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宋朝之後,歷史發生了什麽轉折?

大家應該很熟悉的華人學者、美國密歇根大學歷史系博士黃仁宇說,“公元960年宋代興起,中國好像進入了現代,一種物質文化由此展開。貨幣之流通,較前普及。火藥之發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針,天文時鐘,鼓風爐,水力紡織機,船隻使用不漏水艙壁等,都於宋代出現。在11、12 世紀內,中國大城市裡的生活程度可以與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比較而無遜色。”

這不是黃仁宇一個人的溢美之詞。在海外漢學界,許多學者都相信,宋代已出現了近代化轉型。日本漢學家內藤湖南說,“唐代是中國中世紀的結束,宋代則是中國近代的開始。”歐洲宋代史研究的先驅、法國漢學家白樂日曾發起一個龐大的宋史研究計劃,宣布要研究宋代如何比西方更早地成為“現代的拂曉時辰”。

不過,這些持“宋代近世說”的學者,可能隻注意“唐宋變革”,而忽略了後面還有一個“宋元變局”。13世紀,元朝先後滅掉金國、南宋,統一大江南北。這一次改朝換代,於中國歷史的發展而言,事關重大,因為意味著宋朝制度出現了某種程度的斷裂。

宋元易代發生的制度斷裂,主要體現在哪裡呢?我們簡單舉幾個例子。

其一,宋人提出,“天下者,中國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萬姓、三軍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這種觀念完全不見於元朝,恰恰相反,元朝實行“投下分封製”,將征服來的土地、人口與財富分封給軍事貴族,作為他們的私產。

其二,宋人相信君臣之間是一種公共關係,君臣之間,“各有職業,不可相侵”。但入元之後,這種公共性的君臣關係被私人性的主奴關係代替,臣成了君之奴仆,許多元朝大臣哪怕貴為宰相,按照草原慣例,也需要入宮服役,伺候皇上。這就是“家臣製”。

其三,由於君臣關係變成了主奴關係,君對於臣,當然有生殺予奪之權,想當廷打屁股就當廷打屁股,就如懲罰自己的奴隸,沒什麽不可以。這就是“廷杖製”。

其四,宋代實行募兵製,入伍基於自願,而不是強製,國民基本上已不用服兵役。元朝則將一部分家庭劃為軍戶,這些家庭必須出成年男丁到軍隊服役,父死子替,兄亡弟代,世代相襲。這就是“軍戶製”。

其五,宋朝的官營手工業多實行“和雇”與“差雇”,“和雇”指官府從勞動力市場上招聘工匠,是自願結成的雇傭關係;“差雇”則帶有強調征調性質,但官府需要按市場價向工匠支付工值。元朝卻將全國工匠編入匠籍,每年強製他們到官府或官營手工場中勞動若乾天,工匠的勞動屬於勞役性質,沒有薪水,也不容逃避。這就是“匠籍製”。

其六,漢唐時期,居民出遠門需要先辦理通行證,叫做“過所”;但到了宋朝,“過所”制度已瓦解,居民獲得遷徙自由,只有進出要塞關禁時需有“公憑”。但元朝時,官府為限制人口的自由流動,又要求出遠門的民居必須先向戶籍所在地的衙門申請、辦理通行證,這張通行證叫做“路引”。

其七,宋代之前的城市有夜禁制度,入夜即禁止居民上街蹓躂。宋朝時宵禁製開始松懈、瓦解,出現了繁華的夜市,24小時營業的商店,但元代又恢復了宵禁,入夜之後,禁鍾響起,即不準居民出行、飲宴、點燈。

其八,宋代之前還有奴婢賤口製,奴婢(包括政府的奴婢、私人的奴婢)屬於賤民,在法律上他們被定義為“畜產”,跟牛馬豬羊一樣。宋朝基本廢除了奴婢賤口製,奴婢不再是奴隸賤民,而是出場勞動力的良民。元朝的宮廷、貴族、官府,又開始佔有大量奴隸。

元王朝的這些制度,主要繼承自金國、遼國體制、蒙古草原舊製,以及唐朝的一部分制度。我們再看一個例子:元朝有“投下”制度,一部分人口被劃為“投下戶”,他們是屬於諸王、貴族等封建領主的私屬人口,不列入國家的編戶齊民,不承擔國家的賦稅徭役,而是替領主執役,是領主的奴隸。這一“投下”制度,同樣存在於金國、遼國,是草原部族的奴婢製遺存,與唐朝的官戶、部曲體制也有一定淵源,但跟宋朝制度毫無關係。

也就是說,元朝建立的制度,與“唐宋變革”以來的宋朝制度文明之間,發生了一種斷裂。這個制度上的斷層,不僅僅出現了元朝,而且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因為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由於嚴重缺乏立國者的創製智慧,幾乎全盤繼承了元朝的制度遺產,比如前面我們說到的分封製、家臣製、廷杖製、軍戶製、匠籍製、路引製、宵禁製、奴婢賤口製,等等。

從經濟制度的角度來看,朱元璋建立的體制甚至比元朝的還要落後,比如說,元朝的海外貿易還是延續宋朝制度,海外貿易非常發達,但朱元璋卻實行嚴厲海禁,禁止中國商民出海,諸蕃國非入貢不準來華貿易。朱元璋對市場、商業、金融都不感興趣,他建立的政府,主要也是靠以緊縮的財政、實物徵收的農業稅、全民配役的勞役維持運作。歷史學者將這套財稅體制稱為“洪武型財政”。

洪武型財政下,是不可能有什麽“資本主義萌芽”的,明王朝用了一二百年的時間來擺脫洪武型財政,中晚明之後,隨著軍戶製、匠籍製、海禁制度與朝貢貿易制度的松弛,一條鞭法的推行,洪武型體制才宣告解體,繁華的工商業終於脫困而出。但此時,跟明王朝滅亡已經不遠了。

清兵入關,清承明製,實行的大體還是洪武型體制,1793年,即大清乾隆五十八年,乾隆皇帝拒絕了英國馬戛爾尼使團提出的通商請求,這不奇怪,因為乾隆皇帝跟朱元璋一樣,都是眼光短淺的帝王。直到晚清鴉片戰爭爆發,西方列強破門而入,又攤上太平天國叛亂,在巨大的戰爭成本壓力下,清政府才不得不將征稅的重點轉到商稅、關稅,興辦洋務,發展實業,重新拉開近代化轉型的時代序幕。

之所以說“重新”,是因為類似的近代化,早在宋代時已經出現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