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石油公司轉型的短期和長期目標

石油公司轉型長期目標是構建清潔低碳的多元能源供給體系,向綜合能源公司轉型。

文 | 徐沛宇

在這一輪能源轉型的過程中,石油公司的轉型雖然沒有煤炭企業那麽迫在眉睫,但其面臨的終極問題,仍然是如何將自己轉型為更清潔、更低碳的能源企業。

大象轉身並非易事,資產上千億乃至兆的石油公司轉型還需從長計議。不過,看清轉型的路徑對石油公司來說已是眼下必須之事。

行動快的石油公司已經開始積極備戰能源轉型,有的更換了企業名稱,刪掉石油的字樣,例如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將把沿用了46年的名字Statoil改為Equinor;有的公司則已經明確表示將已經由石油公司變為天然氣公司,同時加大可再生能源的開發。

“石油公司轉型的長期戰略目標是構建更加清潔低碳的多元能源供給體系,向綜合能源公司轉型。”身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所屬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余皎對石油企業的轉型路徑有深刻的認識。

中國的石油企業轉型還需結合中國能源發展的大勢。余皎在2018能源年會暨第十屆中國能源企業高層論壇上發言時說,中國能源發展特點決定了必須走中國特色能源轉型路線。

中國未來的能源發展必須以更大力度提升能效,以更廣的方式拓展資源管道,以更新的方式保障能源安全,以更快的步伐調整能源結構。

短期目標:增氣

世界正在進行新一輪深刻的轉型變革。第一次能源轉型因為工業革命,導致了煤炭的大幅增長。第二次轉型由於汽車的大規模應用,導致整個石油需求快速增長。現在我們則正處在第三輪能源轉型的過程之中。

石油是上一輪能源轉型的最大得益者,給石油公司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余皎研究認為,第三輪的能源轉型是因為電氣化導致了天然氣、水電和核能的爆發式增長。到2025年,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所佔比例將超越煤炭。

因此,可以預計的是,現在以及未來一段時期內,天然氣將替代石油成為石油公司的第一大現金奶牛,也將成為石油公司應對能源轉型的主要武器。

從全球的數據來看,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費的佔比由1973年的49%已降至2017年的33%,天然氣的消費佔比則逐年提升,2017年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佔比達到23%。《BP世界能源展望(2018)》報告估測,全球的原油需求增速將逐步降低,可能會在2025年停止增長;國際能源署根據氣候政策的急劇收緊而制定的可持續方案也指出,全球原油需求可能在本世紀20年代中期達到頂峰。

“天然氣作為低碳化石能源將成為連接從傳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的重要橋梁。全球常規油氣資源將作為有力補充,也是未來油氣勘探開發的主要領域。”余皎說。

在此情況下,一些歐美發達國家的石油公司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減油增氣。國際石油公司在這方面反應較快,其投資的區塊包括買的資產,都已向天然氣傾斜。

殼牌公司表示,未來20年天然氣業務佔比計劃提升至75%;道達爾和雪佛龍公司也表示,2035年,天然氣業務在公司總業務中所佔比重將達到60%以上。埃克森美孚先後收購了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東非天然氣資產,耗資超過60億美元;BP在2018年先後收購了埃及和非洲西海岸兩處有資源潛力的天然氣區塊,耗資近15億美元。

中國的國家石油公司除了要趕上國際石油行業轉型大勢,還需結合中國的國情進行轉型戰略的制定。中國的油氣資源與需求相比並不豐富,油氣對外依存度都在走高,所以,“穩油增氣”則是中國三大石油央企的短期目標。

余皎預計,未來10年是中國天然氣產業發展的黃金期,尤其在發電和城燃領域增長快速。中國天然氣發電佔比(17%)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40%),未來發展空間廣闊,中國氣化人口將從2015年的3億增長到2025年的5億,消費量將從700億立方增長到1100億立方。

但是,天然氣基礎設施已成為製約天然氣擴大利用的製約瓶頸,中國的石油企業還需要大力加強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中國儲氣庫調峰能力嚴重不足,2017年中國儲氣庫調峰量佔消費量比例僅為4%,世界平均水準為10%。另一方面,管道建設也與中國天然氣市場發展不匹配,2017年中國消費2300億方,管道7萬公里,對應同等消費水準,美國為15萬公里,2017年消費對應管道建設水準不足美國的50%。

此外,中國的LNG接收站能力也嚴重不足,中國當前LNG接受能力6000萬噸,要滿足2045年LNG進口需求,接收站能力要達到現在的2.5倍才行。

長期目標:去碳化

天然氣是第三次能源轉型的主角,但與此同時,第四次能源轉型也已經開始。這一次,石油公司若想繼續站立潮頭,必須進行更加徹底的轉型——去碳化。

“未來能源轉型將呈現的6大趨勢,其中,低碳化是趨勢之一,世界碳排放量將在2035年左右達峰。”余皎說,“第四次能源轉型在技術變革的推動和催化工作下,轉型歷程不會像過去一樣長達60年、70年,周期會變得更短。我們結合各方面整技術資訊初步認為,大概會在2025-2030年左右將會成為技術變革取得實質性突破的分水嶺,能源轉型也將因此取得實質性突破;到2025年將突破動力電池、機器人以及大數據技術;到2035年,突破太陽能、風能轉換、燃料電池和可燃冰,一些非常規的能源得到規模化的開採;到2050年左右,氫能基礎設施和存儲,小型可控核聚變將得到突破。”

對此石油公司有著清醒的認識,現已普遍加大對風能、光電、光熱以及地熱等非油氣類能源的關注和投資力度。據伍德麥肯茲公司統計,僅在2014-2016年間,雪佛龍、殼牌、埃克森美孚、道達爾、埃尼和BP等7家國際石油公司已投資或計劃投資的低碳能源項目,平均內部收益率接近15%,其中雪佛龍投資的風電、太陽能等低碳能源項目平均內部收益率鋼彈23%。

除了國際石油公司的投資轉向,國家石油公司投資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產業也已不是新鮮事。

同時,石油公司普遍在管理模式方面進行了相應調整。殼牌在既有的天然氣一體化事業部中增加了新能源業務。道達爾於2016年組建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和電力事業部(GRP),開發天然氣及電力貿易、儲能、太陽能及能源服務等“業務投資組合”,資本開支佔全公司5%,展現了向一體化綜合能源供應商轉型的趨勢。

中國的三大國家石油公司也已經開始關注低碳的清潔能源產業。例如,中石化集團除了把天然氣發展作為公司發展的重大戰略之外,還已經在生物燃料、生物能源、電子汽車領域進行了積極探索。更重要的是,中石化集團格外重視地熱開發,將其提升到戰略層面進行整體規劃和推進,目前已形成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技術體系,產業化布局基本完成。

但中石油集團在新能源方面的布局則更加謹慎。公開資料顯示,中石油集團目前僅在集團勘探生產板塊設立新能源處,包括地熱在內的新能源更多處於油氣生產的從屬和補充地位。

而中海油集團則是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該集團早在2007年就設立了新能源投資公司,涉獵風電、動力電池、生物質能、太陽能等業務。但或許是對新能源擁抱得太早太緊,中海油旗下的新能源業務當時並未發展壯大,最終於2014年撤銷了新能源公司。

其實,低碳化的發展路徑將是中國能源轉型必須走上的路線。余皎表示,“強化國際合作+發展新能源”是解決中國能源安全的根本途徑。中短期能源安全需要拓展海外油氣資源獲取途徑。遠期能源安全則必須依靠新能源發展,這是終極解決途徑。

事實上,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沙特已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計劃,試圖減少對石油的依賴程度。該國政府發布的《2030年經濟改革願景》提出,要大力發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改變沙特依賴石油和天然氣發電的狀況。沙特阿美國家石油公司還和沙特電力公司共同啟動了10項太陽能工程,該工程是太陽能領域全球規模最大的一項投資。

責任編輯:沈小波

版權聲明 | 此內容為能源雜誌原創,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能源雜誌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 END ·

歡迎投稿,聯繫郵箱

值得讀推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