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疫情之下生鮮電商平台需求火爆 中老年人加入消費群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宅在家裡。隨之而來的,則是線上買菜需求激增,各大生鮮電商平台訂單火爆。“你買到菜了嗎?”成為不少人微信聊天問候的流行語。

確保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供應,關係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平穩有序。菜籃子拎得穩,老百姓心不慌。面對疫情,各大生鮮電商在做好自身防控的同時,出妙招解難題,努力保障供應,攜起手共戰“疫”。

線上買菜,中老年人也加入

“親,我是配送小哥,今日體溫正常並佩戴口罩,為您配送訂單。請在指定時間收貨,注意接聽來電哦!”

收到短信,家住北京朝陽的柯女士下了樓,不一會兒就拎了兩袋子菜回來。“眼下都用APP買菜了,安全方便,買一次夠吃兩三天。”她說,除了買菜,還在線上訂了肉、雞蛋和水果,不出門咱也要講究營養搭配。

線下的情況如何?記者走進北京一家盒馬鮮生店,店員告訴記者:“疫情爆發後,到店的顧客數量不如以前,但對蔬菜的需求並沒有減少。”與到店人流量減少相比較,店裡的分揀員卻忙碌了不少。他們的工作是把線上訂單的貨品備齊,然後掛到傳送鏈運送至後倉打包。

約1公里外的一家永輝超市mini店也是同樣境況。採購區略顯冷清,但取貨處是另一番景象。“大白菜3棵、土豆2斤、紅蘿卜1斤……”一名工作人員照著單子念,另一名正在整理打包。他們的對面,則是排隊等候的3名配送員。“你在手機上就能下單,等菜送上門就行,不用來回跑。”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一時間,各大生鮮電商線上訂單量猛增,交易額大漲。據記者調查,盒馬鮮生線上訂單量同比增長220%;美團買菜在北京地區的日銷量最高為節前的2-3倍。春節期間,每日優鮮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50%,京東到家全平台銷售額增長470%。此外,永輝買菜、叮咚買菜、多點等平台訂單數均激增。

需求如此火爆,即便各大平台“春節不打烊”,商品仍是供不應求。

王勇是某生鮮電商的配送員。他沒想到,自己剛入職,就趕上了最忙的時候。“現在訂單多了,你要早點買,晚了就沒了!”他說,蔬菜等商品曾一度上架秒光。以至於很多城市出現了搶菜攻略,上面詳細標注了各大平台庫存的更新時間。

小李畢業將近兩年,“要不是租房子自己做飯,我也不用天天等著搶菜呀!”他說,為了買菜,已下載了5款APP,還要根據每個平台的放貨時間定鬧鐘,“真有點搶春運火車票的感覺!”

他告訴記者,對門鄰居王阿姨看見他天天到社區門口取菜,也跟著買了起來。“一開始她還有顧慮,後來發現商家把菜都能提前洗好,挺省事的,就嘗試用了。”有時候,他也會把自己總結的搶菜心得與王阿姨分享交流。

如今,像王阿姨這樣線上買菜的中老年人絕不是個例。中老年人以往是線下買菜的主力軍。疫情的到來,促使很多中老年人嘗試新事物,加入了線上買菜甚至是“搶菜”的隊伍。阿里本地生活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60後”用戶線上買菜的訂單量翻了四番。

保供保鮮,眾商家各展身手

線上搶菜難,是因為蔬菜不夠嗎?公眾不免發出這樣的疑問。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國內上遊產能是巨大的。疫情爆發初期,我們主要面臨的不是生產問題,而是人力和運輸問題。

鄢世卿是每日優鮮的一名蔬菜採購員。他日常駐守在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展農海特果蔬合作社,負責協調蔬菜供應。和往常差不多,臘月廿九他就回家過年了。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年初二我接到消息,說產地不允許人群聚集,收菜工人基本無法出來。”他說,地裡菜很多,卻收不上來。於是,當天他就趕回雲南協調人手收菜和發貨。大概每天10多萬份的蔬菜,就是從這裡供往華北、華東和華南。

疫情爆發初期,一些地方封村封路確實給運菜帶來了困難。“正月初二初三我們動員產地的工人,用人拉肩扛的方式把菜給送出來了。”每日優鮮相關負責人說。對此,各平台積極與地方政府溝通配合,開設綠色通道。盒馬鮮生全國營運管理總經理胡秋根告訴記者:“上海市政府給盒馬緊急解決了110張物資保障的綠色通行證,保障供應民生的商品物資順利抵達。”在與當地管理部門協商後,每日優鮮也恢復了正常運輸,現在每日蔬菜供應量可以達到1500噸。

既然從原產地運輸有困難,那麽乾脆就把供應鏈“本地化”。“對一些特定品類的蔬菜,我們不通過中間批發商採購,而是基於各個門市的銷量數據預測,直接與當地種植戶簽約訂單。”胡秋根說,這是盒馬鮮生保障“貨架滿”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運輸管制最為嚴格的湖北,供應鏈的“本地化”就更為關鍵。“在湖北襄陽,社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居民買菜不便;可同時農戶也因道路封堵,蔬菜產品大量滯銷。”京東生鮮“中國特產·襄陽館”的運營團隊在了解到社區需求難點後,主動聯繫政府,提出依托本地供應鏈體系,來解決蔬菜供需對接的問題:即通過各個社區匯總採購需求,再由京東物流把本地農戶的蔬菜配送至社區指定地點。

“後續我們把‘襄陽模式’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目前,該模式已在江西、河南、陝西、貴州等20多個省市落地。”京東生鮮相關負責人說。

線上下單,缺乏直觀體驗,用戶對送到自己手中菜的品質難免會有擔心。“全程信息化,來源可追溯”,盒馬鮮生從蔬菜種植開始,便介入指導,到采摘時實行嚴格的農殘檢測,入庫時還會再次抽檢,合格後方可上市。

蔬菜損腐率高、冷鏈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是行業痛點,也是各大生鮮電商著力解決的問題。“我們采取‘全程冷鏈、即時物流’的體系。從蔬菜采摘到入城市大倉,再到前置倉,全程冷鏈處理。而前置倉的設置一般距用戶1至3公里,損耗率可控制在1.5%以內。”每日優鮮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節約成本主要靠集約型代替單包裹運輸和減少冷媒及包材使用來實現。

電商餐飲,抱團抗疫攜起手

北京的陳先生是各大生鮮平台的老顧客,“我之前就一直用手機下單買菜。”他說,但最近的感受是,送貨速度遠不如平常,之前用一個小時,現在經常要隔天才能到。

和陳先生有相同感受的人還有不少。有用戶反映,費勁下了單,在結算的時候卻顯示運力緊張而無法配送。其實,相較前期蔬菜的短期缺貨,缺人的問題一直存在。

多家平台在APP首頁告知用戶因人力緊張,配送會有一定延遲。為了緩解人力短缺,有的平台開始實行配送預約模式,只可預約當日服務。

在北京一家盒馬鮮生店,分揀員韓浩亮正在掃碼完成蔬菜的揀選。這份工作只是兼職,他原本是青年餐廳的一名廚師。這是怎麽回事呢?這主要源自2月初盒馬鮮生和雲海肴、青年餐廳等餐飲企業共同推出的“共享員工”計劃。以上餐飲企業受疫情影響無法營業,員工在家待業,而盒馬鮮生正存在缺人問題。於是,雙方一拍即合。

“有一份兼職做,總比窩在家裡強。”韓師傅告訴記者,現在他逐漸上手了,剛來時有老員工帶著,每天在微信群裡還會有培訓視頻。分揀就是要細致,不能放錯或少放了,要對用戶負責。

據胡秋根介紹,西貝、綠茶、避風塘、大眾出行、溫莎KTV等企業隨後也紛紛拋來橄欖枝。截至2月19日,已有來自超過40家餐飲企業的3000餘名“共享員工”加入了臨時用工隊伍。即便如此,不少用戶下單時還是會顯示“配送小哥已約滿”。他表示,盒馬已宣布啟動今年的首批招聘計劃:面向全社會、2020屆應屆生開放3萬個崗位。“求職者的應聘熱情遠超預期。”胡秋根說,截至2月20日,6000餘名正式員工已到崗。

疫情當前,除了關心何時送到,“糧草”是否安全也是廣大用戶關心的問題。

配置消毒工具,定期對各類倉庫、門市以及配送箱進行清潔消毒。為各環節人員包括配送員配備口罩、體溫計。要求佩戴口罩,每日測量體溫並做好登記,發現異常立即上報,安排就醫。這些措施基本成為各大生鮮電商防控疫情、確保衛生安全的標配。

“防護做得多細致都不為過。”張端是某生鮮電商的配送員,“公司要求返京員工必須自我隔離,這個時候安全第一!”說罷,他把貨物放在了社區門口的貨架上。他告訴記者,現在小區都不讓進,這樣取貨的人挺多的。

張端說的“無接觸配送”貨架,往往也由生鮮平台提供。比如美團買菜就在部分社區設立了“無接觸配送”貨架,既實現了食材安心送達,也提高了騎手的配送效率。據了解,美團買菜將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近100個社區陸續鋪設貨架,方便更多居民取貨。

持續優化服務,方能贏得支持。每日優鮮相關負責人表示,防疫期間,人們對服務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要想留住用戶,還須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優化消費體驗。

臨近採訪結束,張端對記者說:“前幾天北京下了場大雪,路況不好,我送菜遲了十多分鐘。用戶卻沒有埋怨,臨走還給我塞了兩個口罩。一開始我不要,但他執意要給,說我們也不容易,要保護好自己!”那一句“不容易”讓他感到自己在做的事有意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