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青蒿素 巴新抗瘧疾

廣東新南方集團和廣州中醫藥大學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莫爾茲比港建立的中巴瘧疾防治中心。

廣東青蒿抗瘧醫療隊和當地誌願者一起到基裡維納群島為當地居民送葯。

「巴新人民最需要什麼?攻克瘧疾。而廣東的葯最好,所以我們就來了。」中國廣東新南方集團和廣州中醫藥大學去年組成抗瘧團隊,來到了本月承辦亞太經合組織(APEC)長官人非正式會議的巴布亞紐幾內亞莫爾茲比港外的基裡維納群島,書寫了一段「青蒿救人」的中巴新友誼篇章。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承辦的中國—巴新友好交流故事會上,一個個互惠往來的故事,見證了兩地人文情感交流的深化,也昭示了中國敞開胸襟、擁抱世界的浩然情懷。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道嵐 通訊員穗外宣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

中國技術打開希望之窗

青蒿,葉片青綠,花色淡黃,從它提取的青蒿素成為瘧疾剋星,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此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如今,在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中國醫者攜青蒿素藥物而來,短短數月救人數萬。

「巴新人民最需要什麼?攻克瘧疾。而廣東的葯最好,所以我們就來了。」廣東新南方集團總裁朱拉伊介紹,在這個神秘、美麗的世外桃源,卻飽受瘧疾肆虐,全國近800萬人口都處於罹患瘧疾的風險中。在遠離大陸、瘧疾平均感染率達18%的基裡維納群島,醫療救援更顯當務之急。

中國10年前就開始派遣醫療隊協助巴新防治瘧疾,並舉辦衛生官員、醫院管理及醫藥研究人員補習班。去年,新南方集團和廣州中醫藥大學組成的抗瘧團隊與巴新政府開始合作,首先選定這個人口4萬多的群島作為抗瘧試驗區。

11月12日,記者走進中巴瘧疾防治中心。回顧這一抗瘧團隊從本世紀初起在柬埔寨、葛摩、馬拉維、多哥、肯亞等多國開展的「青蒿行動」——青蒿素復方快速清除傳染源消除瘧疾項目。該團隊研發的青蒿素抗瘧葯療效顯著。在實驗室裡,巴新國家公共衛生醫院退休醫生Peter正帶領一支主要由當地人組成的團隊,接受來自中國的科研技術訓練。26歲的當地醫療學者Philon說,來自中國的技術援助,為他們的生命打開了一扇希望之窗。

「島上生活條件艱苦,常人難以想像。」朱拉伊說,第一次考察基裡維納島是在今年1月,當時全島僅有7輛車,沒有電力設施。抗瘧團隊駐島的只有4人,所謂「酒店」是幾間中國南方常見的高腳樓;供電完全依賴家用發電機,全天供電幾個小時;沒有手機信號,只能以衛星電話與外界聯繫;全島醫療體系裡沒有一個醫生,藥品多已過期。正是在不足為外人道的艱困中,來自中國的「復方青蒿素快速清除基裡維納島瘧疾試點項目」兩個月後便宣告啟動。

在基裡維納島實施三輪全民服藥前,中國團隊曾對14個村進行采血調查,平均感染率為18%,其中Munuwata村感染率最高為33.68%。僅3個多月的合作治療後,憑藉基裡維納島衛生系統,廣泛動員當地民眾參與到復方青蒿素三輪全民服藥快速清除瘧疾中來。基裡維納島總人口約4.5萬人,如今服藥率在95%以上。項目實施大半年後,島上居民瘧疾平均感染率下降至0.4%,人群帶蟲率比之前下降了98%。

在基裡維納島上跨出意義重大的第一步,中國送葯上島的步伐並未稍停。中巴新瘧疾防治中心計劃以點帶面,先將青蒿素抗瘧的示範區擴大到米爾恩灣全省,繼而推廣至巴新全國,用中國的醫療方案,引領巴新進入清除瘧疾的快車道。未來可期——一個無瘧疾的巴布亞紐幾內亞終將以嶄新面貌出現在世界舞台上。

中巴新故事續新篇

巴新國家水務局:廣州之行收穫發展啟示

這些年裡,巴新國家水務局局長拉卡·達維裡在江蘇、廣東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首先是考察自己的老本行,在江蘇尋找供水設備生產方,在廣州參觀自來水廠和汙水處理設施;接著不忘汲取城市發展的智慧。

在江蘇,拉卡和巴新水務同行們結交了一個友好合作長達15年的項目夥伴,讓中國製造的供水設施遍布整個國家,幫助很多巴新人用上乾淨水。此外,這家中國工程公司還在資本、技術等方面給予巴新夥伴無私幫助。

在廣州,拉卡和巴新政府同僚們驚喜於摩天大廈、傳統建築的並行不悖,兼容並蓄。這對立志走向世界尋求發展的巴新,無疑是一種啟迪。他坦言,在中國的收穫除了物質與技術,更重要的是發展思維。

拉卡說,巴新獨立43年,新一代人的價值觀在面向世界的過程轉運站變,而無論我們來自哪裡,都應該靠攏在一起,在尊重彼此文化習俗的基礎上,相互借鑒提高。

巴新首都行政區教育部:教育啟動發展引擎

巴新首都行政區教育部計劃長奧蘭多表示,布圖卡學園-中巴新友誼學校除了能為孩子提供教育機會,也會成為改變巴新人民教育觀念的契機。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教育應該成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僅要讓小孩子上學,而且要著眼未來,追求教育模式的發展。」奧蘭多說,布圖卡學園提供了1-6-6教育體系(學前班-小學-中學),提醒政府不但要提供單一功能的學校,還要從每一家教學機構的建設著眼,構築一套具有競爭力的教育系統。他預言,布圖卡的新辦學模式,將在教育產業方面為巴新帶來更長遠的借鑒,成為名副其實的樣板學校。

奧蘭多指出,這一牽涉3000多名學生的校園項目,將牽動起教育以外的經濟效應,驅動起區域發展的大引擎,讓全民都能從這一惠民工程中獲益。

科大訊飛:與全球人民共享數字化未來

科大訊飛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杜蘭通過講述三個人工智慧技術在中國的故事,分享了從「核心源頭技術創新」,到「技術頂天應用立地」,再到「共生共榮開放全球共享」的企業願景。

「巴新是和中國有著40多年交情的老朋友。中國有句俗話說,文化有差異,友誼無國界。我相信,科技也是無國界的。」杜蘭展望,通過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科技前沿業者的努力,有天將讓巴新山村的孩子們能享受到智慧教育的公平。

杜蘭表示,希望包括中國和巴新在內的世界人民加強核心技術創新和國際合作,共同打造AI共生共榮的產業生態。

華人在巴新:華人史感人勵志,尚待書寫再續

那是上世紀80年代末,祖籍北京的巴新僑領、中華總商會會長倪玉梅自稱「歷經千山萬水來到巴新」。經過近30年的工作生活,她與巴新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並於今年正式成為當地議員。「30年的經歷很長,故事太多,一句話說不完。」倪玉梅說的是自己,更是無數像她一樣在巴新奮鬥的華人。她表示,很多移居巴新的華人成為當地傑出人物,不乏國家總理等響亮名頭,風光背後,無不擁有一段艱苦創業、奮勇拚搏的歲月。上個月,巴新最大的五金店在莫爾茲比港開張,這位不為中國人所熟識的華人老闆,五金生意遍及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

倪玉梅認為,巴新華人的創業、奮鬥經歷,值得大書特書,為後人留下一部勵志、感人的巴新華人史。有別於做生意賺錢的精明形象,在巴新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地投身社會公共事務,走在慈善捐助的最前線。同樣有別於傳統觀念中的落後、閉塞形象,倪玉梅表示在中巴新兩地人民的攜手努力下,當地正大踏步前進,遍布機遇,中國人要來尋求互惠發展太空,書寫中巴新的新故事,正當其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