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英特爾中國區總裁:全球化分工你中有我,不是替代關係

疫情下的半導體產業正在經歷著近年來最為嚴峻的考驗,複雜的外圍市場環境又給中美科技企業的生存增加了諸多不確定性。但同時,數字經濟的發展催生了各種機會,智能科技、智能應用、智能基礎設施建設逐漸成為“剛需”。

作為一家進入中國市場已有35年的美國企業,英特爾如何看待當下的市場環境以及疫情帶來的長遠影響?在4月9日舉行的年度戰略溝通會上,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疫情期間在中國大連和成都的兩個工廠沒有停工一天,並且中國(抗疫)經驗已經分享給全球製造體系,包括馬來西亞和愛爾蘭等地區。因為擁有全球體系,才可以保證英特爾90%以上的產品出貨率。”楊旭在專訪環節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表示,半導體行業是一個全球產業,非常專業化,注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只有在全球性供應鏈布局,才能更靈活,更有抗風險能力。

對於疫情帶來的長期影響,楊旭表示,儘管對於全球市場有著多種模型的預測,但屬於“必需品”的產業在很多國家都要求不能停產。長遠來看,英特爾對半導體產業充滿信心。

“目前英特爾的產能準備十分充分,根據疫情的嚴重程度動態調控產能,綜合全球製造鏈的管理,最大程度規避了風險,所以在這個情況下,不用太擔心產能以及供貨問題。”楊旭說。

在這場疫情中,英特爾也看到了更多的機會,包括AI、5G、雲計算、大數據等創新技術正在加速投入到抗擊疫情的關鍵應用中。英特爾認為,這場考驗也將推動中國更快、更高質量地從信息化邁向智能化,產業與經濟結構也將快速從大規模製造朝著增值的服務業過渡。

楊旭表示,中國的“新基建”來得十分及時,不僅僅是基建本身,更重要的是基建之後對整個經濟結構轉型起到的推動作用。

他特別提到一個“智能X效應”的概念,其中X代表智能的物,越來越多智能的物連接起來,形成增值的平台,而這將帶來指數級的數據量爆炸,推動業務增值和跨產業融合,從而驅動經濟發展。因此,英特爾把發力點放在了不同需求的計算能力、傳輸能力以及存儲技術研發上,產品線覆蓋雲、網、端,量子計算、神經擬態計算等。

對於如何推動新基建的落地,楊旭認為除了核心技術的創新以及應用創新外,更重要的還有產業上的協同。他表示,在“我”上做文章,不是在“我們”上做文章,這個生態鏈就很難建成,沒有生態鏈就很難形成規模,很難形成規模效應。

但也可以看到,隨著外圍環境的變化,半導體行業中“國產替代”以及本土半導體企業的崛起逐漸成為趨勢。面對這樣的環境,楊旭表示,趨勢不可回避,但這並不意味著未來就沒有機會。

“短期之內國內半導體公司做的和英特爾做的還不是一個替代的關係,新基建來臨以後,路應該是更寬,機會更大。在這個時候應該是更大的互補性,英特爾自己來不及做的事,說不定國內半導體產業已經走到前面了,甚至有更多合作的機會。”楊旭表示,未來二三十年離不開一個事實,那就是中美經濟雙引擎驅動世界。

“目前確實面臨很多挑戰需要大家去面對,但努力用最好的方法來規避風險,找到共同發展的方向,又有競爭又有合作,我覺得秉承著這樣的理念,相信在全球範圍內都會有發展空間。”楊旭表示,跨國公司在中國要制定長遠戰略,對中國長遠的潛力有堅定的信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