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雪球精選|摩拜單車去年虧損45億,靠漲價可以扭虧為盈嗎?

近日,摩拜在上海摩拜宣布新版計費規則,起步價從1元漲至1.5元,時長費不變,維持每15分鐘0.5元的價格,規則自7月26日執行。

早在今年4月份,哈囉、摩拜和滴滴接管的小藍單車先後宣布在北京地區漲價,摩拜單車(非助力車)全部車型起步價調整為15分鐘內1元,超過15分鐘收取時長費,0.5元/15分鐘。

摩拜(現美團單車)解釋稱,漲價是為實現健康可持續運營——在被收購後,美團2018年財報顯示,摩拜收入15億,虧45.5億元,貢獻了美團總虧損額的一半。

那麽共享單車有可能實現盈利嗎?以下是雪球用戶的觀點:

雪球用戶@明大教主:

用戶的體驗感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單純的漲價的收效一定是不及預期的,如何同時激發騎車人的熱情又能實現減虧呢?可以預想到的策略有以下幾點:

一、每輛單車就是行走的“廣告牌”,同分眾傳媒最開始的電梯模式一樣,在自行車的車筐和尾燈部可以放置一些小廣告,實現廣告行銷;

二、目前“環法”自行車賽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我國近些年居民運動的熱情顯著提高,馬拉松等賽事在各地陸續展開,但是卻並沒有自行車賽事。如果美團點評能借此機會鋪開國內的自行車體育賽事,或是全民健身活動那對於其扭虧也是有極大幫助的。

三、最後是單車的管理方面,由於投放量大,難以做到精確管理,許多單車都因反覆受損而無法繼續使用,可提倡“舉報損壞有獎”的模式,既可讓平時不騎車的居民加入車輛管理中來,另一方面對多次損壞車輛的使用人實行“限時禁騎”的政策,引導使用人提高素質,減少單車的維護管理費。

雪球用戶@瓜籽:

共享單車的管理是大問題,亂停亂放和故意損壞,對公眾和企業都是不好。共享單車如果能與信用體系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利用區塊鏈等追溯技術,提高對不文明行為以及破壞行為的監管,會進而降低管理成本和維護成本,並進而產生良性循環,那樣才有盈利的可能性。

不然單車損壞,丟失,增加了企業成本,也降低了對公眾的吸引力,無法實實在在為公眾帶來便捷。提價,始終不是好的方式,因為價格上去了,大家又何必非得選擇踩共享單車呢?

雪球用戶@L-逍遙浪子:

1、最大的成本是維修成本,ofo單車成本不到500元,摩拜大概是1500元,二者每輛車相差了1000元的平均成本,表面上看起來是更重投入一些,但是摩拜安裝的是智能鎖,最大問題可能是鎖不靈,因為氣象原因,ofo的車大量存在車胎沒氣、掉鏈子,我甚至還看到鏈子被抽掉、腳踏板沒了、鎖打不開各種各種奇葩狀況,所以ofo的維修成本是數倍於摩拜。

2、單車丟失也是一大塊硬體損耗,目前看來主要分為人為偷盜和損壞為主,甚至維修的人力成本也會更多一些,鋪的多,壞的多,丟得多;這裡面是一個巨大的坑。所以很難盈利。

雪球用戶@IT李工:

起步價從1元漲至1.5元,時長費不變,維持每15分鐘0.5元的價格,這個價格合理,單車的靈活性不是公車可比的,比打的便宜而且鍛煉身體。不著急辦事的應該多騎車少開車,提倡綠色出行,紅色股市。所以建議單車的噴漆全部改為紅色,寓意喜慶+漲停概念。

雪球用戶@乞丐洪七公:

最後只剩一家的話,還是可以盈利的,要還是幾家互相爭鬥的話,很難盈利。

共享單車有市場是因為解決的生活中的一個痛點,最後一公里比較完美的解決了,只要這個需求在,它就會存在。現在只是要在維修、折舊和收入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雪球用戶@文學愛好者 :

漲價不是很明智,不過也可能是現在沒辦法的辦法,盈利壓力比較大吧,關鍵還是沒有找到盈利點。而單車的投入和運營開支又大。

如果能找到新的賺錢點還是可以的,比如單車自身廣告。還有就是現在單車還是在混戰,可能要像滴滴一樣,最後統一了可能就能盈利了,能找到贏利點。

雪球用戶@內涵財經 :

滴滴計程車的調度靠算法,車越多,滴滴越有機會把成本降下來;而單車調度靠人肉,車越多,人工成本越高。

因為共享單車運營成本導致沒有規模效應,自有的單車每天折舊在上千萬,你說說怎麽盈利?

“雪球精選”系騰訊新聞和雪球聯合出品的精品欄目,針對科技股和科技公司熱點新聞,第一時間為用戶帶來可信賴的解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