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WeWork一季度虧損壓縮至2.64億美元,正努力削減支出

在看過了美股最大獨角獸IPO的慘敗之後,今年美股第二大IPO能否帶來一些好消息?市場的目光開始放在了有望在今年上市的WeWork身上。

美東時間周三,總部位於美國的共享辦公巨頭WeWork披露了其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業績情況。數據顯示,WeWork在第一季度實現了營收同比增長112%至7.28億美元,同時,淨虧損額收窄至2.64億美元。

上個月末,WeWork曾公開表示其已經於去年12月秘密遞交了IPO申請,目前招股文件尚未公開,但該公司目前幾乎已經鎖定了“今年美股第二大IPO”的位置。

顯然,更早些時候上市的“第一大IPO”Uber的表現並不樂觀,這對即將上市的WeWork構成了壓力,因為同Uber一樣,WeWork也正在經歷連續虧損的階段,並且擁有著爭議性的高估值。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一位分析師表示,WeWork在當季削減了資本支出。另據該公司CFO Artie Minson稱,由於考慮上市,公司現在需要解決“房間裡的大象”的問題。(Elephant in the room,指非常明顯卻被視而不見的風險)

有了Uber和Lyft的前車之鑒,WeWork能否拿出令市場滿意的IPO成績單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但至少,這家公司正在為繼續壓縮虧損、衝刺IPO而努力。

“房間裡的大象”:高估值是否名副其實?

WeWork成立於2010年,與新概念“共享辦公”一同成長起來。其商業模式是長期租賃辦公空間,並將其拆分成多個短租合約轉租給其他公司。通過這種靈活的租賃方式,WeWork吸引了不少願意以低成本租賃辦公空間的中小型企業。

軟銀願景基金是WeWork的主要投資方之一。自誕生以來,WeWork已經募集了120億美元的資金,其中多數資金來自軟銀。截至今年1月,公司估值已高達470億美元,使其被市場看作是繼Uber之後的美股第二大IPO。

極高的估值使市場對WeWork持有懷疑態度。華爾街見聞會員專享文章曾經提到,本質上來說,WeWork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它和房地產企業並無區別,但目前470億美元的估值,顯然並不是一家房地產企業應有的水準。(詳見:

《今年每股第二大IPO有望“花落”WeWork,但二級市場願為軟銀“接盤”嗎?》

去年此時,由於投資過多、長期負現金流以及租賃合約久期的不匹配,標普和惠譽公司曾雙雙給予該公司債券“垃圾級”評級,認為其抵禦經濟周期風險的能力薄弱。

今年初,“金主爸爸”軟銀還曾把對WeWork的新一輪注資從160億美元砍至20億美元,更加深了市場對這家公司的擔憂。畢竟有Uber的挫折在前,如今IPO對於備受關注的科技企業來說,似乎成了一道難闖的關。

WeWork的努力:EBITDA首次環比改善

今年一季度,WeWork的財務狀況確較以前季度有所改善。除營收同比增長一倍有余之外,儘管息稅、折舊與攤銷前的虧損(EBITDA)也較去年同期翻倍,至2.2億美元,但該數據同時也是首次出現環比上的改善。

同時,根據WeWork自行編制的“社區調整後的EBITDA”,該數據同比增長78%至1.7億美元。(community adjusted EBITDA,即在EBITDA基礎上扣除行銷、行政和開發設計等基本費用成本之後的利潤額,該指標被WeWork認為更能夠體現辦公空間回報水準)

與WeWork此前披露的2018年業績情況相比,一季度情況看起來要好上很多。2018年全年,該公司營收為18億美元,但淨虧損為19億美元。但該公司同時指出,今年一季度一筆3.67億美元的一次性收益對業績的改善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目前,WeWork的足跡已遍布全球100余個城市,並且正在大力鋪設海外市場業務。目前,該公司有43%的營收來自美國以外的市場,高於一年前的38%,受益於此,入駐客戶數從18.6萬人增長到去年的40.1萬人。

在辦公空間租賃業務之外,WeWork也在致力於拓展更多的業務。今年1月,WeWork更名為The We Company,正式開始經營多項業務,包括外包房地產管理以及開設學校。

據美國媒體Axios援引WeWork創始人Neumann表示,WeWork將和Uber以及Lyft有所不同:

我們每花費10億美元,就會創造23.6萬張辦公桌,邊際貢獻率達到27%。這意味著未來15年,10億美元將帶來247億美元的邊際收益……與其他公司不同的是,我們正在打造能夠產生現金流的產品,而不是在價格戰中提供更高的薪水和折扣。

此外,Neumann還表示,WeWork目前的資金仍然是充足的,選擇IPO的原因是為了在公開市場獲得更多資金,以建設一些耗費成本更高的“我們想要建設的基礎設施”。但他同時稱,不會讓公司增長過快,以致損害投資者的利益。

台灣時間5月15日,國內最早一批共享辦公企業之一的氪空間也獲得了10億元融資,為公司史上單筆金額最高的一次融資。比氪空間晚起步半年的WeWork中國區業務或將與之展開新一輪競爭。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開通華爾街見聞金卡會員,馬上領取2019全球市場機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