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盤和林:降低理財門檻更須加強風險教育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盤和林

  新規落地對擴大市場規模和提振市場熱情有著重要的作用,但相應的風險控制和提示同樣值得重視,某種意義上講,注重保護投資者利益才是一個健康可持續的市場。

  9月28日,銀保監會正式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單隻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截至目前已有建行、農行、中行、交行、招行、浦發銀行等多家銀行宣布降低部分理財產品銷售起點。

  如此大幅下降使不少網友高呼銀行理財終於開始“親民”了。

  其實,互聯網寶寶類貨幣基金的興起,是理財產品趨向於平民化的開始,可以說,類似餘額寶等貨幣基金的成功也是一種必然,零門檻、高回報的貨幣基金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財熱情。

  然而,隨著國家刺激經濟的貨幣政策頒布,貨幣基金收益也開始走下坡路,3%以下的收益率開始不那麽具有吸引力了,這個時候,不僅僅是銀行需要儲戶和投資者的資金,投資者也需要更加優質的理財產品,因此銀行降低理財門檻可以擴充銀行的可用資金的同時,拓寬居民的投資管道,這也與之前呼籲的“擴中”計劃契合。

  另外,除投資門檻下降外,銀行理財新規備受市場關注的還有銀行公募理財產品投資範圍拓寬,下一步可以通過公募基金間接投資股市。根據現行監管規定,公募理財產品是不能直接或間接投資股票,此舉也是為了保證銀行理財產品的安全和穩健。而新規放開公募理財產品不能投資與股票相關公募基金的限制,允許公募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各類公募基金間接進入股市。

  如此一來,可以一定程度上對資本市場起到提振的作用,為持續的熊市再添利好消息,不過,理財產品入市也引發了不少質疑聲音,筆者認為,這些看法的來源可能是由於目前股市行情低迷,銀行理財產品的流入極易使廣大投資者成為接盤俠。

  同時,我國金融市場參與者實際上尚不完全成熟,投資者日益增加的財富與其金融管理知識確是嚴重不匹配的,隨著這次理財新規的落地,消費者對金融知識需求顯得更加迫切。研究表明,理財素養與民眾股市進出意願顯著相關,並能改善其對資產的管理能力,因此在居民理財意識逐步加強的同時,風險防範觀念也應不斷提升。

  據稱,銀行在未來可能取消首次購買面簽制度,筆者以為,取消面簽可能不利於市場的平穩發展。在降低門檻和拓寬投資管道後,投資者蜂擁而至是可以預見的,這其中不乏大量的“小白”投資者,銀行對購買理財產品的過度鼓勵與宣傳可能在短時間內加強了市場流動性,但很容易引發市場群體性風險,對經濟的長遠發展不利。

  尤其是理財新規打破銀行理財產品剛性兌付之後,與傳統意義上的“保本”理財相比,理財風險大大提高了,而“小白”投資者承受風險能力差,因此,理財門檻降低,意味著更多風險承受能力弱的人群加入到理財行列,故更需要加強對“小白”投資者的風險教育。

  理財新規之後,銀行理財產品發生了兩大變化:一是門檻降低導致投資者群體發生改變,理財知識少、風險承受弱的投資者群體將大大增加;二是銀行理財產品允許投資股市、打破剛性兌付,意味著風險大大提升,與人們之前意識中安全性極高的銀行理財產品發生了較大變化。因此,這凸顯了風險控制和提示的重要性。

  筆者以為,新規落地對擴大市場規模和提振市場熱情有著重要的作用,但相應的風險控制和提示同樣值得重視,某種意義上講,注重保護投資者利益才是一個健康可持續的市場。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著名財經評論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