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浙大教授:燒毀的巴黎聖母院無可挽回,不想誇大3D技術

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位於巴黎市中心、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

圖源:LeLaisserPasserA38,CC BY-SA 4.0

撰文 | 楊 雪

責編 | 邸利會

  

法國當地時間15日下午,位於巴黎市中心、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聖母院標誌性塔尖倒塌,木質屋頂燒毀,在消防員的撲救下保住了主體結構,大多數珍貴藝術品被救出。

幸運的是,去年11月去世的瓦薩大學(Vassar College)藝術學院副教授Andrew Tallon,在其生前便完成了對巴黎聖母院的數字化掃描工作,保存了各個角度的建築全景、3D和細節圖片,消逝的巴黎聖母院將在數字世界裡永存。

“我們將共同重建這座大教堂,”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電視講話中稱,“接下來的幾年我們將做到這一點,從明天開始,我們將發起一個全國性的募捐活動,它還會延伸到我們的國界之外。”

燒毀的巴黎聖母院,能否按照數字化的3D模型完全複原?這場大火對我國文物保護工作有什麽提醒?《知識分子》連線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李志榮教授,聚焦文物保護及修復工作。

2017年,李志榮團隊與山西雲岡石窟研究院合作,運用3D列印技術對雲岡石窟第3窟進行了1:1複製,該項目是世界上首次使用3D列印技術實現的大體量文物複製工程,標誌著中國大型石質文物的數字化全息高保真記錄已達到複原水準。2018年,該團隊又對雲岡第12窟進行了積木式複製,能夠實現大體量不可移動的文物複製品快速轉移和組裝。

問1:是否可以用3D列印技術去複原巴黎聖母院?

答:昨天清晨看到這個事情,我的心情很難過,巴黎聖母院被燒毀真的是人類的損失。我不想誇大3D技術,文物本身不能用任何方式複製,損失了就是損失了,那些珍寶沒有了就永遠沒有了,任何的文物都不可複製,假如你能複製它的樣子,也不能複製它曾經經歷的時間,它是被不同時代的人創造並且維護到今天的,這些時間的層疊,是任何的現代方式都不能複製的。

我覺得我們今天感慨最深的地方就是,文物保護第一要保護它的本體,首要任務就是防火、防盜、防任何可能的災害,這是當下對我們中國最大的提醒。國家一定要重視文物本體的保護,一定不要發生任何事。複建或修補當然都是美好的願景,我們也非常希望能夠實現,但是,想要全部恢復到昨天被燒之前的巴黎聖母院,是永遠不可能了。文物保護就是這個樣子,它的任何傷害都是不可逆的。

問2:現代技術可以做什麽?

答:巴黎聖母院的事情發生後,我們唯一稍感“慶幸”的是,有專門的基金會、機構和人士已經對巴黎聖母院進行了數字化的掃描記錄,建立有專門的網站,使得它可以在數字世界裡永存。

我覺得這就是第二個問題,對文物保護而言,現代科技所能做的就是對信息的搶救。比如巴黎聖母院,要記錄到其建築布局、建築結構、裝飾細部,它的玫瑰窗,它內裡的陳設和寶藏等等,現代科技可以將文物的信息完備地記錄下來。

現代科技可以將它的“形色”信息原真記錄,如果有了這些信息,我們就能知道它在輝煌時期的模樣,就能知道它有哪些珍貴的文物。從這個角度講,我們國家一定要把采集文物信息當做急迫的任務去落實,運用科學技術一件件采集到它所有的細節,達到文物數據被全息記錄的程度。我們團隊用十年時間做的就是這個工作。

問3:您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做信息采集嗎?

答:不是說很大一部分,而是說我們核心的工作就是給中國最重要的文物建立檔案,用最新科技采集和記錄文物全息信息,為它們建立檔案和數據庫。

問4:可以介紹一下文物信息采集技術嗎?

答:我不是計算機領域的專家,但我們團隊有人專門負責計算機領域。我們用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和多圖像三維重建技術結合的方法,通過雷射掃描或拍攝,采集文物的圖像數據,然後用特定的算法重建文物高保真彩色三維模型,還原並記錄文物的形、色信息。通俗一點說就是文物數字化,把文物的全部信息從它的實物世界變成0101的數字,保存在虛擬世界裡。

文物數字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記錄它的信息,從被創造出來到今天我們肉眼可見,它在漫長的歷史時間裡的所有信息,都是我們必須關注和記錄的,也是必須去研究和了解的,否則我們就講不清楚它的故事。文物數字化的過程,就是對文物記錄、認識和研究的過程,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借助現代科技,深入研究和觀察文物,把它所有的信息采集、記錄、保存在計算機世界裡,讓它可以永遠留存。

問5:既然3D重建不能還原文物,為何還需要在文物保護領域發展3D列印技術?

答:本質上,文物不可複製,所以強調本體保護第一。但是我們記錄文物卻可以呈現為各種形式,讓更多的人了解、認識文物之美和它攜帶的歷史信息,這就是我所理解的文物“活起來”的含義,3D列印就是呈現文物原真信息的當代探索。

我們希望用精準的方式來記錄文物,但到底精準到什麽程度?我們當然期望無限接近原真。雲岡3D複製的成功表明,我們的文物數字化記錄達到了可複原的水準。如果你能完全的複製列印出來,就說明你的信息采集可以無限的接近文物的原真狀態。

同時,3D列印是個非常複雜的技術,它在醫學和工業領域已有廣泛應用,但文物信息非常複雜,且體量龐大,文物的3D列印也就更加龐雜和困難,用3D列印再現文物是一種前沿的探索。

而且,技術自身也需要繼續發展。現在3D列印技術已經可以把大型文物精準分件列印、拚裝了,但文物的色彩還原仍然需要人工實現。比如列印一個帶顏色的泥塑,那些顏色列印不出來,需要人工介入才能完成。3D彩色列印技術目前正在突破,是一個非常前沿的研究課題,小規模案例已經看到了,但是大規模還沒有實現。

問6:您和您的團隊為什麽複製了雲岡石窟?

答:中國有眾多不可移動的文物,包括古建築、石窟寺等,以前如果青島的人要去看雲岡石窟,一定要到山西,但是我們把雲岡第3窟西後室複製在了青島,不可移動的文物“移動”了起來。

雲岡研究院和浙江大學還完成了雲岡12窟的複製,它是可以拆裝的,列印好了以後,可以移動到世界各地去巡展。

讓中國文化走出去有各種各樣的路徑,其中,“讓不可移動的文物移動起來,讓不能出國的出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這就是我們探索3D列印的緣由所在。

製版編輯 | 斯嘉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