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蘋果iPhone賣不動的話,C2M模式會是解藥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王新喜

日前,據美國科技網站MacRumors報導,由於iPhone銷量低於預期影響,按照當初蘋果與三星的協議,蘋果需要向三星賠償6.83億美元,來補償三星OLED 螢幕生產成本。

據媒體援引自知情人士說法,因iPhone銷量低於預期,三星要求蘋果對OLED螢幕的投入進行賠償,金額大約6.83億美元。

消息稱,蘋果與三星早前協定,三星根據蘋果要求擴大了OLED面板製造工廠,投資了最先進的OLED生產線。但實際上iPhone OLED手機的實際市場需求遠低預期,產量還不到其產能的一半。也就是說,許多生產出來的螢幕都被囤積在倉庫中形成了庫存壓力,這反過來導致三星OLED產能擴大導致虧損,也正基於此,三星向蘋果提出賠償要求。

顯然,當下智能手機大環境下行,銷量難以預測的市場環境下,庫存風險也放大了。要解決去庫存的難題,一方面需要對銷量進行精準的預估,一方面要對供應鏈的快速反應集中供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蘋果當前反應的手機面板生產的預估與銷量實際不對等的情況來看,國產廠商或也需要引以為鑒,並著手優化供應鏈訂單生產與消費者需求的匹配,實現少庫存或者零庫存。要實現這個目標,當下流行的C2M模式或許可以借鑒。

C2M模式是指現代製造業中由用戶驅動生產的反向生產模式。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釋:C2M模式基於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通過生產線的自動化、定製化、節能化、柔性化 ,運用龐大的計算機系統隨時進行數據交換,按照客戶的產品訂單要求,設定供應商和生產工序。

在傳統的工業化生產時代,廠商以自己設想中的需求進行大批量產品的生產,然後賣給消費者,這種模式的頑疾在於拍腦袋生產,往往對大環境與產品需求盲目樂觀,供應量過剩是常態。曾有許多手機廠商都面臨著同樣的庫存難題,上一批手機銷量火爆,會導致對下一批手機訂單盲目樂觀,忽略了上一波的火熱其實是為下一波的冷卻埋下了伏筆,一旦出現大量滯銷,高企的庫存吃掉的利潤同樣驚人。

這種模式最大問題就在於信息不對稱,因為是手機是更新換代極快的一種商品,上半年流行配置往往下半年就過時了,廠商大量備貨,幾個月後,發現這種規格的手機已經賣不動了,只好大幅降價清庫存。從過去HTC到索尼,其實它們的手機品牌溢價下滑就源於走的路子是:大量備貨——定高價——賣不動——降價清庫存——高端市場收縮——高端戰略失敗。

蘋果的情況或許又有所不同,因為長期以來iPhone都賣的非常不錯,這證明了蘋果一直以來都與其他廠商不同,它具備消化庫存的能力,也正因為如此,蘋果供應鏈的廠商對蘋果生產需求的預計也頗為信任,一直積極應對蘋果對於增加庫存的要求。但從當下的情況來看,蘋果面臨的局勢似乎也並不樂觀。

因為從當下的智能手機行業來看,並不能完全預估哪種型號的手機究竟有多大的市場空間,市場變得難以預測。iPhone降價清庫存的消息近兩年要明顯變得更多,而在過去的工廠模式的中,手機廠商把訂單交給廠商了很難做出調整。但是從未來的走勢來看,這種純粹依賴人為直覺預測來做出生產計劃的模式或許有些不合時宜了。

從目前來看,現在很多電商零售巨頭公司玩起了C2M戰略,這種模式的本質是電商直連工廠。從阿里到京東蘇寧都提出了C2M戰略,這些模式的框架基本上是圍繞從廠商到平台再到用戶這一形態,形成“消費者下單、工廠再生產”的形態,實現去庫存。

當然對於蘋果來說,它的難點在於,一台手機是由無數的零組件與組件構成,需要許多供應鏈供應廠商供貨,涉及到眾多零組件生產工廠,然後拿去組裝工廠組裝生產,在此之前,需要與供應鏈廠商提前下訂單安排生產供應,把貨物生產出來,然後經過層層分銷,放在商場終端、零售電商平台讓消費者來選購。這是傳統的M2C模式。

而在C2M模式下,基本就是消費者直達工廠的環節。當前C2M戰略普遍流行於服裝等領域的去庫存,但放在智能手機行業,邏輯是相通的。對於蘋果來說,它過去是蘋果下訂單,工廠再生產,但是蘋果的訂單數是基於過往的銷售數據來預測的,這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從2015年開始,手機就已經開始轉向全渠道了,這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零售廠商掌控大量消費數據,手機廠商其實應該與這些平台建立一種數據化的生產預測合作,先訂單後生產實現零庫存的模式。

對於手機廠商來說,一方面可以與電商零售平台合作,通過數據與客戶需求的收集,利用大數據描繪客群畫像並對消費特徵進行分析,對生產做出規劃,實現相對精準化的訂單生產來平衡優化成本,這或許是降低庫存及供應鏈風險的有效模式。

當然這還不夠,蘋果當前或需要打造一種一體化的數字化的供應鏈體系,讓不同的供應鏈供應商能夠針對蘋果公司的iPhone消費者訂單需求集中快速反應。

一方面讓消費者在製造企業比如富士康的行銷平台或者各大零售平台、蘋果官網等全渠道上提前下單,一方面讓各大渠道與零售平台通過消費大數據指導生產,進行銷售預測與行情預測、設立動態的生產模型。

然後將訂單需求反饋給工廠,繼而讓接收消費者的需求訂單反饋給整個供應鏈,讓從螢幕到電池、芯片等全供應鏈廠商進行統一生產與發貨,即讓供應鏈各企業根據需求進行採購、生產、發貨,繼而降低庫存。不過這涉及到蘋果需要改變當下的訂單模式,轉向新型的供貨模式。

尤其是對於各大供應商來說,若蘋果等手機廠商市場銷售不佳,以蘋果的議價優勢與體量,抗風險能力要遠強於其他廠商,反而壓力會傳導到組裝廠或是零組供貨商身上,導致其庫存壓力大增。

早前據據台灣钜亨網報導,很多零組件供貨商或是組裝廠最大客戶都是蘋果,在應對iPhone銷售不佳的困境上,這些高度依賴蘋果的供貨商開始走向“去iPhone化”路線,而全球科技大廠當下普遍面臨庫存問題,如華為、小米、OPPO和vivo的庫存同樣有所增加。

C2M是一種智能化反向生產模式,總的來說,手機行業由於涉及眾多供應鏈環節,它的生產流程與訂單安排頗為複雜,有它的特殊之處。

C2M模式很難完整對應智能手機的生產供應鏈模式,但是對於蘋果或者國產手機廠商來說,當下的市場環境或應該嘗試向C2M模式靠攏或者借鑒這種模式,進行數據化生產,階段性向供應商下訂單,降低庫存風險。

不過風險在於,當前無論是電商企業還是實體零售企業在運用C2M模式時,尚無準確的客群定位,缺少對細分購機人群的精準畫像,或許難免出現偏差,這需要蘋果自身對工廠與供應鏈的數字化管理層面進行優化。

有業內人士表示,庫存保持一個合理的增加是可接受的,而且庫存跟營收和銷售量增長成正比。當然在一個市場上行的環境下,這種說法是成立的。

在今天的智能手機市場,市場形勢與變化超出了人們的預估範圍,智能手機行業面臨周期性的下行瓶頸,今天蘋果面臨的問題其實也是所有手機廠商的問題,如何驅動上遊供應鏈的變革來適應當下不可預測的市場環境,或許也是廠商降低成本、優化生產效率的重要一環。

【鈦媒體作者介紹:王新喜,TMT資深評論人,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我的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