中,主要成員都來自於唱跳型藝人。如剛剛提到的易烊千璽,首次挑戰“大男主”,便是與老戲骨雷佳音共同搭戲的《長安十二時辰》;《陳情令》中的“雙男主”肖戰、王一博,則分別來在於X玖少年團和UNIQ組合。

在播電視劇《小歡喜》中的“季楊楊”扮演者郭子凡,則是與肖戰來自同一組合的X玖少年團。而由肖戰、李沁、孟美岐共同主演的電影《誅仙》,也有兩位主演來自團隊組合,孟美岐更是首次入局影視行業、擔任“雙女主”之一。類似的還有更早時期的鹿晗、張藝興、吳亦凡、黃子韜、李易峰等人,都是通過選秀出道,入局影視行業。

不難看出,與流量明星定理相同,唱跳型藝人出演的電視劇、或電影作品,都在大眾潛意識中被賦予“粉絲定製”特殊稱號。而前幾年,恰逢影視行業處於水深火熱的深水期,市場中已經湧現出過度IP開發之作,諸如電影市場中的青春片、電視劇行業中的“大女主”、“大男主”劇,業內人士將其統稱為“圈錢”作品。

可如今,隨著市場熱錢退卻、行業回歸理性,“IP+卡司”的常規模式逐漸失靈。最明顯的則是當下正在熱映的《上海堡壘》,導演、原著作者共同發聲道歉,卻意外得到市場回饋:拍爛片難道不該道歉嗎?市場對“爛片”、對流量藝人的包容度已經大不如從前。

楊超越的“小螢幕”首秀,或許能夠給當下部分唱跳型藝人選手,乃至同行一些啟示:即在選擇自己首部“轉型”演員作品之際,切不可貪戀IP效應和過度娛樂精神——《極限17》是一部關注自閉症兒童的青春體育競技作品。而已經初步打破流量標簽的易烊千璽,則進一步證明了唱跳型藝人的未來發展之路,即在自身實力確保的情況下,盡量多選擇一些作品層次感明顯,能夠發揮演員演技的作品。

這是一個“人人皆可成名”的高速信息化時代,同時也是一個流量巨變、速度空前加速化迭代的時代。藝人們除了需要加強自身專業能力之外,選擇與審美同樣重要。與其追問楊超越是否真的能憑借演技翻身,不如追問是誰為其選擇了這部劇。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