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陶器修複師:我們怎麽修複探方出土的陶片?

陶片是考古發掘中最常見的遺存,量大而繁雜。

陶器作為一種周期短、變化較明顯的器物是考古類型學中最重要的標誌性器物,通過地層中出土的陶器類型,考古學者們可以借此判斷地層的相對年代,建立相對年代標尺,揭示遺存的發展過程,從而為分期、判斷各期的親疏關係提供基礎,也能幫助劃分考古學文化或確定遺存的文化性質,陶片整理與修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龔輝群是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陶器修複技師,1995年3月8日,她正式進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石門工作站從事陶器修複。她帶領我們進入了她位於嶽陽華容七星墩遺址的陶器修復工作坊,她和同事正在這裡修複七星墩遺址出土的大量陶片。

說是工作坊,其實是當地村民家的一間雜物室,小小的屋子裡除了一張簡單的工作台,全部被編上編碼的一堆堆的碎陶片庫存堆滿。

龔輝群手裡拿著一個已經拚接完成的陶盆細細打磨。仔細看來,這個陶盆修複的部分佔據了一大半,而原有的陶片看起來平平無奇,和其他等待修複的陶片看起來沒有區別。陶器修複師到底是怎麽從數以千計的陶片中找到對的那幾片,使得它們在千百年後”破鏡重圓“的呢?

首先要把不同探方、不同地層層位出土的陶片進行分組,用清水和毛刷清洗並加以晾曬,從而清理陶片上的泥土和雜質,以便於後期的運輸、修複和研究。雖然陶片灰頭土臉,但是處理起來也要小心翼翼。

“有一些陶片因為燒製溫度低,質地軟遇水清洗會融化,這樣的陶片、有粉化病害的陶片以及上面有彩繪的陶片都不能用水清洗,得在保持乾燥的情況下處理,”龔輝群介紹,遇到比較重要的陶片還需要在現場進行加固進行整體提取

清洗曬乾後的陶片,將按照每個探方、地層層位、遺跡的序號順序攤開,經過清洗的陶片已經不再是一臉土色,技師們可以根據不同的陶質、陶色進行分類和分色,在區分出來的陶片中,技師就能進一步觀察,把具有同樣的陶色、紋理、厚薄、弧度、形製的陶片整理在一起。

接下來就是拚對了,先把破碎的小片拚成大片,屬於一個器物的大片簡單拚對在一起。拚對陶片是對技師觀察力、分析力和經驗的考驗,“現有的完整器是天然的參照物,當然做久了自己就有經驗了“,龔輝群表示。

陶片粗看起來差不多,但仔細觀察,它們的花紋、口沿、底部、弧度、陶色是有區別的,技師們借此可以找出屬於一件器物的陶片。目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石門工作站一共有6位陶器修複技師,在進入考古所之前,她們都是工作站附近的居民。

“修複陶器不需要多高的文化,但是做事一定要認真仔細“,她回憶剛入職的時期,沒有經驗,也不知道探方、探溝、灰坑、墓葬的概念,”挖掘出來的陶片都用不同的字母代替,我們也不知道什麽意思,當時的副所長裴安平教我們怎麽整理和區分陶片、分層清洗、分色拚對,何介鈞所長教我們認識紋飾。”她介紹。

在考古領隊的指導下,她們逐漸認識器形、認識紋飾,認識考古標簽,隨著經驗的積累,她也變成了教新技師的老師,”現在我們看見陶片基本就能看出是一個什麽器形上的了“。

把處於同一個探方的同一層位的陶片拚對完成後,技師們會對陶片進行統計,陶片情況足以修複的將進入修複階段,不能修複的陶片則會根據所屬器型作為標本進行編號和裝箱。

陶器修複分為研究修複、商品修複和展覽修複,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技師們所做的是研究修複,其目的是為了給考古學者們的研究工作提供實物資料。

感謝七星墩領隊王良智出鏡講解陶器修複小知識

陶器修複使用的工具並不特別,橡皮泥、白乳膠、502、圓規、鋸條、紗布、美工刀、石膏粉、刮子就是技師們最趁手的夥伴們。什麽樣的陶片可以被修複?只要能找到屬於同一器物的口沿、腹部、底部的陶片,這件器物的形狀就能被推測出來從而得以修複了。

將陶片用粘合劑拚接好,先用橡皮泥進行翻模,使用石膏對殘缺部分進行修補,整形打磨後,一件陶器便修複完成了。

修複器物的速度,要根據器物的陶質,和它本身的工藝好壞,“龔輝群介紹,”修窰址的東西相對簡單些,小碗小碟一天還能修幾個。最難修的是那種泥質較差又不能清洗的陶片,有時幾天才能拚對修好一個,有些幾天都只能拚對一塊標本“。

採訪的過程中她一直沒有放下手上的工作,為了節省時間,她提前手寫了兩張A4紙的《探方陶片整理幾個基本要點》交給我們。

一頭扎進陶器修複20余年,她仍然對眼前的這些被時間和泥土層層覆蓋的破碎的陶片保持著熱愛,“這些陶器啊,是幾千年前的人們在生活和隨葬的時候用的,一般人是難得看見的。把出土時破碎的陶片給拚接複原,自己真的很有成就感”。

熱愛,不正是工匠精神的源頭嗎。

歡迎個人轉發、擴散。公號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