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刀終結700年日本武士,刀刀見血

換髮型是件個人喜好的私事,但在特殊的年代,卻又是要命的大事。

晚清時出國留學的青年,大多先剪掉自己的辮子,以示與封建舊世的決裂。

在日本,也有這樣的大事。

梁啟超

日本明治維新前,武士作為藩國統治階層,在日本已有700年歷史,效主公、吃俸祿、雙佩刀、丁髷頭,已成為武家生態固定模式。

所謂丁髷頭,就是武士“專屬”髮型,中間一溜全剃光,以免打鬥時影響視線,然後後面的扎起來形成小而薄的“發髻”,一小片伏在頭頂,戴上頭盔,也不會硌得慌。

這髮型遠觀如“丁”字,因彎曲伏頂,故而稱丁髷。

丁髷頭是武士的象徵,隨著時日的演進,統治的推行,日本男子上行下效,皆以武士頭行裝。

1868年明治維新,推翻幕府,終結舊世,武士階層也迎來了自己的最後一個黎明。

作為藩主的固定武裝和家臣,幕府的倒掉,必將終結武士的階層。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不過,當時日本武士階層是社會主流,士農工商四民,其佔首位,所以要消化掉他們,何其難!

明治天皇即位改元的第二年,就開始對這個群體,開始了動刀。

粗略算來,近十年的時間裡,明治政府下了七八刀,才把這個龐大的寄生群體割下。

每一刀,都是一道甚至幾道政府令,包括改髮型。

第1️⃣ 刀:改稱謂

幕府沒了,各藩還在,明治政府令他們把自己的版圖奉還天皇之後,對這些藩主、大名、公卿等,進行了廢改。

1869年的6月17日,政府發布告:“公卿諸侯之稱,廢改為華族。”

不幾日,又發布告對武士內部的N個等級進行廢改,“一門以下至平士”,中間大概共8個等級,全部廢除,一律改稱為“士族”。

這樣一刀切的結果可想而知,內部高低被抹平,家族世襲的“一門”,與最下等的“平士”,一樣了,沒有門第之分。

大而化小,籠而統之,這是政府改革的第一刀。

第2️⃣ 刀:減薪水

過去的武士是沒有地的,沒地就沒有收入和糧食,他們完全靠效忠、奉獻藩主而生,所以武士道最核心的東西是忠。

在對武士進行各種廢改的系列措施中,俸祿削減是伴隨第一刀就開始的。從廢除德川幕府的第一天,就必須考慮這些家臣的經濟收入問題。

明治維新版籍奉還後,這些士族仍然是吃俸祿,政府財政收入的1/3,都拿來給他們發薪水了。而他們的人口總數,僅僅佔全國的5.77%。

拿33%的錢養活6%不到的人口,遠超軍費,需要一個理由。

但他們的作用也在弱化,新皇軍重新建立,也不再靠他們了,所以,對新政府來說,他們必須被消亡。

1873年2月27日,明治政府下發“家祿奉還”的太政官布告,采取一次性發放多少年薪的方法,鼓勵他們下海創業,創業給予“免息貸款”“半價購地”的扶持。

如果不同意,對他們的俸祿進行高稅收。

由此,鐵飯碗徹底打碎,世襲數代的武士,士族,變成了平民。

經濟上的斷奶,是根本性的。這是第二刀。

第3️⃣ 刀:起姓氏

姓氏在古代日本,可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除了貴族,只有武士階層享有如此尊貴的特權了。

姓氏在日本稱為“苗字”,可見對一般人而言,血脈家族,向來無關重要,都是平民,可以忽略不計。

一方平民一方藩地,古代的平民老百姓,都隸屬於藩國諸侯管理,現在統一歸於明治政府,為了征兵登記、戶籍管理考慮,很有必要讓每家每戶每個人,都有精準的姓氏。

1870年9月9日,明治政府下達《平民苗字容許令》,允許平民為自己起個姓氏。

說來也怪,此令下達後,日本平民並不熱心給自己起姓。

這就是社會慣性吧。大家習慣了,沒有姓也過幾百年了,幹嘛為自己起姓,起個啥姓?費腦子,無聊。

直到5年後,政府再下《平民苗字必稱令》,日本人才不得不立即行動,紛紛找讀書人、官員、寺廟等,為自己家起一個姓氏。

網上說一頒發苗字容許令,日本人就一夜之間爆發出千奇百怪的姓氏的,是不準確的。

姓氏作為武士特權,被普及化、平民化,是削弱武士優越感的溫柔一刀,他們越來越像平民,越來越和平民平起平坐了。

奇葩的日本姓氏

第4️⃣ 刀:改髮型

髮型、佩刀,是武士最外在的特色表裝。改髮型和廢刀,是讓武士心痛的又一刀。

1871年8月,明治政府發布太政官布告,允許人們隨便選擇髮型,廢除幕府時期剪短發就是造反嫌疑的傳統。

同時規定,華族、士族除了在穿禮服時必須佩刀之外,平時外出可以不佩刀。

這樣的表述,是一種引導性的非強製政府令,具有社會緩衝性。

次月,太政官再發《散發脫刀令》,這次是“提倡”四民不梳發髻、武士不帶刀(官吏著禮服必須帶刀)。

見人們改髮型不積極,1873年3月,明治天皇親自帶頭理發,並拍照下發全國各機關。短發散切頭才漸漸流行開來。

脫刀也是逐步加大力度。

1876年3月,政府又發布《廢刀令》,規定除了著禮服的官員、軍人、警官之外,任何人禁止佩刀。

其直接目的,是為了提高新政府軍隊的特權,消除舊武士不滿的社會隱患。

而其後果,不啻於給舊武士垂危的生命上再插一把刀。

第5️⃣ 刀:大征兵

有人會好奇,征兵不是武士的老本行嗎?為啥成終結武士的一把刀呢?

是的,武士本身就是藩主的武裝士兵團,但幕府時代的武士,因為2點原因把他們毀掉了:

一是世襲壟斷,非武士不能進入兵家序列,一輩子也沒有當兵的權利,沒有這個權利,就進入不了這個階層,改變不了被統治的地位。

二是幕府長期無戰事,造成大量武士寄生退化,“偃”武修文,吟詩作畫,成為都市圈的貴族。

一封閉二貴族,這樣的群體離當兵打仗的初衷越來越遠。

所以,明治政府要徹底終結只有武士才能當兵的特權。這意味著,他們賴以生存的圈子和資源,徹底被打掉,從此再無傲嬌的理由和溫床。

1872年12月28日,明治天皇親自下發《征兵令詔書》,太政官同一天下達《征兵令告諭》。

天皇親自下令“全國募兵”,太政官深度解讀“兵非從前之士”,“全國四民”皆可入兵。

如果說前四刀是從外表割斷武士特權,那這征兵令一刀,是實實在在地從壟斷資源上,對武士階層進行了一次徹底的大卸車,是實質性的、致命的。

從此,延續700年的武士階層,煙消雲散於史冊,融入明治新社會了。

===============

文獻參考:李卓《明治時代日本武士的最後結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