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頒布政策三個星期後,在線app行業發生了什麽

本文作者 | 周繼鳳

藍鯨教育記者下載了15款被媒體曝光存在問題的學習類app,發現多數app 已開始整改。但在查分付費項中,依舊有APP存在付費看成績的情況。

新年伊始,教育部再次發力,印發了《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並且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堅決防止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

一時間,“作業類app變現難,B2G2C模式受阻”等話題成為教育人朋友圈熱門話題。

企業方面行動迅速,一起教育科技趕緊攜科大迅飛等企業簽署了學習類APP行業自律倡議,堅決支持和擁護《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等要求。

核查整改工作則已經有條不紊的開展,1月31日前所有企業需完成整改。

一場有關入校學習類app的行業洗牌即將拉開帷幕。

一.APP入校,存在哪幾大禁區

此前,在線app被多家媒體爆料存在亂象。藍鯨教育梳理發現,這些學習類app多存在這幾大亂象:

1、內涵大量低俗廣告、泛娛樂資訊。比如,“作業幫”此前被爆出首頁廣告娛樂內容泛濫。

2、含色情暴力等不良資訊。學習寶、天天練樂樂課堂等2家APP被爆社區內含不良內容,其中學習寶含大量軟色情內容。作業精靈APP頁面存在著相親借貸等不良廣告,以及軟色情等用戶資訊貼。“互動作業”的App則存在涉黃資訊。

3、查分付費。“好分數”、“7天網絡”、“智學網“等被媒體爆出,存在查分付費的問題。即這些app與學校合作,家長需花錢才能獲得孩子的成績和排名。

4、不合理收費。比如人民網曾報導,作業APP內購太多;買了180天英語課,沒用到一個星期課程入口不見了;改錯題要用體力值,體力用完得充會員或買體力卡才能繼續改錯……

5、含誘導性收費答題遊戲。南方都市此前測評發現,阿凡題搜題、天天練樂樂課堂、納米盒等學習類app含遊戲或誘導收費的答題遊戲。

6、存在超綱內容,比如小猿搜題、100教育等出現明令禁止的奧數等超綱內容,以及開辟奧數習題專欄等吸引學生、家長。

而《通知》中明確:凡發現包含色情暴力、網絡遊戲、商業廣告及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等內容的APP要立即停止使用。並明確,學校和教師不得利用APP發布學生成績、排名等資訊。也就是說,教育部發文明確的幾大整改要點,基本與媒體曝光的幾大亂象相重合。

事實上,上海電教館工作人員劉小龍在此前光明網舉辦的“學習類APP發展與規範”座談會上表示,上海市校委已經接到教育部檔案,全市組織對APP進行了座談和摸底。他進一步透露,在摸底排查中,對學習類app有三大點非常關注,第一是APP進校園的初衷應該是幫助學生,而不是加重學業負擔。第二,app內容的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也是比較關注的點;第三,是更加注重的方向就是資訊安全。“通過調研發現,企業掌握了學習資訊,甚至還掌握了很多家長的數據,這些資訊如果被洩露出去,很可能會被傳銷等詐騙組織利用,這是我們非常關注的點。”劉小龍表示。

二.整改進行中,陣地從APP轉向微信、小程式

藍鯨教育記者下載了15款被媒體曝光存在問題的學習類app,發現多數app 已經開始整改。其中商業類廣告不複存在,app中嵌入的社區帖子多與學習類的內容有關。有些app比如學習寶已徹底關閉其社區板塊。但在查分付費一項中,“七天網絡”查分app依舊存在付費看成績的情況。在遊戲或誘導收費的答題遊戲一欄中,部分app比如天天練樂樂課堂依舊存在誘導付費等答題遊戲。

事實上,目前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已經展開集中的專項整治行動,截至目前,僅在蘋果應用商店就有超過15000個教育類應用app被下架。

而在政府嚴打之下,央視記者曾調查發現,學習類APP中有一些涉黃內容、網絡遊戲等在高壓之下將陣地轉移到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式當中。

針對此,不少政府已經將排查的陣地從APP擴大至小程式、微信公號。比如四川省教育廳發布關於《學習類APP等移動應用程式專項整治,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檔案要求即日(1月10日)起至2019年1月31日開展學習類APP等移動應用程式專項整治行動。

三.未來何去何從

在不少校長和老師看來,學習類app確實節省了老師批改作業的時間,教師從而可以對孩子進行個性化教育。

但與此同時,學習類app也確實存在諸多亂象。

而從教學上來說,究其原因,北師大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學科教育實驗室常務主任李曉慶指出,目前學習類app存在三大矛盾:第一個矛盾是學生數字健康與在線學習矛盾;第二是課內外學習的矛盾。課外利用會不會增加學生負擔,家長也無法有效監管孩子課後使用app的情況;三是,很多資訊素養高的老師支持APP應用,但需求比較高,目前不少產品還無法達到這樣的要求。

因而,李曉慶建議,未來建設APP和發展規劃,應從矛盾層出發。一是APP針對數字健康與在線學習的矛盾,進行相應的研發與服務,比如針對孩子在線學習時間設定提醒功能。二、提供一些服務,可以讓家長、教師有選擇性地進行定向監管;三是從APP載體手機層面去努力,進行監督管理。

四.政府購買服務將成趨勢

2013年,隨著在線教育的崛起,在線工具類產品也逐漸興起。這些產品多從作業場景切入,模式分為to B和to C兩類,市場競爭激烈,同質化現象嚴重。

單純的工具獲課成本高昂,變現困難。因而,當下的學習類app更多地是依靠工具產品形成用戶池,進行數據積累、流量積累,之後提供增值服務。比如作業幫已經延伸出“一對一付費答題”業務,測試“在線1 對 1”業務。而以拍照搜題類產品阿凡題APP,目前已演化出包括搜題答疑、 在線1對1輔導業務。

“我一直很擔憂B2G2C模式”一位業內人士曾對藍鯨教育表示:“因為題庫類測評類產品,直接拿到學校的採購預算不是主流,在實操中,很多是以向家長提供增值服務的方式進行變現。”

如今,一紙令下,B2G2C遇阻,學習類app企業開始面臨生死抉擇。選擇爭奪C端還是繼續進入公立校?“如今C端幾家大的已經奠定了地位,並且有了一定的市場佔有,而且C端的變現模式也是輔導,但在線輔導也競爭極為激烈。”業內人士表示。

而一位接近教育部的人士給出了這樣的答案:“目前政府也沒有對app收費提太多要求,也不限制學校以購買服務的方式,來購買企業提供的APP服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