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考研競爭白熱化:往屆生報考成上升趨勢,文科更難

考研上岸有多難?

說起考研的苦,但凡考過研和正在考研的小夥伴們都有深刻體會。

如果要說哪個專業最難考,應用統計、金融、新聞與傳播、計算機、法律(非法學)、會計碩士、漢語言文學、翻譯碩士……眾專業紛紛上前,不堪落後。

對比哪個專業難考沒有意義,如果有的話,那毋庸置疑一定是自己要考的專業。

2017年研究生報考人數首破200萬人大關,達到201萬。2022年研究生報考人數達到457萬,幾年間,考研報名人數翻了一番。

2000年的時候,大學生們考研更多是因為學術志向以及追求更好工作機會的需要。現在的考研已經變成了大四學生的標配,似乎不考研就少了點什麽。

小編聽過一個故事,大一剛入學,某考研強校院輔導員就號召全體大一新生早早準備考研,甚至對每位同學進行動員。等到大四考研的時候,可以想見,這批大一就開始準備考研的同學早已經是“身經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樣的故事不僅發生在一所高校,只是一個縮影。目前我國僅有367所高校具有推薦免試資格,985、211高校有著較高的保研率,而對於廣大的普通高校來說保研名額極少,甚至沒有保研名額。

由此可以看出國內考研有多麽卷。考研考公熱的實質還是社會競爭問題。教育在就業競爭中確實可以扮演一定的蓄水池作用,吸納部分高校畢業生,調整人才結構。

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是290萬人,最終錄取人數80.38萬人,錄取率是27.72%。2020年,研究生擴招,報名人數341萬人,錄取人數110.7萬人,錄取率是32.46%,錄取增長率14.60%。

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377萬人,錄取人數111.4萬人,錄取率29.55%,錄取增長率是-8.96%。

即便擴招,競爭卻越發趨向白熱化。每年研考,同時也有大量二戰、三戰考生參加。

以雲南大學和西北師范大學為例,雲南大學2020年往屆生考研人數為12291人,佔比56%,已經超過了總人數的一半。2021年往屆生考研人數為15410人,佔比63%。

西北師范大學2020年往屆生考研人數為6913人,佔比57%,2021年往屆生考研人數為8392人,佔比62%。

往屆生報考比例呈上升趨勢,部分高校往屆生比例達六成。近年來累積的大量未上岸的往屆生,客觀上加劇了考研競爭的激烈程度。

對於考研er來說,學習時間超長待機。別人在學習的時候,考研er在學習,別人在休息的時候,考研er還在學習……

尤其是不少需要大量背誦的專業,考研最後衝刺期,考生不但要盯準必須強化背誦的政治科目內容,專業課的內容也需要反覆強化記憶。

考一次研準備至少半年。考研人不斷突破著自己的極限,最後可以解出備考前解不出的題。而伴隨著能力增強的是脫發和增重。

總體來看,考研的難分為兩種:專業報考人數多,競爭大,如:教育學、新聞與傳播、法學;專業內容本身學習難,客觀來講難考,如:醫學、法學、計算機。

俗話說“專業選的好,年年像高考”。

小編在此為考研er們捏了一把汗。高考作為分層選拔的通過型考試,主要目的其實是進行分層選拔,將學生放到以高考時學業能力相匹配的學校。考生即便發揮不出理想水準,也能有學上。而考研作為選拔型考試,實際上目的是選出適合做學術科研的研究型人才,以及適合於應用於社會需要具有專業型技術的應用型人才。

換句話說,高考大家都有學上,考研只能是部分人有學上。

此處應為考研人鼓勁,對於這樣的局面,考研人為奔赴理想院校,要做到內心強大,不能擁有太多情緒,一瓶雪花配肖四肖八。

那些不得不考研的專業

事實上,很多專業不考研就沒有出路。

比如:金融、醫學、生物科學、會計學、環境工程、應用化學、生物工程、工商管理、法學、材料、工程力學、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語言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

金融專業一直是熱門專業,所開設金融專業的高校數量和高校招生人數都很多,但是高端金融人才數量卻很少。

本科知識屬於基礎知識,想要到證券公司、投行等待遇好的地方上班,就需要再讀研進行細分領域的學習。龐雜而基礎的本科內容不足以應對就業的需求,另一方面金融專業本科畢業生數量龐大,就業市場供大於求。

醫學類專業,尤其是臨床醫學,不考研就等於無法就業。現在招人的要求基本都是碩士學歷及以上,醫學專業讀研就是標配。很多醫科大學或者醫學部的醫學專業都是本碩連讀的,甚至碩博連讀。

醫學專業本科階段學的基本是理論,沒有深入地學習,也缺乏足夠的實踐機會。讀研可以跟著導師更深入學習,到醫院實習,使得知識儲備更加豐富,體系更加完善。

法學專業是跨考的最熱專業。就業市場上,除了法本專業學生,還有大量法學非法本碩士。司法考試比法學本科出身更重要,即便法本畢業,沒有通過司法考試,仍然無法就業。而法考基本上一百個人考,只有十幾個人能過。

與此同時,理科存在著生化環材等天坑專業,基本大三全班全員考研。且相當一部分理科專業,本科側重理論教學,知識結構沒有來得及進一步細化,無法直接對接就業需求。

統考學碩緊縮,專碩擴招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高校逐漸擴大保研名額,在研究生招收總量擴大的情況下,頂尖高校的學術碩士處於緊縮狀態,甚至不招收學碩,擴招的更多是專業碩士。

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多個院系對統考招生縮緊,甚至不再招生:

去年我國召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根據會議精神,高層次研究人才培養轉為以博士教育為主。碩士生培養將主要以應用型人才,即專業碩士為主。

自2017年起,專業碩士招生規模始終高於學術學位碩士。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81.1萬人,專碩招生規模達47.4萬人,佔比為58.5%。2019年專業碩士研究生在校生147.4萬人,佔比60.4%。2009-2019年專業碩士研究生增長情況如圖:

專業學位碩士擴大招生規模,更多集中在理工類專業。

預計到2025年,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將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不少院校,未來將在碩士研究生招生板塊定位為僅招收專業碩士,而學術型研究生更多的是越過碩士研究生這個階段,直接培養直博生。

2021年5月,複旦經濟學院宣布自2022年起不再招收學碩,複旦軟體學院於去年7月宣布從2021年起不再招收學碩。

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在2022年碩士招生目錄裡顯示,新聞與傳播學碩僅招收推免生,取消學碩統考。2020年6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也明確,2021年起取消學碩項目招生,增擴博士研究生項目招生。

2020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發布公告稱,2021級全日製僅招收推免生源,統考階段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業生源。

2020年7月,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稱,經濟管理學院從2021級開始,不再招收政治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應用心理學專業碩士招生,則由2019年的招收10名學碩,變為2020年的招收15名專碩。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指出:“一方面,當前國家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我國碩士研究生培養規模已經很大,但對高層次學術研究人才的絕對需求並沒有那麽大,且並非所有碩士研究生都適合從事學術研究工作。國際、國內環境變化都對我國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

文科生的考研困境

總體上說,文科比理科更難考。社會對文科生的需求遠小於高校的供給,而且我國的文科培養和實際就業需要存在很大差距,共同造成了文科生的困境。

2021年全國研究生考試國家線,文科分數線普遍高於其他專業,文學類專業更是常年佔據各類別分數線之首。

近些年,各學科招生規模呈不同程度上漲趨勢,從各學科招生人數來看,哲學、軍事學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呈下降趨勢,其他學科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經濟學學科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增長幅度最大,增幅為18.9%;其次是農學,增幅達9.1%;法學、工學、藝術學學科增幅都在7%左右。理學、管理學、歷史學增幅較小,在3%左右,變化趨勢不大。但文科類招生人數遠遠低於理工類專業。

人文社科類專業國家線整體呈上漲趨勢,而相比之下工科類專業的分數線有所下降。

從2015年至2019年,社科類專業分數線全部上漲了5分至25分不等,其中歷史學上漲了25分。工學分數線從2015年起逐年下降,2019年雖然相較有所增長,但整體看近五年間下降了10分。

文科專業相較於理工科專業,上岸確實是難了很多。

以南京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報錄比為例:

大多文科專業招生人數僅為5人以下的個位數,如外國語學院。除專業碩士學位的英語筆譯、日語筆譯、法語筆譯,學碩類只有英語語言文學招收了11人,其他語種的學碩招收人數均是1/2人。其中英語語言文學學碩265人報考,錄取11人;英語筆譯292人報考,錄取9人。這個報錄比背後的競爭激烈程度,遠遠超過一眾理工類專業。

這還不是“卷之極端”,極端應是中國語言文學類,共718人報考,錄取19人。報錄比約為38:1。

文科中法律報考人數最多。其中法律(非法學)全日製報考人數1402人,錄取154人;非全日製報考人數558 人,錄取20人。法律(法學)全日製報考人數558人,錄取58人;非全日製報考370人,錄取6人。

相較之下,理工類專業雖也有“極卷”的電子信息專業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報考人數驚人,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軟體學院、計算科學與技術系報考電子信息專業的人數分別是:562人、760人、444人,但招生人數也相應較多,三個院系招生人數分別為:129人、124人、52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報考人數480人,招生19人。

這已經是理工類考研最熱門的專業類別了,跟文科專業的苦澀味道還是不同。

比如: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材料與化工專業,報考72人,錄取32人;醫學院的遺傳學報考54人,錄取19人;臨床醫學報考225人,錄取76人。即便仍然很難,但上岸概率相較文科還是大了很多。且理工類專碩招生人數較多,甚至還有接受調劑的名額。

像漢語言文學一類文科專業,考生如若未被原報考學校錄取,即便過了國家線,也往往沒有調劑的機會。文科類專業設置的相應專碩類別較少,且招生人數也不多。而理工類部分專業,如若未被錄取為學碩,還有相應的專碩調劑機會,院內調劑機會;即便未被原報考學校錄取,還有機會調劑到其他學校。

文科生為什麽非得考研?2018年,教育部公布了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名單,各省雖然不同,但文科專業是上榜最多的。

北京10個就業率較低的專業,文科佔了7個,廣東10個就業率低的專業,文科佔了5個。理科上榜的名額只有一兩個。

據國家統計局近期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鑒-2021》,在18個行業門類中,非私營部門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前三位分別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金融業”。

從私營部門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來看,前三位分別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文科生的困局,是由社會結構造成的。但是也不限於傳統的知識傳授,文科也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加強與其他專業的融合,加強與新興專業的融合。比如: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四年均為本科就業綠牌的專業,且是綠牌專業中唯一的文科類專業。

2017年,美國希拉姆學院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新文科”的教育理念。對29個專業進行重組,文理交叉,把新技術融入哲學、文學、語言等諸如此類的課程中,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跨學科學習。

國內學者認為,新文科是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同與共享為主要途徑,促進多學科交叉與深度融合,推動傳統文科的更新升級,從學科導向轉向以需求為導向,從專業分割轉向交叉融合,從適應服務轉向支撐引領。

當前,學科交叉和科際整合已經成為推動學科建設的大勢所趨。新文科將不同於傳統文科,各學科不再涇渭分明,而是交叉融合。但傳統文科生想要深造交叉理工,也是非常艱難甚至可能性很小。

不管你是冷門專業還是熱門專業,不管你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考研已經到了最後衝刺階段,祝願大家成功上岸,加油!

作者:中國教育在線—李璐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