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金馬懸崖,“華語電影奧斯卡”要被打回原形?

來源|影藝獨舌

作者|阿志

昨晚舉辦的金馬獎頒獎典禮,應該是金馬獎歷史上聲浪最大的一次頒獎典禮,其話題量、大眾參與度無疑是前所未有的。

從明星到影迷,從精英到大眾,從民間到官方,都能從昨晚的頒獎典禮找到情感不同、強度不一的表達入口。

胡波的遺作《大象席地而坐》斬獲最佳影片獎;從影四十年、見證中國電影現代化的張藝謀,首次入圍金馬獎便攬下最佳導演獎;鞏俐拒絕頒獎和塗們一句“中國台灣金馬電影獎”的“剛硬”;李安與胡波媽媽的擁抱等。

可以說,任意一個點拎出來,都夠多數媒體大號寫上幾天的。然而,金馬獎能夠聚焦如此海量的關注,並非因為金馬獎本身舉國矚目,而是因為一些電影之外的因素介入,令焦點徹底走偏了。

李安與金馬獎

在微博上,有大量的網友在力推“真心心疼李安”這個話題,相比“鞏俐拒絕頒獎”登陸熱搜,這部分網友更希望讓“真心心疼李安”這個話題衝上熱搜。包括First青年電影展執行官李子為,也發了李安跟胡波媽媽的擁抱照,並配文:昨晚我最心疼的兩個人。

去年,張艾嘉結束了擔任過4年的金馬電影節執委會主席一職,並將主席一職交接給李安。當時,李安在接棒時感言:“我盡力也繼續這個平順、公正、開放的平台,給所有華語電影一個參與、鼓勵和競爭……花了一兩個月才接受了這個邀請,夫人沒有反對,前幾任大導演給我寫信,我很難拒絕。”

其實拒絕並不難。首先,李安擔任過2013年金馬獎的評審團主席。其台灣背景的作品享譽海內外,貢獻和光榮都給過台灣電影。其次,李安今年64歲了,還有自己的電影在拍。他曾說,“我不能去拍一個純粹的商業電影,因為大家對我是有期待的”,此情此景下,創作的時間自然更嚴苛。

若要拒絕,其實不是找不到理由。說到頭,挑下執委會主席的大任,李安隻不過想為華語電影的發展多做點有益的事。於是,在擔任金馬獎影節執委會主席的第一年,李安舉全身之力,忙前忙後,費心費力,邀請了鞏俐擔任評委會主席,選出了更加多元的入圍作品與影人,令整個華語電影圈凝聚在了一起。

金馬獎,可以說是助力華語電影走得更高更遠的加油站,這一次卻因個別人的狹隘之舉,成了一個築起壁壘、激化對立的戰場。這徹底背離了李安的初心和努力。

於是,我們看到,當他周圍的人都在鼓掌,李安滿臉寫著無所適從,雙手合在一起,是一種謙遜有禮的慣性,而終究無法鼓掌,是對狹隘言論的無聲反抗,更是對崛起的金馬獎遭遇政治綁架的落寞歎息。

為何金馬獎含金量高?

金像獎、金雞獎、金馬獎號稱華語電影三大獎項。上一周金雞百花節剛剛落幕,這一周金馬獎就隆重上演,於是不少人拿兩者來對比。

誠然,論社會公信力和含金量,金馬獎要遠超金雞獎。差距到底有多大?有網友看了兩大電影節的海報後,仿佛得出了答案。

有人形容今年金雞百花電影節的海報,像公車站牌廣告,很土;而金馬獎的海報,用上了李安、侯孝賢、鞏俐和小野的側臉剪影,質感和文藝感十分搶眼。

微博上,影評人圖賓根木匠發問:“一個省級電影獎,在業內口碑、公眾影響力、文化傳播效果上都遠超國家級電影獎,這是為什麽?”這個問題很大,那就從小切口說起。

2014年,鞏俐憑借《歸來》,提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頒獎典禮結束,與獎杯無緣的鞏俐發聲明:“我這次來金馬獎,特別感謝金馬獎給我這次機會,讓我了解一個不專業的電影節是怎麽樣的,而且一個不公正的電影節,會讓所有藝術人員瞧不起。”

馮小剛當年因為妻子徐帆憾失影后,怒懟金馬獎,隔年金馬就頒給他影帝,又過了一年頒給他最佳導演獎。馮小剛當場道歉,說自己當初氣盛說錯話,沒想到金馬還這麽包容。

公平公正,大度包容,是人們對金馬獎普遍的讚美之詞,也是金馬獎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的重要原因。鞏俐當年炮轟金馬獎,如今來金馬當評審團主席,這與其說是金馬獎的寬容大度,不如說是來自金馬獎成熟的運作機制。

金馬獎的執行委員會主席,每四年更換一次,近些年來,主席從侯孝賢到張艾嘉,再接力給了李安。事實上,炮轟過金馬獎的鞏俐之所以能夠重返於此,是金馬獎執委會敬重主席李安,尊重他的選擇。

“做主席最重要的就是把關決定性和方針的事情,還有請評審團主席的事情。”這是李安接棒執委會主席後的發言。因此,金馬獎跟執委會主席具有某種程度上的綁定與關聯,金馬獎在發展上無疑會呈現出階段性特徵。

這種階段性特徵,在今年的獲獎名單上,其實已經顯現出來了。最佳影片頒給了大象席地而坐》(以下簡稱《大象》),這個決定可以說並不出人意料。

“華語電影奧斯卡”功虧一簣?

近幾年,FIRST青年電影展被人稱為金馬獎的前哨站,因FIRST走出來的力作的《八月》《老獸》等影片紛紛在金馬獎上贏得分量很重的獎杯,《大象》亦是今年FIRST青年電影展的開幕影片。

可以說,《大象》以及《地球上最後的夜晚》的獲獎,覆蓋了華語電影圈中的青年電影、藝術電影分支。而《我不是藥神》《影》《邪不壓正》這類商業類型片,獲得了眾多提名與不少重量級的獎項,這對於金馬獎而言,其實是並不多見的情況。

要知道,近些年在金馬獲獎榜上領跑的影片多是《血觀音》《八月》《刺客聶隱娘》《不成問題的問題》這類相對小眾的藝術電影。也就是說,倚重小眾文藝電影的金馬獎,開始將目光投向大眾向的商業類型片。

此外,《誰先愛上他的》女主角謝盈萱獲得金馬影后,《只有大海知道》獲得最佳新人獎。可以說中國台灣本土電影,在金馬獎的獲獎名單上從不會缺席。

因此可以看到,這一屆的金馬獎,獲獎名單覆蓋青年導演拍攝的藝術電影,也包含大眾商業類型片,同時還兼顧中國台灣的本土電影。可以說,國內沒有一個電影獎,像它如此包羅萬象。

金像獎立足中國香港本土電影,金雞、百花獎日趨瞄準主流商業大片,FIRST青年電影展則主打青年獨立電影。平遙國際電影展、上海國際電影節等也都是在其國際維度上深耕。相比之下,金馬獎可謂“海納百川”。

再說說2013年,這一年李安擔任評審團主席,年度最佳影片獎頒給了新加坡影片《爸媽不在家》,強化了金馬獎“華語電影奧斯卡”的定位。中國台灣導演蔡明亮的《郊遊》獲得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中國香港導演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為章子怡拿下最佳女演員,中國大陸電影《一九四二》《天注定》在獎項中都有所斬獲。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東南亞,全部覆蓋。

雖然,評審團主席跟其他評委一樣,隻手握一票。但是,誰能否認,評審團主席憑借其聲望與影響力,不會產生任何的導向作用。誠然,藝術價值是金馬獎評選的根本標準。但是,不難看出金馬獎在藝術價值之外的“平衡與兼顧”標準。

時至今日,國內的電影獎越辦越多,其實參差不齊,各據一方,幾乎沒有一個電影獎可以形成舉國矚目、凝聚八方的影響力。

與其說李安個人在評選標準上力求開放與包容,不如說是李安試圖把目光放寬、放遠,通過納入地區更廣闊、類型風格更多樣的電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借此鞏固和擴大金馬獎的影響力和公信力,令金馬獎真正成為一個可以凝聚與覆蓋所有華人圈的電影獎。

據了解,昨晚金馬獎的獲獎者晚宴,中國大陸的獲獎者都沒有參加。這不禁讓人擔憂,金馬獎在未來到底還能發揮多大的號召力?這會是大陸電影人參與的最後一屆金馬獎嗎?一切懸而未可知。

--END--

【第一製片人服務影視創業者】

2013年6月創立,微信內創建最早、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影視商業圈平台

關注中國最具創造力的製片人

匯聚能夠引領中國電影未來成長的商業力量

中國影視人學習、創作、 交流、宣傳、交易的必要工具

傳遞影視人和商人們最新動向和資訊

組織國內外各種培訓、沙龍、論壇等行業分享

幫助影視人獲得更多資訊、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公司、項目合作◇diyizhipianren

項目、影視宣傳合作◇ dyzpr816

我們在一起, 看看將來影視業是個什麽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