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家有喜事》到《新喜劇之王》,賀歲檔四十年變遷史

文 | 張穎 江宇琦

編輯 | 師燁東

時隔一年,2018春節檔的火爆場面還仍讓人記憶猶新:電影院裡的人山人海、57億的檔期總票房成績、大年初一創歷史紀錄的單日12.77億票房記錄、《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總票房過30億……2018年的輝煌,令春節檔賦予了整個行業無窮的想象,也使其正式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在即將到來的“史上最強春節檔”裡,競爭持續更新著:有十餘部影片將展開角逐,其中不乏總體量破億、大牌明星扎堆的大製作;有的發行方為了能夠脫穎而出更是用盡了各自明規則與潛規則(點此閱讀:《新喜劇之王》擬停76家影城密鑰,春節檔已經亂到片方和影城要撕破臉了?)。截至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發稿,今年大年初一的預售票房已經達到了3.7億。

和春節檔名導大片扎堆形成鮮明對比的,賀歲檔的前半段在2018年末幾乎被人遺忘:儘管2018年12月有63部影片上映,比2017年多了20部,但卻難見《芳華》《妖貓傳》這樣的國產大片,全月總票房也只有43.76億,同比下降13.7%;而不久前的元旦檔,票房更是只有10億,同比下滑了40%。

不知不覺間,曾經一度風光無限的賀歲檔,重心已經逐漸從12月轉移到了春節前後。

屬於港星和馮小剛的“賀歲”時代

“賀歲片”的概念最早源自於香港,一般是指在元旦、春節這一辭舊迎新之際上映的,以輕鬆幽默為主要特點且能滿足觀眾節日觀影需求的影片。

上世紀80年代,每到“賀歲”之時,香港演藝圈的大佬、明星們就會匯集起來,不計片酬地拍幾部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賀歲影片獻給觀眾。1981年1月30日,賀歲片《摩登保鏢》在春節前夕上映,在當時人口只有500萬的香港地區取得了1715萬港元的票房,刷新了香港電影的票房紀錄,也讓很多片商開始關注到這個時期的市場。

隨後三年,香港電影的年度票房冠軍都屬於賀歲片:由許冠傑、麥嘉和張艾嘉主演的《最佳拍檔》、《最佳拍檔2:大顯神通》和《最佳拍檔3:女皇密令》都選擇在春節前上映,並收獲了2604萬、2327萬和2928萬的票房成績。

這些影片將香港電影單片票房成績拉過了兩千萬大關的同時,也進一步彰顯了“賀歲”時節的市場潛力,並逐步將觀眾在新年前後觀看電影的需求培養了起來。於是乎,一個針對賀歲片的檔期——“賀歲檔”便應運而生。廣義上的賀歲檔,包含了頭年12月初至次年2月,是一個囊括了聖誕檔、元旦檔、春節檔、元宵檔甚至情人節檔的超級檔期。

80年代的賀歲檔屬於許氏兄弟(許冠文、許冠傑和許冠英)、成龍和周潤發等老牌港星。《摩登保鏢》的導演、主演許冠文憑借該片獲得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其弟許冠傑參演了《最佳拍檔》系列三部年度票房冠軍的賀歲片;成龍的《師弟出馬》、《福星高照》和周潤發的《八星報喜》和《賭神》,都曾在賀歲時節大受歡迎。

到了90年代,曾經默默無聞跑龍套的周星馳則開始登上賀歲檔的舞台,成為了絕對的主角。1991年《整蠱專家》、1992年《家有喜事》、1994年《破壞之王》、1995年《大話西遊》、1996年《大內密探零零發》、1997年《97家有喜事》、1998年《行運一條龍》、1999年《喜劇之王》,整個 90年代,周星馳都幾乎未曾缺席過賀歲檔,並且多次取得過香港年度票房冠軍。

就在香港賀歲片市場越發紅火的同時,隨著內地電影市場的開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賀歲片也獲得了進入內地的機會。1995年1月,成龍主演的賀歲片《紅番區》登陸內地,在票價只有幾塊錢的時代就豪取3500萬的內地票房,引發巨大轟動,也讓內地觀眾第一次通過看賀歲片的方式,迎接了新年的到來。

據前新影聯副總高軍回憶,《紅番區》上映期間正值新年,大多數電影院都已經關門放假,為了能讓影片正常放映,他們特別對職員做了動員工作,大家抱著悲觀的心態打開影院大門,接下來的情形卻讓他們大吃一驚——春節期間,觀眾們扶老攜幼、拖家帶口擠進電影院,搶著看這部成龍遠赴美國拍攝的電影。

《紅番區》的成功,讓一些從業者感受到了賀歲片市場的巨大潛力。不過,彼時的中國電影市場還可以說是“百廢待興”,進口片分账大片的進入和原有製片體系與市場間的不兼容,讓國產影片節節敗退,以至於縱使觀眾有看商業片、賀歲片的需求,也沒有好的影片來滿足。

而改變這一局面的人,正是馮小剛。

1997年之前的馮小剛,可謂事事不順,參與製作的三部影片都被總局“斃掉”,導致數千萬投資打水漂,被很多人視為是“投資黑洞”。後來時任北影廠廠長韓三平見他可憐,便幫他找來一個拍商業片的機會,讓他試試手。

沒曾想,這一試,便改變了馮小剛乃至中國電影產業的命運。1997年12月24日,由其執導的賀歲電影《甲方乙方》上映,斬獲3600萬票房,位列當年內地票房榜第九。比起票房成績,這部電影更深遠的意義在於,它是內地首部為賀歲檔這一特定檔期拍攝的賀歲片,也正是因為它的出現,內地才真正有了國產片“賀歲檔”這一概念。

嘗到甜頭的馮小剛一發不可收拾,在隨後十年間拍攝了《不見不散》《沒完沒了》《重量級人物》《手機》《天下無賊》等高票房賀歲片,穩穩地守著“內地賀歲片第一導演”的寶座。為此他還曾底氣十足地說道:“很多人告訴我應該如何做,但是他們沒資格教我,賀歲片就是我開始拍的,所以我不需要別人告訴我怎麽拍賀歲片。”

馮小剛的成功,讓越來越多影視公司、導演開始重視起這一檔期。2002年中國正式開啟商業大片時代後,往後的十餘年裡,元旦前後的賀歲檔都是一年中最為重要的檔期之一,許多大體量的國產影片都選擇扎堆於此,賀歲檔順勢成為了大片角逐的舞台。

當然市場的回報也極為可觀,馮小剛的賀歲片之外,2004年的《功夫》、2005年的《無極》、2006年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都是能奪取國產片年度票房冠軍的賀歲片。而2012年12月12日上映的《人再囧途之泰囧》,更是以4000萬的小投資博得了12.67億的票房,將中國電影帶入了10億元時代,同時也把賀歲檔的熱度推向了巔峰。

賀歲檔為何只剩春節檔了?

電影產業經過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內地觀眾在新年前後看電影的習慣也被逐漸培養起來,助推這個檔期吸引更多的大片、名導進入,其聲勢絲毫不亞於80年代香港的賀歲檔。不過和香港的賀歲檔不同的是,早期內地的賀歲檔更多是指12月初到元旦前後,而很少有影片選擇定檔在春節期間。

究其原因,還在於前幾年內地觀眾春節期間沒有進影院看電影的習慣,因此每到春節期間電影院裡都沒什麽人影。2008年,全年總票房達到了43億,但春節檔七天總票房僅有1.1億,隻佔到了2.6%,而同樣時長的國慶檔卻佔到4%左右,檔期總票房比春節檔多出近5500萬。有影城經理向毒眸回憶,當年很多影院早在大年三十下午就關門歇業了。

也正因如此,儘管1995年時《紅番區》曾在春節期間取得過成功,但更多的片方還是不願押寶於此,從《甲方乙方》開辟賀歲檔起,元旦後至春節期間一直都是較為冷清的檔期。再加上賀歲檔逐漸被國產大片所霸佔,所以很多海外聖誕檔的大片就被迫延期到這一時間——2009年的《阿凡達》也未能幸免。

只是很多人萬萬沒想到,《阿凡達》居然能夠在這樣一個冷門的檔期內爆發出如此巨大的能量:2010年1月4日上映後,票房一路高歌猛漲,最終以13.28億的成績位居當年票房冠軍,很多地區需要早早排長隊或者找黃牛才可以買到,有的觀眾因為家鄉電影院沒有3D影廳,甚至會從縣城跑到大城市觀看。

“起初有的人不是很看好這個片子,可沒想到點映過後電影一下子火了。到後來居然還有黃牛票倒賣黃牛票,整體票價也抬升了不少。我記得當時天津站旁邊有個影城在三樓,排隊買票的人一路排到了一樓。”一位經歷了《阿凡達》大熱時期的從業者說道。

更重要的是,《阿凡達》的這把火燒了一個多月,一直燒到了春節期間還沒有減弱。2010年春節7天假期內,《阿凡達》共收獲1億的票房,成為檔期冠軍的同時也帶火了整個大盤。當年春節檔票房驟升至3.39億,同比增幅近120%,觀影人次也達到了歷史新高的855萬。

也正是在這一年,很多中國觀眾第一次在春節期間走近了電影院,不少從業者向毒眸表示:“是《阿凡達》打開了春節檔的大門,從那以後,感覺春節到電影院的人便變得越來越多了。”

隨後兩年裡,內地春節檔勢頭穩步上漲:2011年,《最強囍事》《武林外傳》和《熊貓總動員》等多部影片匯聚在春節檔內,7天票房達到3.29億,和上一年基本持平;2012年,《大偵探福爾摩斯2》《不可能的任務4》兩部好萊塢大片進駐春節檔,助推當年檔期內總票房達到4.11億,同比增長24.9%,創歷史新高。

到了2013年,春節檔再一次釋放其巨大能量,而激活它的人,正是曾經在香港賀歲檔叱吒風雲的“喜劇之王”——周星馳。

2013年大年初一(2月10日),周星馳在五年前《長江七號》失意後卷土重來,其新片《西遊降魔篇》在春節檔七天內攬下5.3億票房,一舉打破20多項國內華語片的票房紀錄,其中大年初五(2月14日)票房1.22億,成為影史首部單日票房過億的華語電影。

《西遊降魔篇》的成功,將整個檔期的總票房拔高至7.8億元,同比增幅達到了89.7%。觀眾春節期間觀影的熱情被調動起來後,春節檔的勢頭便顯得不可阻擋:2014年春節檔總票房14.5億,幾乎是前一年的兩倍;2015年至2017年三年間,春節檔票房從18.1億漲至34.2億,其中周星馳的《美人魚》還成為了華語電影史上第一部票房30億+的電影。

春節檔的火爆,徹底激活了整個賀歲檔。2015年年末至2016年元旦,《尋龍訣》《唐人街探案》《老炮兒》等國產大片接連上映,光是這幾部影片就累計貢獻了近35億票房;而不久之後的春節檔,除了《美人魚》,《澳門風雲》《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功夫熊貓3》等最終都取得了10億元以上的佳績。歷史上第一次,春節和元旦兩大檔期都有大量爆款影片在映。

但好景不長,就在春節檔越發瘋狂的同時,賀歲檔中元旦檔的聲量卻漸漸小了下來。

在《美人魚》豪取33.93億票房的2016年,年底的票房多年來第一次遇了冷,當年12月,全月票房僅有41億,同比下降了2.4%,其中張藝謀執導的《長城》(11.75億)和成龍主演的《鐵道飛虎》(7億)等影片,都在這一年的賀歲檔遭遇了滑鐵盧,均未達到票房預期——放在十年前,這是完全無法想象的。

到了2017年年底,雖然市場情況有所好轉,票房較上一年增加了7.7億,但這一成績要更多地歸功於《尋夢環遊記》和《芳華》兩部黑馬影片,除此之外,袁和平的《奇門遁甲》(3億)、陳凱歌的《妖貓傳》(5.3億)和成龍的《機器之血》(3億)等傳統意義上的賀歲大片們,票房成績都難以用成功來形容。

事實上,因為內地不像香港和西方國家一樣擁有聖誕假期,所以理論上賀歲檔前半段的市場空間,其實不及暑期、國慶等有長假的檔期。只是由於早年間由於影片供給有限,而大片又愛扎堆賀歲檔,才較為容易引發觀影的熱潮。

可如今影片供給相對充裕,其他檔期也逐漸發展起來,元旦檔對於觀眾和片方的吸引力也在逐漸下降。更何況,一個月後的春節檔,單片就有望拿下30億票房——這幾乎和12月整月的成績相當,對票房有追求的大片自然會被春節檔所吸引,也就進一步削弱了賀歲檔前半段的影響力。

也正因如此,當2018年春節檔爆發了如此強大的能量後,2018年賀歲檔的前半段就顯得有些“雞肋”了:從12月初至今,沒有一部大體量國產影片上映;從12月3號開始,連續4周單周票房只有9億上下,而去年同期單周的平均票房都能達到11億;同時,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是,原本屬於國產大片的賀歲檔,如今反而成了進口片的舞台,從12月來說有包括《海王》、《蜘蛛人:平行宇宙》在內多部好萊塢大片上映,其中《海王》上映時間更是早於北美。

隨著香港市場的逐漸衰落、內地春節檔不的斷發展壯大,賀歲檔的中心也慢慢完成了“香港到內地,元旦到春節”的轉移。到了今年真正迎來“史上最強”春節檔之時,也許會有更多的新紀錄新奇跡在春節期間發生,而賀歲檔的身影也可能終將一點點黯淡。或許就在不久之後,這個曾經掀起過無數浪潮和狂熱的檔期,所有光芒都會被春節檔掩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