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在未來餐廳讓機器人炒了三道菜,沒想到,全糊了

郭一璞 發自 塘沽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我坐在舒適柔軟的人體工學椅上,面前的懸浮桌面上固定著精致的碗筷,旁邊的自動門打開,一位極富東方美的黑直長機器人走進來,端著一碟看上去色澤誘人卻不知是什麽動物的肉走進來。

“這是您的主菜,八分熟合成蛋白質分子料理,採用國際頂尖的食材合成算法與工藝生成,嚼勁間夾雜肥嫩,富有彈性和脆感,肉汁豐富,只有40大卡。根據您的習慣,甜品將在28分47秒後送到。祝您用餐愉快。”

入口前那一刻,座椅突然後撤了一下,我被安全帶拉住,才發現剛才是在做夢,計程車已經到了目的地。

而眼前真實的“未來餐廳”,是如下的情景:

常規的餐桌、座椅和餐具,裝修一點都不像科幻電影裡的場景,重點是,並沒有可愛性感的機器人小姐姐。

畢竟,人類文明才走到2018年。

這個“未來餐廳”是京東的手筆,坐落在天津濱海新區,藏在一片片嶄新的居民區裡,京東X無人超市的隔壁。

據說,這家餐廳是由機器人提供服務,美食博主量子位準備來這裡,品嚐機器人的廚藝,享受機器人的服務。

京東官方的數據說,整個餐廳有400平方米。不過在店裡,量子位只看到了大約20張能坐4~6人的桌子,可能其他面積被後廚、倉儲、和包間佔用了。

據大眾點評上寫的開始營業時間還有15分鐘,店裡的食客們已經把所有桌子坐滿了,熱熱鬧鬧的等著上菜。

門口站了一位服務生,表情動作十分生動,語言富有人性:“您是要機器人上菜還是服務生給您上菜?不用機器上菜的話現在就有位置,要機器人上菜得等,等到什麽時候不好說,11:30才開始上菜。”

讓我失望的不是要排隊等待,而是這位服務生並不是機器人。

好在,店裡是有機器人的。三名人類服務生和兩台傳菜機器人一起服務著食客們,機器人“端著”托盤,行駛到不同的餐桌旁送菜,人類服務生則承擔了更多工作:招呼客人、準備碗碟、協調後廚、收拾桌子、結账開票……

這讓不少本地的科技愛好者頗為不滿:“還是人呐!機器人呢?”(請腦補煎餅果子口音)

餐廳裡側的一角,就是廚房了。廚房面積不大,能通過玻璃看到的展示區域只有十幾平米,靠近玻璃的外側,四台機器人廚師正在忙碌著;靠裡的則是一排備料區域,四位人類廚師在備料區的案板前忙著切肉切菜裝盤。

不過,“機器人廚師”這個名字不是特別恰當,叫“炒菜機”更妥帖一點,因為它真的只會炒菜,選材、刀工、裝盤都不會。

所以,機器人是怎麽炒菜的?

首先,人類刀工司機處理各種食材,將肉們菜們切片切絲切塊;

人類配料司機守著一台電子秤,將切好的食材和調料按配方加入一個特製的盒子裡。

盒子分7個扇形區域,三大四小,大的主要裝肉、菜和醬汁,小的則主要裝調料和輔料。七個盒子圍繞著中心的圓軸,每個盒子底部與中心軸之間有連接裝置,可以分別傾斜傾倒食材。

配料司機將食材裝好之後,把這個盒子固定在炒菜機頂部,戳戳按鈕,炒菜機就開始運作了,沿著盒子的中心軸旋轉,調整角度。

機器開炒之前,要先焯水&過油

操作面板的正前方是兩口半球形鍋,分別裝了水和油,機器傾斜一下對應的扇形食材盒,就可以自動把需要焯水和過油的食材分別下到兩口鍋裡。

不過,這些扇形盒子的設計似乎並不能保證所有的食材都被傾倒到鍋中,不少食材本就潮濕黏膩,有時就會黏在盒子壁上,躲過開水熱油的一劫。

鍋下面還藏著一個跟鍋本身差不多大的“漏杓”,設定的焯水或過油時間到了之後,漏杓就會把食材從鍋裡撈出來,焯水的食材放回盒子,過油的食材則直接倒進另一側的“炒鍋”。

漏杓內部還有一根圓弧形的“攪拌棒”,可以將漏杓裡的半成品食物刮乾淨,保證它們全部離開這口鍋。

但是,將焯水食材放回來的過程不甚完美,畢竟,鍋比扇形小盒子大,總會有個別個性張揚胡蘿卜片跑到土豆絲的盒子裡,或是藕片被迫“藕斷絲不連”,淪落到荷蘭豆裡。

所有食材焯水過油準備完畢後,就可以開始炒了。

“炒鍋”的形狀比較奇怪,整個鍋非常深,像舊時的水缸一樣,配上純黑的色彩和60度傾斜的姿勢,看起來不像鍋,倒像老式的、出鍋時會“砰”一聲的爆米花機。

按照程式的設定,盒子裡的食材、調料被依次放進炒鍋,加入翻炒的歷史進程中。

“炒鍋”通過旋轉來實現不斷翻炒,經過設定的時間後,“炒鍋”傾斜,將炒好的菜品裝盤,這道菜就算完工了,可以由傳菜機器人送到食客的桌子上了。

不過,炒完一道菜後,人類廚師就把盛食材的空盒放到了腳下的地上,而洗碗阿姨洗過的乾淨盒子也同樣在地上,引得一旁圍觀的老奶奶一陣嫌棄:“就放地下?那麽髒!”

而另一邊,炒完的菜被人類廚師遞到出餐口,視窗的機器人自動人類服務生手動把菜放到傳菜機器人的托盤上,點點螢幕上的鍵盤,設定這道菜應該被送到的桌台號,機器人就出發了。

傳菜機器人是可以實現自動駕駛功能的,如果前方有人,它就會自動繞行,躲避障礙。走到目標桌子旁,也會自動停車,轉身面向食客。

不過,這種傳菜機器人的“開車”技巧不是很嫻熟,和人類服務生同時上菜時,機器人會被人類遠遠地甩在後面。

並且,如果前方的障礙物“收窄”了機器人的路線,儘管路線寬度依然足夠它走過,它也會一臉懵逼、停滯不前,然後用兩個大“眼睛”忽閃忽閃的賣萌,“嘴”裡說著:“不好意思,請讓讓。”

店裡的服務生解釋,這是因為機器人的攝影頭在下方,也就是下面的托盤底部,分別安裝在了兩側,如果離攝影頭太近,傳菜機器人就會判斷為無法通過。

當傳菜機器人走到顧客桌台邊的時候,就會發出語音,提示客人點的菜到了,請按照螢幕上的提示取餐——也就是客人自己把菜端到桌子上,然後點擊螢幕上的確認,機器人就會離開,返回出餐口。

這樣看來,傳菜機器人除了可以省人工之外,並沒有太大的好處,對顧客來說,不僅接到自己菜的等待時間變久了,還需要自己手動取菜,如果有鐵板、石鍋、乾鍋類的菜,還要考驗一下顧客的操作水準。

並且,機器人的托盤上方似乎也沒有攝影頭,無法進行菜品影像識別,你也不能像問人類服務生那樣,問這位機器人上的是什麽菜。

不過食客們還是對傳菜機器人熱情滿滿的。由於機器人忙不過來,一位女士的菜被人類服務生端了上來,當時她就不開心了:“誰讓你端上來的?我就等著機器人上菜呢,你看我都準備好了錄影片了呢!”

服務生只好重新把菜端回去,讓機器人又上了一遍。

看來,大家和量子位一樣,不是來吃菜的,是來吃這科技新瓜的呀。

看完機器人,我們來嘗嘗這機器人炒的菜到底味道怎麽樣。

在目錄的“機器人大廚必點菜”一欄中,一共有四個菜:荷蘭豆炒臘味、菠蘿咕嚕肉、荷塘月色和小炒土豆絲。

既然是必點菜,想必是京東對自家機器人這幾道菜的手藝很有自信了。我們選幾道嘗一嘗。

第一道菜,是小炒土豆絲

但從色澤上看,這土豆絲不是平常的酸辣土豆絲那種清亮的鵝黃色,而是有些偏橘黃色的感覺,像是從重慶火鍋的辣油裡走了一遭。盤子裡有不少辣椒,看來是主打辣味的土豆絲了。

土豆絲入口,是保有脆感的,機器炒土豆絲程式的設計者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必須控制時間讓土豆絲炒熟的同時保留脆脆的口感。

味道還不錯,算入味了,整體口味自然是辣的了,不過也僅僅是微微辣,和重慶火鍋、韓國火雞面之類沒法比的。

不過,吃著吃著,量子位發現土豆絲裡混進了奇怪的東西:胡蘿卜片。

還有兩跟白色、軟軟的條狀物,不知是火候不對的土豆絲,還是混進去的牛肝菌絲之類的食材。

還有糊掉的土豆絲。

看來,這些獨樹一幟的食材在炒菜機器人不同的鍋之間顛沛流離了很久啊。

第二道菜,荷塘月色

色澤還算豐富,不過吃起來油膩了一點,作為一個清新的小炒,藕片沒有一絲清脆的感覺。

不過,口感已經是一個高級要求了,仔細一看——

糊×2,鑒定完畢。

第三道菜,菠蘿咕嚕肉

終於有肉菜了!一道散發著香味的菠蘿咕嚕肉被機器人送上來,看起來食欲大開。

看這色澤,紅潤有光澤;

看這菠蘿,酸甜可口;

看這咕嚕肉,誒,面皮裹得有點厚啊~

可能就是因為面多吧,咕嚕肉吃起來綿軟無力,感覺不到在吃肉,放佛在吃菠蘿油條蝦裡沒有蝦的油條。

而且,咕嚕肉外面雖然裹了一層紅紅的番茄汁,但是這酸甜口味並不明顯。多吃了幾口之後,我遲鈍的味覺告訴自己:

這個菜,也炒糊了。

仿佛中獎了一樣,總共點了3個菜,糊了3個菜,機器人炒菜的精準程度,令人佩服。

或許,大眾點評上食客們說的“機器人炒出來的菜沒有靈魂”,是因為靈魂被燒糊了吧。

整體來看,量子位只能給這家“未來餐廳”一個不及格的分數。

味道:★★☆☆☆

環境:★★★★☆

服務&餐廳管理:★★☆☆☆

作為日常食堂勉強可以一吃,若是來宴請待客,可能會沒朋友的哦。

年度評選申請

加入社群

量子位AI社群開始招募啦,歡迎對AI感興趣的同學,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界面回復關鍵字“交流群”,獲取入群方式;

此外,量子位專業細分群(自動駕駛、CV、NLP、機器學習等)正在招募,面向正在從事相關領域的工程師及研究人員。

進專業群請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界面回復關鍵字“專業群”,獲取入群方式。(專業群審核較嚴,敬請諒解)

誠摯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編輯/記者,工作地點在北京中關村。期待有才氣、有熱情的同學加入我們!相關細節,請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界面,回復“招聘”兩個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