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明日報:這個時代的電視節目呼喚“匠人匠心”

《我在故宮修文物》就是匠人入題的作品中人們熟知的“網紅”


工匠精神,已成為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尺,也是文化創造創新的重要源泉。近年來,以“能工巧匠”入題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我在故宮修文物》《了不起的匠人》《大國工匠》《留住手藝》等,讓越來越多的“匠人匠心”受到觀眾喜愛。這些作品展示出高超的職業技能、精致的勞動成果,讓工匠精神一詞的意義在人們心中變得愈發厚重。“匠人”備受關注的同時,電視節目的創作也同樣受到“匠心”的感染,呈現出更好的立意、製作和品質。


電視螢幕上一度為人詬病的泛娛樂化、快餐化現象目前已得到根本扭轉,鍛造工匠精神越來越成為一種寶貴的職業品質。那些堅守在勞動崗位上的能工巧匠在這個時代裡顯得彌足珍貴,他們的“匠心”通過電視傳播被放大、被關注,變得更加熠熠生輝。


《我在故宮修文物》就是匠人入題的作品中人們熟知的“網紅”。紀錄片深入故宮這個隱秘空間,展現了一群文物修複師從容、優雅以及多年如一日的工作場景;《了不起的匠人》則對準不同領域的亞洲匠人,不僅談人、談技藝,還講述背後的東方文化傳承之道……這些作品,都讓鏡頭置身時間的長河裡,“一輩子把一件事做到極致”令人敬佩。


憑技藝說話,靠匠心傳承。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有著如同故宮文物修複師一樣的工匠,格物致知,在自己的勞動崗位上日複一日地堅守、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以匠人為題材的電視節目不斷湧現,正是為這個時代奏響的一首首“工匠精神”的讚歌。他們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用精湛的技藝,執著的“匠心”,為全社會帶來新發展、新變化和新成就。


近日在廣東衛視播出的《技行天下》第七季,又是一個鮮活的例證。節目將目光投向一座城市中不同行業的當代匠人,讓廣東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故事得以鮮活、生動地呈現給全國觀眾,以這些勞動者為起點,節目在“大主題、小故事”的報導方式裡勾勒新時代的工匠精神。《能源擎動》《資訊密碼》《尋味傳說》《錦繡南粵》等10集內容,將人物命運與經濟社會發展交織在一起,講述在一座城市高速運轉的背後,“技能”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線上是精彩的節目和動人的故事,線下則是一個城市裡多元的人才大軍。在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支持之下,《技行天下》還鋪就了一條助推技能發展之路。節目為城市工匠們提供了一個技能展示平台,也打通了一條人才互通的管道,在更多勞動者的心裡播下成為“大國工匠”的希望火種。


同樣站在城市視角講述工匠精神的作品還有《北京大工匠》《了不起的成都工匠》《上海工匠》等。這些聚焦本土、放眼全國的電視節目都以細膩的電視畫面和動人的真人真事見長,讓全國觀眾見證了每一座城市裡的一批批支撐著社會運轉和人們美好生活的“能工巧匠”;正是有了那麽多優秀的勞動者,共和國的輝煌大廈才得以建造、革新與發展。


在有如《技行天下》這樣的優質電視節目的感召下,工匠精神早已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落地扎根、化作社會共識,成為各行各業不約而同的價值標尺。術業有專攻、行行出狀元,在全社會各個崗位上的技能人才,為時代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而他們在電視上的亮相,也為更多觀眾點燃了“技能”之光,讓觀眾看到了支撐我們美好生活的那些“匠人匠心”。同樣地,電視節目聚焦“匠人”,電視節目創作有“匠心”,這個時代的電視節目也在呼喚更多的“匠人匠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