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才能成為理想的“權威型教養父母”?

1978 年,美國的心理學家鮑姆林德提出了家庭教養方式的兩個維度,即“情感聯繫”和“行為控制”。

將這兩個維度作不同組合,就產生了四種不同的家庭教養方式,進而培養出四種不同性格的孩子。

四種家庭教養方式

第一種:權威型教養方式

這是一種高度關注孩子的情感和行為、理性且民主的教養方式。

權威型的父母理解孩子的行為,以積極肯定的態度對待兒童,及時熱情地對兒童的情感需要和行為做出反應,尊重並鼓勵兒童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

同時父母對兒童也有較高且明確的要求,獎懲分明,在孩子心目中具有權威。

這種高行為關注、在情感上偏於接納和溫和的教養方式,對兒童的心理發展有許多積極的影響。

兒童期的孩子如果心情愉悅,具有明顯的幸福感和高自尊,自我控制能力也較好,他們在青少年期也將具有較高的學業成就和較好的道德成熟性。

第二種:專製型教養方式

這種教養方式的父母要求孩子絕對地服從自己,希望子女按照設計藍圖去成長,對孩子的所有行為都加以保護和監督。

這類屬於高控制型教養方式,但在情感方面,父母很少考慮兒童自身的要求與意願,孩子感受到的通常是父母的冷漠和忽視。他們對兒童違反規則的行為表示憤怒,甚至采取嚴厲的懲罰措施,通常“罰”多於“獎”。

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兒童常常表現出焦慮、退縮和不快樂。他們在與同伴交往中遇到挫折時,更易產生敵對反應。

在青少年時期,在專製型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兒童,自我調節能力和適應性都比較差,但有時他們在校的學習表現比溺愛型和忽視型家庭的學生好,而且在校期間的反社會行為也較少,這與他們習慣性的遵守外部行為規則有關。

第三種:溺愛型教養方式

這類父母和權威型父母一樣,對兒童抱以積極肯定的情感,但缺乏行為要求。

父母放任兒童自己做決定,即使他們還不具有這種能力。

比如,任由兒童自己安排飲食起居,縱容兒童貪玩、看電視,很少要求孩子做家務或學習良好的行為舉止,對兒童違反規則的行為,也采取忽視或全盤接受的態度,很少發怒訓斥兒童。

這樣教養方式下的兒童大多很不成熟,既苛求又依賴成人,往往具有較強的攻擊性,缺乏責任感和毅力,合作性差,很少為別人考慮,而且自信心不足。

到青少年期時,這類兒童的自我控制力能力會較差 , 在校更易產生不良行為。?

第四種:忽視型教養方式

這類父母對孩子既缺乏愛的情感和積極反應,又缺少行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親子間的互動很少。

他們對孩子缺乏最基本的關注,對行為缺乏反饋,且容易流露出厭煩和不願搭理的態度。

如果孩子提出諸如物質方面易於滿足的要求,父母可能對此做出應答。

然而對那些需要耗費父母大量時間和精力的事情,父母很少去親自完成,寧願花錢請人來解決。

很多家長覺得,只有那些留守兒童的父母才算忽視型,我天天跟孩子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朝夕相處,怎麽可能是忽視型?

事實卻會讓你大吃一驚。

我們做過一個超過 800 名學生樣本的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 38% 的孩子認為自己的父母是忽視型(認為父母是專製型的高達 42%),而這些孩子承認與父母每天都會見面說話。

忽視型教養方式下的兒童與放縱型教養方式下的兒童一樣,具有較強攻擊性,很少替別人考慮,對人缺乏熱情與關心。

在兒童期,他們普遍在依賴、認知、遊戲、情緒和社會性方面發展不足,易出現攻擊性行為。

在青少年期,這類孩子的自我控制差,伴隨著在學校的不良表現。

交叉教養更複雜

可能你並不總是採用單一的養育方式,因為我們會受到自身情緒波動影響。

比如,我們想要成為一個權威型的父母,也為此付諸努力,可是工作一忙起來,就顧不上孩子了,某天你成了忽視型家長。

某天,你因為被上司批評,被同事陷害,遭遇經濟緊張,夫妻吵架,你一不留神遷怒了孩子,在那一時刻變成了專製型家長,

你怒火衝天,選擇以對抗的方式與孩子死磕到底。

然後,你後悔了,感覺孩子遭受了無妄之災,愧疚之下,你又對孩子有求必應,你又變成一位溺愛型家長。

有可能,在你的家庭中,每個成年人對孩子的教養方式都不一樣, 這樣問題變得更複雜了。

比如,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你讀了很多書, 參加了很多課程,立誓要做一個權威型家長,可是你的配偶是個工作狂人,“空中飛人”,一忙起來恐怕十天半個月都與孩子說不上話,那你的配偶就是忽視型家長。

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那是“隔輩親”,對孩子的各種寵溺可能讓你不忍直視,又勸說無效。

由此,你的孩子面對的是複雜多變、因人而異的養育環境。

還有可能,你自己在某種家庭養育方式中長大,自認深受其害,發誓要反其道而行之,卻發現事情沒那麽簡單。

有的家長就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比如在專製家庭長大的人在為人父母后,使勁兒溺愛自己的孩子,以彌補自己童年的缺憾。

也有的家長雖然不喜歡自己的原生家庭撫養方式,卻還是不自覺地沿襲著父母當年對待自己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孩子。

權威型教養方式的理念

家庭養育方式雖然主要有四種類型,但由此衍生出的交叉養育方式卻各不相同。

權威型父母更容易建立並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這也是我們為人父母的努力方向。

具體該如何做呢?我們分享一些權威型教養方式的理念,供大家參考。

第一,端正態度,從望子成龍轉變為望子成人。

進入 21 世紀,家長們關注的焦點正在發生改變,其首要任務是讓孩子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這比什麽都重要。

怎樣才算“健康”呢?

新健康理念是,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能正確地評估自己和看待他人,有穩定的情緒和適宜的表達方式,有是非觀、正義感和責任感,有正常的親情、友情和愛情的情感表達。

這些內容是孩子的核心方面,而不是以成績論英雄。

第二,科學觀察,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

個體一生的心理發展速度快慢不勻,快速時如狂風驟雨,就像駕駛著一輛時速 120 公里的汽車,稍有不慎,就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慢速時,如老牛拉車, 某個心理問題可能潛伏幾年,甚至十幾年,才會爆發出來。

人生只有兩個快速發展期,一個是 0~6 歲的嬰幼兒期,另一個就是 青春期。

只有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才能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點點滴滴,才能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提供貼心的情感支持和指導,成為孩子們 最溫暖和最堅定的後盾。

第三,增加親密,夯實親子關係的基礎。

在安全型依戀關係下長大的兒童,自尊自信,可以與他人建立信任、持久的良好人際關係,具備與他人分享感受的能力,善於獲得社會支持。

相反,親密感缺失的人, 不知道如何與人建立親密關係,成年後也不知道如何去維系親密關係, 會在親子關係、交友、戀愛、婚姻中遇到一系列問題,並遭遇心理危機。

因此,權威型父母會高度關注安全型親密關係的建立,具體方法可以參見本章《母嬰依戀,生命最初的紐帶》這篇文章。

第四,尊重個性,培養多元的興趣愛好。

孩子的興趣是與生俱來的,不同的興趣愛好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成長,父母們不應以世俗的眼光去評判一種愛好是否具有保留的價值。

比如,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是為了奧數加分,而是讓孩子收獲學習的方法和樂趣。

在追逐自己興趣的過程中,孩子若能做到對自己的“不知道”不感到沮喪,對自己的 “想知道”有實際行動,對自己的“能知道”有自信,就是一種心理的成長。

第五,注重孩子情商和逆商的培養。

惠普、波音、聯邦快遞等世界500 強公司都不約而同地認為:

智商(IQ)決定一個人是否被錄用,是 “敲門磚”;

情商(EQ)決定了這個人是否可以提升,是“升降梯”;

而逆商(AQ)則決定了此人是否值得長期使用並給予更高職務,是 “舞台”。?

所以,一個人達到人生頂峰的決定因素是情商(EQ)和逆商(AQ)。

第六,不焦慮、不躁狂,做個溫和而堅定的養育者。

在育兒過程中,很多家長表示,難以把握“民主”和“溺愛”之間的分寸感。

這時候,請牢記“溫和而堅定”這幾個字,“堅定”指的是態度,也就是在底線問題上堅持立場,哪怕孩子撒潑打滾、哭鬧不休,也要堅持原則毫不動搖,但同時做到情緒“溫和”,不要用自己的暴躁脾氣、言語威脅來改變孩子的言行,這屬於短暫效果,無法持久。

只有把“堅定”和“溫和”搭配使用,才是符合兒童心理需要的做 法,能夠大大降低兒童的抵抗性,減少親子衝突激烈程度,減少行為問 題與發展障礙,同時促進孩子的情緒向著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

作為母親,我經常用上面的內容警醒自己,不要在日常的瑣碎小事中迷失了教育的航向。

做一個學習型的父母,做到權威型教養,可能是我們能夠送給孩子的最佳禮物。還等什麽呢?一起努力吧!

至少我們有了前進的方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