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些人,他們不是在借書,就是在去借書的路上,譬如錢鍾書

有些人,他們不是在借書,就是在去借書的路上。

譬如錢鍾書。

錢鍾書就讀清華時正是二十歲左右,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他上課時從不做筆記,會帶幾本與課堂內容無關的書閱讀。老師提問,他卻可以很從容地回答上來,考試時也總是第一名。

無課時,他就整日在圖書館讀書,是借閱書籍最多的學生。一本本書,像雪花般,輕輕地飄進他的腦海,再慢慢地融化,浸潤著他的思想。

楊絳遇到的錢鍾書,便是這樣一個既滿腹才華又少年心性的錢鍾書。

古往今來,多少學者的成功之路被書籍鋪滿。

生活裡的變化就是這樣奇妙,時間不知不覺地走遠,頭髮不知不覺地生長,白晝不知不覺地變長,一切都是慢慢積累、慢慢變化的。讀書更是如此,都是厚積薄發的。

1

借書,也是需要爭取的機會

小升初的那個暑假,余華的父親給他和哥哥辦了一張縣圖書館的借書證,實際上,裡面只有兩個寬不超過一米、高只有兩米的書架,文學作品不超過三十本,全是一些聽起來非常陌生的小說。

他們對自己的經歷缺乏熱情,仿佛是道聽途說般地隻記得零星幾點,即便是這零星幾點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記憶,用一、兩句話表達了他們所認為的一切。

—— 余華《活著》

後來,圖書館管理員以封面上“一點很不明顯的墨水痕跡”為由,沒收了他們的借書證。他曾回憶到,大概看過十多本沒頭沒尾的書,不知道故事怎麽結束讓他很痛苦。

/

上小學時,李彥宏拿著父親的證件去廠裡的圖書館借書,管理員經常看著證件說這不是他,不能借。到了中學,他學計算機編程,去參加全國青少年程序設計大賽一敗塗地。

“比賽完之後我到太原的書店去看,哇,一整架一整架的計算機方面的書籍,而我在陽泉的書店裡,只能看到兩三本。我也就明白為什麽在全國競賽上拿不到名次了。”

因此,他到北大學習圖書情報專業(即現在的信息管理),去到美國接觸搜索引擎。

他們從社會的不平等中尋找機會,創造價值。如今,人們已經能夠比較平等、便捷地獲取信息,找到所求,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有多少學習的機會,已經從手中悄然溜走了。

2

借書,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電影《情書》中,那張插在《追憶似水年華》裡的借書卡,以及那片泛黃的、筆觸生澀卻充斥著青春氣味的素描畫,訴說著極致的暗戀。

/

作家雷米曾對著一張寫有許多名字的借書卡浮想聯翩,想著這些陌生人之間,如何因為一張卡片而聯繫到一起。在他筆下,這成了一個連環殺人案的開始,小說《心理罪》的主人公方木也由此誕生。

相信事情的因果,相信真實觸動人心。和借書有關的故事,或者說生活裡的小事,抽絲剝繭後遺留的細節如何咀嚼回味,唯有自己能感同身受罷。

3

借書,人生路上恰逢知己

汪曾祺曾說,沈從文的書是為了自己看,也為了借給別人看的。“借書一癡,還書一癡”,借書的癡人不少,還書的癡人可不多。有些書借出去一去無蹤,可沈先生還是不斷借書出去。

/

《路遙傳》的作者梁向陽說,“路遙走上中國文壇,與詩人曹谷溪不無關係。”在位於延安市區“谷溪書館”裡,一張路遙和曹谷溪年輕時在黃河畔的合影,被懸掛在重要的位置。

“這是路遙生前最喜歡的照片。”站在寬敞的大廳裡,曹谷溪告訴記者,那時路遙總是找他借書,更喜歡跟著他外出採訪。

星鬥其文,赤子其人。得一位惺惺相惜的知己,是人生裡一場難得的際遇。這些書不僅訴說著情誼,更是思想的碰撞。

——

赫爾曼·黑塞說過,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它們能讓你悄悄成為你自己。人們與書的故事還在發生,未來的奇妙旅程期待有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