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武當山遺珍 老君洞石窟

武當山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道教名山,老子的《道德經》也是從這裡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然而,在武當山的主要宮觀中,竟沒有一處是用來供奉道教始祖——老子,只是在離天柱峰不遠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小小的石窟。

這是為什麽呢?

難道被稱為道教最高神的太上老君,造訪武當,只是為了一個約定?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老子,做過周朝管理藏書的史官。後因周室內亂,老子辭官,過函谷關,關令尹喜請為著書,遂作《老子五千言》,即《道德經》,自此,便騎青牛西去。當年的關令尹喜,在昏暗的燭光下讀完《道德經》後,便棄官歸隱,攜《道德經》千里迢迢奔赴武當山,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來武當山修道的人。《大嶽太和山志》載:老子曾到武當山尹喜岩訪尹喜。岩下“牛槽澗”是老子所騎青牛飲水之澗。青羊澗,亦為老君青牛所變的青羊飲水之澗。雖然,老子未曾在武當山修煉,但山下有“老君堂”、山中有“老君洞”、南岩有“太上觀”,這些都是老子曾經來過或留宿的地方。

史書記載,悟道後的的尹喜和老子在武當山青羊橋相見,隨後一同仙去不知所蹤。此後,老子被稱為道教最高神“太上老君”,尹喜被尊奉為道教護法神“玉清上相”,《道德經》也成為道人們課誦的經典,八百裡武當成為皇家道場,成為所有問道者心中的聖地。

於是,老子的身影便永遠地留在這裡,為武當增添了無窮的神韻。

那麽,今天的老君洞究竟在何處呢?

乘武當山環保旅行車上瓊台纜車,距武當山八仙觀一公里處下車,見路旁高台上有三棵冬青樹。冬青樹右側的荒山中有一小小的水泥路標“老君洞”。那標示很小,基本被荒草遮蔽,但有一條清晰的類似當地人上山打柴的小路。沿小路蜿蜒而行,有幾級青石漫道,雖然破損,還依稀可見當初之規模。

走至小路盡頭,可望見山林石岩,地勢最高處有券形山洞,老子的坐像立即映入眼簾,無疑就是老君洞了。

老君洞,又名“太上岩”、“太玄觀”。唐末始建,高士任道清、王道興用人工開鑿石窟至宋天聖九年(1031)落成。明代玉虛宮提點任自垣曾在此編修《道藏》和《大嶽太和山志》。明代欽差太監訪太上岩摩崖留字。據記載:宋天聖九年,道士任道清、王道興用工劈鑿石龕、雕太上老君像,創建太玄觀。據明代山志記載:太玄觀在宋末毀於兵火,元代重建,設有山門庵等建築。至明永樂十年又敕建山門、廊廡、道房23間。到了清代,洞外建築全部荒廢,現僅存半圓形岩洞。

現存的老君洞石窟,依岩而鑿,高4.35米,寬4.15米,深2.3米。洞雖不大,內容卻非常豐富。

石窟正中鑿刻太上老君像,面闊耳大,坐姿端莊,內衣為左衽,腹系玉帶,中衣圓領,外為長袖風袍,手足均內藏,有明顯的“天盤”修煉之狀。仿佛面對眾生講經說法,又似獨自沉思冥想。

老君像的周圍還雕刻了許許多多的神仙,除了真武神以外,還陽刻有雷神、三官、四禦等諸神。洞口兩側各有兩尊武士站將把守洞口,一人持斧,一人持戟。

洞外的岩壁上也雕刻了眾多的道教神仙,洞左摩崖群有“太子仙岩”和“蓬萊九仙”畫像摩崖,均為陽刻,其旁豎刻“靜樂國王太子仙岩”、“蓬萊真境”等。洞右峭壁上嵌刻數通畫像碑,均為淺浮雕造像,騰雲駕霧,飄逸灑脫,栩栩如生。在武當山上有這樣大面積的石窟及摩崖石刻,同時又匯集了宋、元、明、清四朝宗教祀典文字,是老君洞獨特的魅力之處,為研究武當山宗教及歷史提供了難得的實物,吸引了無數的文人雅士紛至遝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

-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