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離開了鏡頭濾鏡的37歲張韶涵,臉還有多能打?

昨天三爺在微博看到張韶涵發了最新的vlog,三爺看進去看了一眼,開屏第一幕就被這個狀態驚了。

大家品一品視頻裡這個狀態,雖然有一定的濾鏡影響,但整體的皮膚緊致度、線條感也可以說是令人讚歎了吧!

37歲保持成這樣,也難怪她每次推薦啥產品都有人容易動心了,看著她的臉就覺得很有說服力。機場跟拍圖都能有這麽厲害。

為了搜集素材,基本是個女明星分享護膚相關的,三爺和大人都要跑去瞅一瞅,張韶涵這種大戶更是每條都看過咯。

她之前在分享一款美白精華時說的“上臉會發熱”這個問題,讓三爺想起了很多童靴的疑惑,用一款產品感覺到臉部發熱到底是不是正常的反應,是不是預示著自己有過敏的傾向。

尤其是用很多猛藥的時候,很多噴油都有點戰戰兢兢的,很怕用不了導致“爛臉”等嚴重反應,所以碰到使用產品發熱特別猶豫,到底能不能繼續用呢?今天三爺來幫大家區分一下吧。

老規矩,先上太長不看版。

太長不看版

皮膚會感覺發熱可能是:

刺激熱:通過接觸護膚品中的某些物質導致了皮膚末梢神經的過度反應,導致了皮膚不適感(灼熱、刺痛、瘙癢),炎症,血管擴張皮膚泛紅問題出現。

被動熱:熱其實是產品本身出現了放熱反應,然後熱傳導致使皮膚有了發熱的感覺,和皮膚神經過度反應導致皮膚“感受”到灼熱完全是兩碼事。

刺激熱是每個人都要小心的,它意味著皮膚的一種“不舒適”“不健康”反饋,不耐受反應也可算在內,但是可以通過建立耐受使皮膚適應。

被動熱則無需太多擔心,健康皮膚一般來說熱個幾分鐘就會恢復正常,短時的低熱對皮膚沒有什麽負面影響。但是本身皮膚容易被外界的高溫刺激到導致不良反應的人群應避免。

刺激熱

我們先來說說大家通常認為的過敏、不耐受會熱是因為什麽。

這個跟我們的感覺神經纖維有關,拽專業原理太複雜了,我們舉個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例子,辣椒大家都見過吧,辣椒本身不熱,但是蹭到皮膚上也會有一種熱甚至燙的感覺對不對?

這是因為辣椒中含有一種叫辣椒素的成分,接觸皮膚後會過度激活皮膚末梢神經TRPV1受體活性,致使皮膚產生灼熱、刺痛、瘙癢等感覺,還有誘發炎症,引起血管擴張。

使用護膚品後的過敏、不耐受發熱跟上述這個例子的原理類似,簡單說就是通過接觸護膚品中的某些物質導致了皮膚末梢神經的“興奮”,過度反應的後果就是皮膚不適感(灼熱、刺痛、瘙癢),炎症,血管擴張皮膚泛紅等等。

這類可算是“受刺激”導致的皮膚發熱,是我們不想要的、不必要的反應,像敏感肌、玫瑰痤瘡人群就更容易中彩。

這種神經過度反應所導致皮膚問題,反倒是近幾年幫助皮膚改善敏感的一種新方向,因為雖然皮膚屏障功能差會使神經末梢的保護也差,進而導致神經易被刺激,過度反應。

但也有發現某些人群,屏障功能沒問題或者已經被修複了,但仍然經常動不動就出現炎症、過敏的反應,就很有可能是因為感覺神經的高反應性,大白話就是神經太敏感了,有點風吹草動就要立馬反應。

所以現在改善皮膚敏感或者緩解敏感症狀的時候,除了屏障修複、抗炎的產品,還會推薦大噶加入有降低神經末梢的敏感度、抑製神經興奮性的產品。

比如優色林添加了SymSitive的產品,

Noreva的Sensidiane系列等。

上次講炎症有很多童靴問,我一緊張、激動、運動時也會明顯發紅髮熱也是“危險人群”,說一個簡單的辨別方法,出現明顯的紅熱反應且平靜呆著15~30分鐘都絲毫不見症狀減輕,那就真的要特別注意了。

碰到發熱想快速緩解的,舒緩噴霧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走個捷徑先把皮溫降下來,類似醫院的冷噴處理。

這樣的反應普通人在用一些猛藥出現不耐受反應的時候也可能會有類似反應,但大多數的不耐受反應在塗抹一段時間後會被皮膚所適應,皮膚知道了它們沒啥危害,於是不再過度反應。

但也確實存在皮膚對某個成分或產品就一直“反應過度”,無法建立耐受的,那就...放棄吧,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不是。

雖然皮膚的熱燙反應是皮膚出現炎症、過敏時的常見反應,但是!使用產品出現發熱問題並不意味著就是皮膚出現了不良反應,這款產品你就不能用。

因為有不少產品導致的發熱其實是產品本身出現了放熱反應,然後熱傳導致使皮膚有了發熱的感覺,說白了就是皮膚是被動被加熱的,和皮膚神經被刺激導致皮膚“感受”到灼熱完全是兩碼事。

被動熱

感知冷熱也叫溫度覺,是我們皮膚本身就有的一種基礎功能,這裡面又包括感知冷的冷覺感受器和感知熱的溫覺感受器。

最簡單的皮膚發熱原理就是產品本身達到了放熱的效果,自然就會讓皮膚感覺發熱,就像我們貼個暖寶寶一樣唄。

當然了,用在護膚品裡不可能設計的這麽簡單,品牌總不能跟消費者說你用完我們產品自己糊條熱毛巾吧,那多沒有噱頭。

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感覺十分神奇的產品:

whoo後的鹿茸發熱面膜,碧柔的溫感卸妝乳,AVA的溫感護手霜,三爺把這類歸為“主動熱”的產品,本身的設計就是為了讓你感覺到溫熱效果的,聽起來有點神奇,其實原理是灰常得簡單的。

暖寶寶、發熱眼罩大噶都用過吧,原理是通過眼罩內的金屬粉末與空氣中的水分子結合後出現的放熱反應來使皮膚感覺到溫熱感,類似的例子還有初高中化學課經常用來舉例的生石灰遇水放熱。

絕大多數溫感護膚品的原理其實跟這個一毛一樣,只不過把金屬粉末換成了護膚中常用的「多元醇」,多元醇類物質的特性也是接觸水後會釋放出熱能。

在配方中的前幾位,大噶可以找找看有沒有這幾位:

甘油(丙三醇)

雙丙甘醇

丁二醇

乙二醇

聚乙二醇等等醇類...

比如whoo後鹿茸發熱面膜,前四位裡有3個多元醇,聚乙二醇-8、丁二醇、甘油;

比如碧柔的溫感卸妝乳,靠得也是丁二醇、甘油、聚乙二醇-8;

比如日系比較經典的IPSA的黑晶睿迷溫感卸妝啫喱,最前兩位也是多元醇的甘油和聚乙二醇-8。

溫感型的產品使用時會帶來更多的愉悅度、儀式感(對功效上的幫助沒多大),但是通常都會感覺比較“膩”。

一個是常用的幾個多元醇類質感多都是那種油不油、水不水、黏黏糊糊、稠不拉幾的,高含量添加自然也決定了整個產品的質感。

再一個是因為多元醇遇水就放熱,為了使用中能有明顯的熱感,產品中不能含有較多的水,不然半路熱量就放乾淨了,產品就“失效”了,所以產品基本都是無水或者水含量很低的配方,自然感覺也會比較糊或者是厚。

同樣的原理在很多並不是主打溫感產品的身上也會出現,最常見的就是產品為了穩定性、防腐性等等的考量採用了高濃度多元醇(丙二醇)的體系。

比如科顏氏的維C緊膚精華乳液,丙二醇無水體系(高濃度VC也可能出現發熱反應,兩者都有作用,但多元醇體系出現熱反應更主要)。

比如The Ordinary的VC熊果苷精華和白藜蘆醇阿魏酸精華,純丙二醇+活性物體系。

這樣產品熱造成皮膚“被動熱”的,健康皮膚完全不用緊張,一般來說熱個幾分鐘就會恢復正常,短時的低熱對皮膚沒有什麽負面影響的。

p.s.但是本身皮膚容易被外界的高溫刺激到導致不良反應的人群,三爺覺得還是避免這類出現放熱反應的產品吧,尤其是吃個飯都能“高原紅”的那種,不要自找“刺激源”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