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吃進了多少微塑料?世衛組織正在關注它對健康的影響,你關注了沒有

泰國乃至世界的網紅——小美人魚瑪麗安(Mariam,易危海洋生物儒艮)在突然休克之後,急救無效不幸離世。瑪麗安死於非命。由於它吞食了較多的塑膠袋和塑料碎片(屍檢發現它的腸道中有8個廢舊塑膠袋和小塑料碎片),誘發了敗血症及胃部化膿,

只有人類才會生產、消費和使用大量塑料產品,因此人類對瑪麗安的死亡負有不可推卸的間接責任。換個角度看,人類會否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你吃進了多少微塑料?世衛組織正在關注它對健康的影響,你關注了沒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人類肯定不會以塑料為食。不過,這只是表面現象。大量研究和調查表明,微塑料在全球已經無孔不入,無處不在。保守估計,地球上無論哪個國家和地區的人,50%以上或多或少吃進了微塑料。

奧地利維也納醫藥大學胃腸病學家菲利普.施沃布爾團隊對來自芬蘭、義大利、日本、波蘭、俄羅斯、英國、奧地利和荷蘭8個國家的各1名年齡在33歲~65歲的志願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8人的大便平均每10克就含有約20個微塑料顆粒。而且,這些微塑料的材料類型多達9種,其中最常見的為聚丙烯(PP)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兩者皆為塑料瓶和瓶蓋的主要成分。另外,這些微塑料的尺寸為0.05毫米~0.5毫米不等。

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微塑料早就構成了對人、生物和環境的挑戰。過去一些物質汙染構成的對人和生物的健康和生命危害,人們大致是知曉的,也可以合理推論,因為在對人類的危害後裸體現出來之前,對其他生物和環境的危害就已經顯露出來了,如DDT和其他一些殺蟲劑。而微塑料究竟對人和其他生物是否有害,迄今並沒有確切的研究結果。因此,微塑料就像一個深不可測的對手,無聲無息地滲透進人們的生活。由於不知道這個對手的「底牌」,人類自己也有些無所適從。戰勝對手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對手。儘管這個對手是人類自己生產出來的,但人類目前還談不上了解,更談不上充分。

你吃進了多少微塑料?世衛組織正在關注它對健康的影響,你關注了沒有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8月22日發布一份名為《飲用水中的微塑料》的報告,呼籲對自然環境中的微塑料及其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開展更多深入研究,同時也呼籲減少塑料汙染。

微塑料的初步的定義為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微粒,但目前在科學上還缺乏嚴格定義。根據過去的研究結果和認知,WHO認為,雖然人體不大可能吸收粒徑大於150微米(0.15毫米)的微塑料,但對納米顆粒等極小塑料微粒的吸收率可能較高。但這些方面的研究結果和數據目前還極其有限,也因此難以評估微塑料對人和其他生物的危害。

幸運的一面是,人們對微塑料的形成、轉移、循環等有了一些清楚的認知,但是,也正是由於這些認知反而加劇了人們對微塑料的擔憂。

微塑料的源頭當然首先是人類生產的各類塑料產品,但是它的形成和轉移又有不同的方式,可以說經歷了全方位的產生過程,有海(水)、陸、空和生物路徑,最常見的是塑料垃圾拋棄後進入河流和海洋,再經過洋流的作用不斷碰撞而形成顆粒越來越小的微塑料。由此在海洋中形成了最多和最廣泛的微塑料。再通過生物鏈,微塑料大量進入人體。

每年全球有超過3億噸塑料被人類產生出來,迄今為止已有1億噸塑料傾倒進海洋,海洋中也漂浮著至少5兆個塑料碎片。它們中的一部分經過洋流的作用與其他物體進行碰撞,形成微塑料,甚至在西太平洋10890米之下的馬裡亞納海溝也發現了大量微塑料。

不幸的是,海洋動物如同美人魚一樣,還以為固體塑料和微塑料是美味佳肴而頻頻誤食。人類則通過食用海洋生物,如各種海魚、蝦、牡蠣、貽貝和其他海洋食品等隨之攝入微塑料。

在陸地上,塑料經過光照、氧化、機械磨損等作用,逐步降解為大量微塑料。這些微塑料附著於土壤、食品,並進入自來水和飲用水中。現在,多種食物、飲水、海鹽,甚至蜂蜜中都發現了微塑料。以全球平均食鹽攝入量計算,一名成年人每天攝入10.06克的鹽或等量替代品,一年就會攝入約2000個微塑料。

然而,一些研究更提供了不同的視覺,揭示了微塑料通過生物鏈傳播並非只是讓人吃進微塑料,而且也可以通過食物鏈在其他物種之間轉移和吸納。

你吃進了多少微塑料?世衛組織正在關注它對健康的影響,你關注了沒有

研究人員發現,蚊子幼蟲孑孓毫不挑食,常常把微塑料當成美食來享用。它們在棲息的池塘和水坑中滑行時,產生的水流會將微小的包含了微塑料的食物顆粒送入孑孓口中。即使蚊子成熟後離開水源,微塑料也會殘留在它們腸胃中。

這表明,成年蚊子離開水面後,可以把其幼年時吃下的微塑料帶到新的棲息地。以蚊子為食的鳥類、蝙蝠和蜻蜓等捕食蚊子,會吃進微塑料,由此也形成了生物之間的微塑料生物鏈轉移和傳播。雖然目前還不清楚生物鏈的轉移是否可以造成微塑料對其他生物的危害,但是,這也是需要正視的一種微塑料對生態和環境的挑戰。

微塑料的空中轉移現在還只是一種邏輯推論。德國和瑞士科學家8月14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的文章中稱,在取自北極、瑞士阿爾卑斯山和德國積雪樣本中發現了微塑料,而且在北極發現的大量微塑料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從空中被帶到那裡的,微塑料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並在下雪時落下來。其中一種方式可能是,纖維狀微塑料從化學纖維材料服裝中通過洗滌等飛散到大氣中。

至於微塑料對人、其他生物和環境有什麼危害,現在的分析是,極為微小的塑料顆粒可以隨血流進入人體的各種器官,如果進入心腦血管並造成堵塞,或者由於微塑料聚集在心腦血管造成體內免疫細胞對它們的圍攻而進一步堵塞血管,就有可能引發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

更令人擔憂的是,有些微塑料本身有毒,如氯乙烯,但進入人體後達到一定劑量,可能會直接造成健康危險;有些微塑料雖然無毒,如聚乙烯、聚丙烯等,但是,進入環境後也可以吸附細菌和真菌,還會吸附高毒高害的化學成分,因而如果進入人體並達到一定的量,可能具有致癌、致畸作用,或干擾內分泌功能。

在人類與微塑料的博弈中,現在該如何辦和做什麼?


WHO首先建議供水部門等機構優先採取措施清除那些已知有健康風險的微生物病原體和化學物質,相關措施對於清除微塑料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廢水處理措施可以去除廢水中90%以上的微塑料。

減少塑料生產和消費也是另一種方式,但是,也還有更為積極的方法,即製造可以生物降解的,尤其是短時間內可以在水中自動消失(降解)的塑料。這方面已經有一些研究結果,但離實用還有距離。

人類與微塑料的博弈或許才剛剛開始,未來就看人類如何利用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在與微塑料的博弈中取勝。

end

作者:張田勘

編輯:余運西 李君(實習)

校對:欒兆琳

你吃進了多少微塑料?世衛組織正在關注它對健康的影響,你關注了沒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