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海底撈上市一年造富:張勇問鼎獅城首富,紅利是否觸頂?

曾號稱“不上市”的海底撈,在港交所敲鑼近一年後,“掌門人”張勇顯然成了最大贏家。

台灣時間8月29日,《富比士亞洲》發布了新加坡50大富豪榜,海底撈集團創始人張勇首次入榜,並以138億美元(約192億新元)身家問鼎榜單,成為新加坡首富。而此前,2017年胡潤百富榜榜單顯示,張勇和舒萍夫婦以50億元的財富排名第825位。

截至8月29日收盤,海底撈股價今年以來已暴漲118%,市值達1974億港元。根據港交所數據,張勇、舒萍夫婦名下持有兩家上市公司股份——海底撈68.6%的股份和頤海國際35.61%的股份。其中,頤海國際市值為513億港元。以此計算,張勇夫婦持有這兩家公司的市值總計1536億港元。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海底撈強勁增長之下,暗含著海底撈翻台率、同店銷售增長率持續下滑的趨勢。近期,國金證券發布了兩篇對海底撈的看空報告,認為其目前股價隱含市場對公司未來三年50-60%的淨利潤複合增速預期很難達到。

從四張桌子創業到新加坡首富,張勇建“火鍋帝國”

從國營拖拉機廠電焊工到經營賭博機、倒賣汽油的小商販,張勇真正的發跡史從幾張火鍋桌開始。

據新京報此前報導,1988年,張勇技校畢業被分到國營四川拖拉機廠當電焊工。不滿足於93.5元拖拉機廠月工資的他,總想著乾點大事,卻又相繼在賭博撲克牌遊戲機和倒賣汽油上栽了跟頭。

1994年,這位出生在四川簡陽縣的年輕人召集三個死黨,湊了8000元,打了四張火鍋桌,創辦了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官網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海底撈已在中國(含香港、台灣地區)118個城市,以及新加坡、韓國等國家經營593家直營門市。

企查查顯示,海底撈由張勇、舒萍夫婦、施永宏、李海燕夫婦創辦,目前張勇夫婦已入籍新加坡,兩人合共擁有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的約68.6%權益。

記者發現,由火鍋店向外蔓延,張勇的“火鍋帝國”已經形成完整的上下遊產業鏈,成立了肉業公司、蔬菜基地、外賣管理公司、食品公司等。

背靠海底撈這樁大樹,張勇作為實控人的蜀海(北京)供應鏈管理公司在2007年獨立運作,除了負責海底撈整體供應鏈託管運營,也為“7-11”、金鼎軒、新白鹿、四有青年等數十家餐飲公司提供服務。

企查查顯示,除了上市的海底撈,張勇夫婦還擁有另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權,即頤海國際。頤海國際是海底撈的底料供應商,前身為海底撈成都分公司,海底撈創始人張勇、舒萍夫婦持有上市公司頤海國際35.61%的股份。

8月21日,頤海國際發布2019年中期業績。財報顯示,該集團2019年上半年收入16.56億元,同比增長64.9%。毛利為6.24億元,同比增長72.0%,淨利潤為2.92億元,同比增長54.1%。其中,頤海國際向關聯方(主要是向海底撈集團銷售)的銷售收入為人民幣7.09億元,同比增長31.2%。截至8月29日收盤,頤海國際最新市值為513億港元。

擴張危機:門市近600家,翻台率、同店銷售增長率下降

去年9月26日,海底撈在港交所敲鑼,正式掛牌。截至8月29日收盤,股價報收37.25港元,相比年初的每股17.11港元,暴漲近118%。

過往數據顯示,在2015-2018年,公司的營收從57.57億上升至169.69億,歸母淨利潤從2.73億上升至16.46億,複合增速分別達到了43.38%和82.01%。

8月20日,海底撈發布2019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海底撈上半年收入116.95億元,同比增長59.3%;淨利潤9.11億元,去年同期6.46億元,同比增長41%。

財報顯示,海底撈主營業務主要為餐廳經營、外賣業務和調味料及食材業務。其中,2019年上半年,海底撈的餐廳收入佔總營收的96.9%,銷售業績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8.4%。對於餐廳業績的增長,海底撈在業績公告中指出,主要得益於2018年及2019年新開業的259家餐廳。

2019年上半年,海底撈新開業130家餐廳,全球門市總數從2018年12月31日的466家增長至2019年6月30日的593家,其中550家位於中國大陸的116個城市,43家位於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及海外。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海底撈目前的增長基於新店的擴張,但新店不可能一直成為業績的增長極。因此,海底撈還是需要打造差異化。

由於外賣訂單數量的增加,海底撈的外賣收入從去年上半年的1.33億元上升到2019年同期的1.879億元,增長了40.9%;海底撈調味品及食材銷售收入為17.52億。

不過,財報數字亮眼,卻暗含翻台率、同店銷售增長率持續下滑的問題。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海底撈的翻台率自2017年起再創新低,從2017年上半年5次/天跌至4.8次/天;同店銷售增長率也由2017年上半年6.4%減少至4.7%。其中,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同店銷售增長率為12.5%,超過一線、二線城市的3.3%和1.9%。

2019年上半年,海底撈淨利潤為9.11億元,相當於每天淨賺500萬。考慮到門市數和近5次的翻台率,單次全店利潤額不足2000元。

此外,店鋪數量的快速增長,也使得海底撈的成本水漲船高。在成本費用段,原材料成本同比上漲增長59.9%;同期海底撈員工薪資合計36.5億元,同比增長65.8%。

在財報發布的一個月之前,海底撈遭到了國金證券的看空。7月15日,國金證券發布名為《海底撈:1H19運營表現穩定,但市場預期過高》的研報。在研報中,國金證券指出,(海底撈)門市實際展業和運營情況與市場假設存在一定預期錯位,將海底撈的評級從“增持”改為“減持”,目標價降至23.23港元。在國金證券看來,目前海底撈股價隱含市場對公司未來三年50%-60%的淨利潤複合增速預期很難達到。

國金證券給出的理由有三點,一是門市拓展加速,但小型門市佔比提升;二是一線城市客流量出現分化;三是低線城市紅利仍在,但持續性尚待驗證。

朱丹蓬認為,海底撈最大的優勢在於其服務體系,但是弱點也很多,總體來說性價比不高,場景也比較老套。因此,朱丹蓬認為,海底撈沒有太多核心競爭力,在中國餐飲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高品質、高服務的節點上,其原有的核心競爭力紅利已經消失。

“國金證券對於海底撈的沽空不無道理。可以看到,僅僅依靠新店的擴張不能持續成為業績的增長引擎。海底撈還是要回到食材、場景、服務、性價比、甚至子品牌的打造。否則以現在的經營模式來說,其他紅利可能在五年之後完全不具備競爭優勢。”朱丹蓬對記者表示。

新京報記者 張澤炎 陳鵬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李世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