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鈦媒體逆市融資一億,但這可能與新媒體無關

文|藍媒匯,作者|葉二

7月13日消息,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宣布,鈦媒體已完成最新一輪近1億元的融資,由興開國際、盛大資本、北京華韞投資等多家機構聯合投資,其中盛大資本已是連續兩輪進行投資。

在官方口徑中,此次融資是逆市之舉。

也確實如此。

一方面整體資本大環境是處於理性收緊的狀態,另一方面資本早已經不再追捧科技新媒體這一業態。

過去幾年內,該領域的投融資消息便寥寥可數,甚至以虎嗅網為代表的科技新媒體衝擊二級市場的道路,也走的極為尷尬。

在這背後,科技新媒體的故事,從2012年講起至今,已經7年之久,風口也早已不再,未來的想象空間或許也與新媒體本身無關。

資料顯示,鈦媒體於2012年12月正式上線,是國內最早的TMT公司社群媒體之一,創始人為傳統媒體人出身的趙何娟。2014年12月,《商業雜誌》宣布與其合並,成立BT傳媒,此後再整合為鈦媒體集團。

在拿到此次近1億融資之後,鈦媒體亦宣布了集團戰略升級,由原來三大板塊業務全新升級為集“新媒體、全球技術專家網絡、科技IP與創意產品服務、科技股數據服務”四大業務板塊和“鈦媒體國際”全球業務布局為一體的全球戰略發展藍圖,從中國到全球,構建世界級的科技生態服務平台。

且根據打造世界級科技生態服務平台的目標,鈦媒體集團內部也將進行一次大的架構調整,在公司成立“新媒體事業群”、“專家網絡事業群”、“科技IP與創意產品服務事業群”、“鈦媒體國際事業群”四大事業群。

不難看出對於鈦媒體的整體戰略規劃來看,“新媒體”相當於一個以內容來吸引用戶、企業、專家的溝通平台,從而形成影響力為其他業務、產品導流,來實現間接變現,並提升想象空間。在趙何娟的最新規劃中,鈦媒體是要做科技生態服務平台。

正如其所說,鈦媒體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科技新媒體所能定義,從產品類型來看,新媒體業務只是其中之一,還有基於電商的鈦空艙,以及數據服務、專家服務等。

據了解,鈦媒體非常重視技術,逐步構建了自己的數據技術能力,發布了自己的全球一級市場數據庫和自研發數字機器人等技術,目前已擁有超過25項技術軟著。其“鈦博士”機器人每日不間斷發布Pro創投日報,實時更新全球科技市場交易數額。

且與其他科技新媒體公眾號不同的是,目前鈦媒體官方公眾號的三個細分入口,分別為專業服務、科技生活節、APP,並沒有直接引流內容,都是指向服務,商業活動以及平台。

對於鈦媒體而言,從新媒體業態跳出,轉型服務於更廣闊的科技、商業服務業態,這是必然要邁出的一步。

一個事實在於,科技新媒體的直接變現已經在過去多年發展中,天花板暴露的一覽無遺。

從外界來看,影響力層面上,過去鈦媒體的調查深度稿件在圈內打出了知名度,打出了品牌影響力。而創始人趙何娟個人邀鬥賈躍亭,以及最近的旗幟鮮明反對劉強東,在圈內也很引人關注。

不過在資本方面,鈦媒體於2018年的融資,更多是發生在追逐區塊鏈風口的鏈得得上。待風口一過,區塊鏈降溫,鏈得得的聲勢也不複以往之高漲。

內容變現上,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廣告變現外,2016年12月為追逐知識付費風口,鈦媒體亦表現出了AII in的勢頭,先後推出了鈦媒體專業pro版的付費數據服務,以及“72問”的付費問答服務等。

但與大多數知識付費平台類似,鈦媒體在這條路上走的也並不非常通順。在鈦媒體的最新架構調整中,其將在今年8月正式上線同時面向C端和B端用戶的企業專家服務移動產品,知識付費等服務最終是向企業端變現靠攏。

且不僅僅是鈦媒體遇到新媒體業務瓶頸,事實上,業內主流的科技新媒體都有類似問題。

新媒體的傳統商業模式,已然不吃香了。

作出科技新媒體代表之一的鈦媒體,率先認清了這一點,根據趙何娟所說,鈦媒體這幾年低調戰略布局、產品打造和團隊重組,已經初步完成了從科技新媒體到中國最大也是全球領先的科技生態服務商的升級。

“新媒體板塊的業務收入卻已逐漸隻佔整個公司收入的一半左右了,這個比例還會繼續降低。”對於鈦媒體來說,這是個好消息,甚至可能是其逆市拿到新一輪融資的關鍵。

畢竟對於資本來說,科技新媒體早就從一起看月亮的小甜甜,變成現今的牛夫人了。且對於科技新媒體本身而言,因為參與者眾,內容輸出同質化,市場早已進入紅海區。誰能脫穎而出,笑到最後,比拚的也早就是科技生態服務能力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