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膠片已死,柯達破產,富士卻活成了千億營收的巨頭

文/ 韓璐 編輯/ 李惠琳

一次成像、防曬霜、抗病毒藥、阿爾茨海默葯、內窺鏡、彩超機……

這些看似沒有聯繫的單品,都出自同一個集團——富士膠片。

2012年,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上映,按照老習慣,他還是在影片中使用了酷愛的富士膠片,而這一部分正是富士生產線上最後一批產品。與宣布破產的柯達一樣,很多人以為那是富士膠片最後的光芒。

實際上,近年來富士膠片已默默滲透到了更多領域。創立於1934年,今年84歲的富士膠片,就是一個二次創業者,告別傳統膠片業務後,又創造了一個過兆日元(2017財年大約1436.44億人民幣)營收、千億日元利潤的技術巨頭。

揮別業績巔峰

富士膠片的創建,是帶著日本照相膠捲國產化使命的,選廠在富士山麓的神奈川縣南足柄市,看上的是當地優質水源和潔凈空氣。

彼時60年代膠片行業,柯達無疑是巨頭,近4000億日元的銷售額,是富士膠片270億日元的十幾倍。

40年時間,富士膠片趕超柯達,在日本國內市場份額達到70%,並在2000年達到巔峰。可惜,之後就開始每年以20%-30%的速度下滑,若以2000年為基準計算,2010年該市場已萎縮至不到一成。

直到15年前,富士膠片的一半業務還是影像事業(民用膠捲19%、數位相機7%以及其他28%),公司利潤的2/3來自於此項業務。

數位時代的衝擊下,本以為富士膠片將逐漸衰落,意外的是 ,2007年,富士膠片業績卻創下了歷史新高。

原因在於富士膠片,本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膠片和攝影公司,創立後的第二年,它就開始拓展了多元化業務。

膠片裡的秘密

傳統膠片沒有做錯什麼,只是時代不需要了。面對數位時代的衝擊,同為膠片巨頭的柯達,也嘗試過多元化經營,例如涉足醫藥、授權貼牌生產數位電子產品等。不過最後還是圖了短期利益,出售了需要長期投入的醫藥業務。

富士膠片的轉型則更徹底一些,因為如果守在數位技術成像的領域裡,銷售額最多也只是數千億日元規模,要支撐起兆規模的帝國,富士膠片的選擇是將核心技術遷移,將管理資源與研發和資本投入到醫療健康、高性能材料、印藝系統、數位影像、光學元器件,以及檔案處理六大業務板塊。

膠片業務做延伸,最先想到的就是醫學影像業務。1936年,富士膠片開發了X光膠片,後又開發了世界首個數字X線成像診斷系統。

1976年,富士膠片發明高感度彩色負片膠捲F-II400,技術上超越柯達。

2006年,富士膠片成立了「富士膠片先進研究所」,將尖端核心技術、有機合成化學、先進列印材料和生命科學等多個研究所整合,作為創新孵化平台,做技術遷移,跨界產品輸出,開啟了第二次狂奔跑路。

於是,在傳統膠片業務逐漸退出市場之際,膠片背後成像、製膜、高精密薄膜塗布技術、高性能高分子化合、納米分散、氧化還原等關鍵技術被保留運用,並給富士膠片帶來了二次創業的生命力。

以化妝品為例,富士膠片旗下的艾詩緹(ASTALIFT)品牌,可以說是化妝品新貴了,2007年誕生,以抗衰老以及內外修護功能著稱。

其中運用到的技術,就是富士膠片的看家本領:膠原蛋白技術(膠片的主要原料)、納米分散技術和抗氧化技術。當時富士膠片的研究人員發現,膠捲由於活性氧造成的氧化褪色,需要頂尖的抗氧化技術,這和抗衰、抗氧化功能的化妝品,原理是完全相通的。

而後,銀微粒子和精密塗布技術讓富士膠片陸續開發出了醫療級別的抗菌薄膜。化合物方面的合成能力、設計能力以及納米技術在人體吸收方面的技術革新,投入到了抗流感葯、抗癌藥物等研發中。

據富士膠片方面透露,公司計劃2019財年的醫療相關業務總銷售額達到5000億日元。

轉型的腳步仍未停歇。

2018年,富士膠片集團開始了全球品牌推廣活動「NEVER STOP」(創無止境),繼日本、美國之後,在中國也開始了宣傳。

「我們已經經歷了二十多年的轉型過程,『NEVER STOP 』表明了我們接下來要繼續不斷轉型的意志。」富士膠片(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武冨博信表示。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