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酸鹼體質」等醫學偽科學為何能在今天大行其道?

11月2日,美國加州聖地亞哥法庭判「酸鹼體質理論」創始人羅伯特·歐·揚(Robert O.Young)賠償癌症患者唐·凱麗1.05億美元,引起廣泛關注。2002年,羅伯特·歐·揚出版《PH奇蹟:平衡飲食,恢復健康》一書,被翻譯成18種語言,銷量數百萬,之後又陸續出版《酸鹼奇蹟》系列叢書。「酸鹼體質理論」是這些書的核心內容,該理論認為,人的體質存在酸性和鹼性,而偏酸性體質會導致形成包括癌症在內的各種疾病,要想獲得健康必須保證身體處於一種鹼性狀態。羅伯特不僅進行理論創作,還有具體實踐,比如生產保健品、開診所治病等等。2007年,凱麗被診斷患有乳腺癌,她聽信羅伯特的理論並且停止傳統療法,接受「鹼性療法」。所謂的「鹼性療法」就是給癌症患者靜脈注射500美元一針的蘇打水。然而,「酸鹼體質理論」所說的「鹼體質」根本是不存在的。順便一提,市面上還有公司宣稱人體偏鹼性會導致疾病,需要補充酸體質,因而推出富含酸性的產品。

「酸鹼體質理論」創始人羅伯特·歐·揚(Robert O.Young)

最終,憤怒的凱麗在2015年以玩忽職守和欺詐為緣由將羅伯特告上法庭,才有了上面所說的審判結果。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羅伯特曾在自己的網站上偽造教育經歷:上世紀 70 年代初在美國猶他大學攻讀生物及商科,還先後獲得了營養學碩士學位、生化博士學位及自然療法博士學位。還自封為微生物學家、血液病專家、醫學專家以及自然療法師。2016年,羅伯特在一項無照行醫的指控中當庭否認了這些頭銜,並且承認自己沒有受過任何科學訓練,沒有行醫資質,連文憑也是買的假貨。對此,一位副檢察長說:「羅伯特就是一個向垂死之人兜售偽科學的騙子。」

事實上,這類醫學偽科學的例子並不少見,維生素萬能論就是其中的突出案例。歷史上,遠航途中大量船員死於壞血病,直到1928-1933年期間,科學家才弄明白該病是由缺乏維生素C造成的。此後,維生素C的名聲大噪,並且逐步演變出萬能論,還涉及到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泡林。1970年,泡林呼籲公眾每天服用3000毫克的維C(目前主流的研究認為一般成人一天的需求量為100毫克)。到了1980年代,愛滋病在美國流行,泡林提出「維C對愛滋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的說法。1992年,他登上了《時代周刊》,把維C的功能進一步放大,認為還可以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癌症,甚至還可以延緩衰老。泡林不僅到處宣傳,還親身例行地每天在早餐中加入18000毫克的維C。實際上,維C並沒有萬能的效果,而且過量服用不利於身體健康。1994年,前蘇聯醫學家拉夫連茨基指出,過量服用維生素C會加大血栓形成的風險。

再比如,10多年前日本、美國的足貼開始進入國內市場,近期在朋友圈還十分火爆。一些宣傳語中提到「足貼能夠吸脂排毒」,對於足貼的這種「強大」功能,一些專家無法容忍其繼續傳播。湖北省中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丁德光表示,「正常的穴位敷貼可以刺激身體的穴位,改善血液循壞,只有保健作用,絕對沒有排毒的功效,更沒有通過穴位直接把毒素排出體外的說法。所以,足貼是不可能有排毒功效的。」

這些「偽科學」案例披著「科學」的外衣到處招搖撞騙,不僅破壞了科學的聲譽,還騙取了病患者的錢財,為什麼在科學昌明的當下還能大行其道呢?實際上,政府、醫學工作者和科學家一直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之所以出現屢禁不止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牽扯到「科學是什麼」這個問題。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統一的答案,便難以制定出操作性很強的解決方案,因而也難以清除這些醫學偽科學(假科學)亂象。

科學、非科學、偽科學

事實上,儘管科學家每天都在從事科學活動,而且不斷取得重大的科學成就,但對「科學是什麼」、「如何區分科學、非科學、偽科學」等問題卻一直沒有取得共識。儘管科學家是從事科學活動的主體,但對這類問題的討論主要集中在科學哲學領域。

邏輯實證主義學派主張「可證實性」是區分科學與非科學、偽科學的標準,換言之,科學理論能夠被證實,而非科學、偽科學無法被證實,比如「人死了能上天堂」,對此無法證實。但證實原則面臨著「歸納問題」,即通過單個陳述的經驗事實無法推導出普遍陳述的科學理論。比如說「所有天鵝都是白的」,這個命題是基於觀察部分天鵝之後得出的結論,因為現實中做不到觀察所有天鵝,而沒有觀察所有天鵝就認為「所有天鵝是白的」,這是一種不可靠的推理。

波普爾不滿意證實原則,在《猜想與反駁》一書中提出證偽原則。他認為,科學理論或命題不可能被經驗證實,而只能被經驗證偽。可被證偽的理論或命題才是科學的,否則就是非科學的。波普爾認為占星術就是偽科學,它不滿足證偽原則,無法被證偽,而愛因斯坦提出的光偏轉的假說具有可證偽性。他還強調,「可證偽性是區別科學和非科學的劃界標準,而不是意義標準或者真理性標準。」換而言之,科學是可證偽的,而非科學是不可證偽的,但這並不意味著非科學就是沒意義、假的。波普爾以達爾文的進化論為例明確指出,進化論不是科學理論,但它是有意義的。

薩迦德認為,某個條件作為科學充分必要的條件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他提出5條標準,分別為關係彼此競爭的理論評價、追求經驗事實的確證性和證偽性、追求理論內部的一致性和簡單性、理論隨時間的推移而不斷進步。瑪利歐·邦格在薩迦德的基礎上提出多元的標準,並對偽科學下定義:「任何一個儘管本身不是科學卻自稱是科學的知識領域都叫偽科學(pseudosience)。」瑞典科學哲學家圖奧梅拉對偽科學做了更加具體的闡述,概括出9個顯著的特徵:①依賴模糊的本體論而且不歡迎批評;②脫離嚴格的思維;③無法檢驗或受到拙劣的支持;④不因經驗證據而變化;⑤含著時代錯誤的思維,這種思維返回到古老、混亂的理論和假設;⑥常常訴諸神話、毫無根據的神秘事物;⑦偽科學的目的往往在於解決實際問題,而不在於認識問題,因此往往包含著偽技術。⑧偽科學的方法不能用可供選擇的方法矯正和檢驗,也不以充分證實的普遍理論為基礎;⑨一般與它所處時代的科學截然不同。

到了費耶阿本德這裡,他取消了科學劃界,不再區別科學和非科學。費耶阿本德強調非理性因素在科學發展中的作用,他認為,「科學是一個複雜的、多質雜合的歷史過程。它既包括高度複雜的理論體系和種種古老的、僵硬的思想,又包括對未來思想體系的模糊的不連貫的預期。」與此類似,拉卡托斯把科學劃界標準轉化為科學評價問題:我們如何區分進步綱領和退步綱領。他提出,科學劃界的單元應該是科學研究綱領,而不是孤立的假說。一個科學研究綱領由硬核和保護帶組成。硬核指的是核心的理論和概念;保護帶指的是,圍繞在硬核周圍的輔助假說,它包括正面啟發法和反面啟發法,具有促使科學研究綱領發展壯大的作用。

綜上可以看出,科學哲學家對於區分科學和偽科學沒有取得統一的共識,因而無法從根源上杜絕偽科學的出現。但是,影響偽科學流行的還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弄清楚這些因素有利於公眾識別偽科學的面具,防止上當受騙,進而保護自己的財產、健康。

「獨木不成林」

關於醫學偽科學盛行的原因,已經有研究者做出分析,比如第一軍醫大學政治理論教研室的嚴金海概括了5點:人類健康需要市場的迫切和龐大;現代醫學技術、資源不足等;病人特定的心理因素;醫藥管理體制的漏洞;疾病現象的複雜性。而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陽天明等研究者也概括了5點,分別為:公眾對享有高品質健康生活的需求;公眾科學素養低下;非法利益集團為幕後推手;相關部門的監管缺失;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狀況滯後。這兩種觀點有類似之處,總體上涵蓋了5個方面:醫療技術、疾病、患者(公眾的一部分)、欺騙者、監管部門。

醫療技術能夠通過治癒疾病剷除醫學偽科學的土壤,大力發展醫療技術治癒重大疾病就能減少、消除公醫學偽科學生存的太空。問題在於,發展醫療技術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具有很強的不可控性,只能做到「盡人事聽天命」。疾病是公眾相信醫學偽科學從而被欺騙的首要、潛在原因。如果公眾不患病,欺騙者的任何宣傳活動對都是無用的,正所謂「沒有需求就沒有市場」。此外,公眾患病之後,也不一定就上當,因為中間還涉及其他因素。這些因素主要有三類:一是患上疾病但是當下醫療技術不能解決,例如癌症患者更加願意嘗試各種辦法,也不管這些方法是否有用,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二是患上疾病但是承擔不起高昂的費用;三是公眾缺乏科學素養,錯以為偽科學宣傳的藥物或療法效果更佳或者覺得比較「便宜」等。

欺騙者是偽科學的製造者、偽科學盛行的傳播者,同時也是致使公眾受害的直接推手。對於患病的尤其是重大疾病的公眾而言,欺騙者就是救命草、活神仙。欺騙者通過科學臆造理論、自我誇大、扮演好心腸的菩薩等等一系列環節,和患者自身治病心切、迷信心態、文化結構等特徵一拍即合,患者就很容易上當受騙。可能有人會為此責怪公眾的科學素養不高,其實這種責怪是過分的,公眾不是科學家,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來獲取複雜的科學知識,更何況有時候科學家也會在這方面進行推廣宣傳,比如上文提到的泡林宣傳維生素C萬能論,如此權威的科學家都相信,公眾又怎麼識別其中的原理、抵抗這種言論呢?另外,公眾能夠獲取的相關資源也是受限的。但是,公眾也不能為此而忽視科學素養的提高,畢竟在大多數情況下,科學素養能夠幫助我們提高識別偽科學的可能性,並且有著很強的可操作性。監管部門則扮演著提高公眾科學素養、打擊欺騙者的雙重角色,如果監管部門的工作不到位,會雙倍助長醫學偽科學盛行、公眾受騙的情況更加普遍。

可以看出,醫學偽科學盛行的原因是多重的,任何單一因素都無法導致最終的結果,因此所制定的抵抗策略也應該是多方面的。忽略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利於公眾在醫學偽科學面前保護自己的財產甚至生命。另外,相互聽取各方意見是很好的策略,但是要避免相互指責,因為僅僅相互指責而不採取行動,不僅不利於解決問題,反而會懸置問題,助長醫學偽科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