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抱著石頭上哨樓

再大的風也刮不走

邊防官兵守衛疆土的“地窩子”

再大的風也吹不倒

邊疆戰士用石頭壘砌的邊防哨所

在“風口第一哨”阿拉山口哨所

一代代守防官兵

以對祖國的無限忠誠

像鋼釘一樣

牢牢地釘在這一制高點上

守衛著共和國的安寧

今晚,讓我們聆聽新疆軍區某邊防連上士閆曉飛的戍邊經歷,一同感受邊防官兵們的家國情懷。

抱著石頭上哨樓

本文作者 |王國鑫

今晚主播|崔冠楠

音頻采製 | 王冠宇、解澄澄

到過阿拉山口的人都知道,這裡風大,一年到頭刮個不停,守衛在這裡的哨所有“風口第一哨”之稱。連隊老兵說,這裡每年8級以上的大風能刮160天以上,風力最大時可達10級。“人在風裡站不住,外出執勤腰纏繩”,是這裡惡劣環境的真實寫照。

閆曉飛的家在東北。在這個風口哨所,他已堅守了11年。艱苦的環境他早已習慣,上哨執勤之餘,遠方的家人成為他每天的牽掛。

4年前,閆曉飛和妻子迎來了寶貝女兒萱萱的降生。一提起女兒,閆曉飛的言語中透露著欣喜,也有少許遺憾:女兒4歲多了,父女倆在一起相處的日子只有幾個月。

閆曉飛的愧疚,妻子冀丹丹心裡最清楚。夫妻倆每次通話,冀丹丹總會把女兒成長的點滴故事講給閆曉飛聽:今天,萱萱說想爸爸了;萱萱說爸爸特別厲害,爸爸在保衛祖國……

女兒的成長是閆曉飛最想知道、也是最關心的,作為父親,他只能通過“熱線”傳遞濃濃父愛。

窗外狂風大作,閆曉飛思緒如潮。時間回溯至初到邊防連的那一年,閆曉飛第一次參加巡邏執勤,老天就給這個新兵來了個“下馬威”。

狂風裡,體重只有50多公斤的閆曉飛被吹得東倒西歪,他跟不上隊伍,身上的巡邏裝具只能讓戰友幫忙背著。帶隊執勤的李超,讓他站在隊伍中間,戰友們用背包繩將彼此連成一串,一路艱難前行。

好不容易到達目的地,10米高的執勤哨樓又成了“攔路虎”。

邊防連有個傳統,大風天裡,為了防止站立不穩,新兵上哨樓必須抱塊石頭。老兵們原本以為抱著石頭上樓的閆曉飛,不會有什麽大問題,可閆曉飛才爬到了一半,就站立不穩無法前進。

無奈,班長王斌用背包繩把他拉上了哨樓。“頭一回巡邏就‘拖後腿’……”閆曉飛越想越泄氣:難道自己真不是塊當兵的料?

真正的變化發生在此後不久。一天,指導員王林帶他走上連隊附近的一座山頂。在那裡,王林給他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1962年,阿拉山口地區沒有邊防部隊駐守,連隊第一任連長吳光勝一行17人步行來到阿拉山口安營扎寨,沒有營房,他們就在石頭縫裡打地窩;沒有夥食,他們就挖野菜充饑。他們在這裡一守就是7年,結束了阿拉山口有邊無防的歷史。2001年,吳光勝去世後,他的女兒含淚把他的骨灰撒在這裡,她說:“父親一生牽掛阿拉山口,他常說,在這裡守防7年,是他一生最大的榮耀。”

老連長的故事給閆曉飛帶來深深的觸動:好兵不是天生的,而是經年累月不斷磨礪而成的。

後來,閆曉飛刻意讓自己的體重增加了10公斤,累計徒步參加巡邏上千公里,走遍了連隊防區的每一個角落。再後來,他成了連隊最老的兵,更成了戰友眼中的“巡邏通”“活地圖”。

連閆曉飛自己都沒想到,他能在這裡守這麽久。如今,他已經懂得了老連長女兒口中的那句“邊防魂”——那是邊防軍人堅守之魂,也是忠誠之魂;是一種精神的禮讚,也是一代又一代邊防軍人的精神傳承。

(圖片來源網絡)

主播 |崔冠楠

某旅宣傳科乾事,解說集團軍以上大項軍事活動30余次,在多場部隊晚會中主持,唱歌,情景劇表演,2009年參加建國六十周年閱兵三軍女兵方隊。榮立三等功兩次,二等功一次。

我們在《一陸有你》等你 ——

每天20:00,我們期待與你同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