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浮世繪—江戸名所百人美女圖

只為活在當下

凝視明月、白雪、櫻花和楓葉

高歌,飲酒

盡情漂浮、漂浮

忘卻眼前一切煩惱

如葫蘆般隨波逐流,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浮世

浮世繪,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

日語中“浮世”與“憂世”同音,讀“うきよ”(ukiyo)。

“憂世”一詞來源於佛教,本指人的生死輪回和人世的虛無縹緲,有“人生是苦”之意。但隨著佛教理念在日本本土的世俗化演變,此岸現實取代了彼岸理想,較之過去或者未來,此時此刻的“現世”享受成為人們追逐的目標,“憂世”也由此被更為輕鬆明快的“浮世”所取代。

15世紀,“浮世”指繁華放任卻又虛無短暫的塵世,泛指人間世相,社會百態。

16世紀之後,指妓院、歌舞伎等所有的享樂世界。

17世紀(江戶時代),“浮世”是個十分時髦的流行詞,在當時的報文上經常出現,帶有世態炎涼、玩世不恭的嘲諷與享樂況味,也出現了相關的各種小說和器物,如“浮世袋”、“浮世帽”、“浮世發髻”等,而“浮世繪”也就應運而生。

太平盛世的經濟騰飛

從17世紀後半葉開始,掌權的武士階層實行“閉關鎖國”,日本國內得以維持了較長時間的和平環境,國內經濟騰飛。這個時候的日本,民族意識高漲,民族經濟和民族文化繁榮,急速發展的江戶地區逐漸成為消費中心,發達的商業文化和成熟的市民階層出現,浮世繪出自市井畫工之手,表現百姓們喜愛的市井生活。

江戶時期日本隅田川的市井生活

在接下來的三百年間,浮世繪作為最接地氣的繪畫藝術,在日本民間廣為流行,為了滿足市民階層的龐大需求,浮世繪的發行量巨大,幾乎遍布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不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都可以以低廉的價格買到浮世繪作品,因而它就像街頭小報一樣,傳閱之後就成了廢紙,大家開始關注下一批新的出版物了。

歌川國貞《士農工商》 商戶們正忙著生產浮世繪作品

這些被丟棄的“廢紙”被拿來當作向歐洲出口的陶瓷器的包裝紙,漂洋過海到了西方,這才有了莫奈、梵高等西方藝術家以浮世繪作為重要參考改變自己的技法從而影響整個西方繪畫藝術史的故事。浮世繪,無意中扮演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角色。

《穿日本和服的女子·卡美伊》

克勞德·莫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