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作為大學老師的我,是怎麽成為“抖音網紅”的?

我在別人眼中就是新媒體的“專家”,又是教傳媒的,那肯定很懂抖音。但實際上,當時的我對抖音幾乎一竅不通。

作者 | 李 茜

我是一名高校教師,負責教授媒介通論等專業必修課程。

一年半以前,我鼓勵學生們嘗試開設社交媒體账號並運營自己喜歡的內容,抖音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微博,微信公眾號之類。這是一門給大一新生開設的課程,我除了給學生講授大眾傳播媒介的基本概念,更希望他們可以通過運營新媒體對媒介建立更立體的認知。

剛開始,有些學生跟我說,他們沒玩這些,也不會運營。說實在的,有些我也不會,所以就提議,要不大家一起試試?於是就抱著跟學生們一起嘗試的心態,從零開始。

這是我運營抖音的契機之一。

另一個契機,是2018年西安市文物局發起的一次官方合作活動,邀請各高校畢業生參與抖音平台推介西安歷史文物與名勝的活動,我們學校也參與其中。

當時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政府機關和文博部門對玩抖音的態度比高校開放得多。但最打擊的感受也隨之而來,作為被邀請去的老師,我在別人眼中就是新媒體的“專家”,又是教傳媒的,那肯定很懂抖音。但實際上,當時的我對抖音幾乎一竅不通。

那何不借這次機會好好了解一下呢?就索性在這門課上就跟著學生一塊學著玩抖音。

01

放棄知識大V路線,

做接地氣的大學老師

我的抖音账號名叫“vivi老師”,目前粉絲量98.4萬。最開始拍抖音大概是在13、14個月前,早期完全就是試驗性的,抱著好玩的心態,想到啥拍啥,改作業的、教英語的等等,基本算是胡拍了。

後來突然有一條火了,之後粉絲增量比較穩定。當粉絲量到15萬左右的時候,我身邊一些比我有經驗,做自媒體早的學生會跟我建議說,不能再這樣隨便亂拍了。他們會給我提意見,但走什麽路線,還需要自己去琢磨。

vivi老師在抖音上發布的熱門視頻

我開始想,我是一名在外語類院校教新聞的老師,所以新聞和英語都可以成為嘗試的方向,新聞有點太小眾,而英語是一個大眾需求的知識缺口。所以一開始我把自己定位為英語老師。

定位好之後,我也查找了抖音上教育垂類的知識大V,但一直沒找到特別好的效仿對象。正在發愁的時候,我突然想到我有個已經畢業的學生,是位名副其實的抖音大V,當時粉絲量就有80萬,就直接問他吧。這可能是教新聞傳播學老師特有的便利——雖然同行不太玩短視頻,但教過的學生比較多,當中一定有很厲害的。

學生的原話建議是,你先隨便拍,拍個五條十條,然後回過頭看你拍過的所有視頻裡,哪個數據量最高,就能先期判斷閱聽人更喜歡的內容形式。

我覺得這個提議挺好,就先拍了六、七條視頻,其中英語內容佔比最大。突然有一條就火了。內容是我教我媽說英語,我媽說了一個很多人說都會說錯的單詞,然後我問她,你難道聽不出來咱倆說得不一樣嗎?我媽一臉懵,說我聽不出來啊。

就這麽一條不超過8秒的視頻,卻第一次在我的平台上引起了各種討論。那時我發現拍視頻不一定要做標準示範,也可以做對比示範,且越真實越好。那條視頻讓我確定英語教學是可以繼續做的,並且需要更接近日常的表述方式。

但後來做著做著又發現了新的問題,抖音的內容受時間限制,太過碎片化,不成體系,如果說個英語雞湯或者說教幾個單詞成為內容常態,其實是有悖於我們的日常教學。所以我想,何不把教學暫且放到一邊,就講講一名教師的日常,我自己的教學困惑和感悟,大家對高校教育的認識偏差等等,用聊天嘮嗑的方式和大家聊聊心裡話。

02

“大學老師”是光環,

也是軟肋

“大學老師”這個身份,對運營抖音有一定的優勢。

畢竟,絕大多數大學老師日常需要大量時間搞教學、做科研,沒有太多精力去研究這些新鮮玩意,尤其是自己要去運營。再者,很多情況下,它既不跟科研掛鉤,也跟教學無直接關係,搭上自己的時間或許還要被議論,你說又有多少人願意花時間去做呢?不過也正因為玩抖音的高校老師相對少,所以早期容易讓內容跳脫出來。除此之外,抖音短視頻看起來很短,但最基礎的拍攝、剪輯對一般用戶來說,還是很耗費時間的。

作為大學老師,運營內容是有優勢的,比如豐富的素材庫。在大學裡,學生跟老師的交流和討論不僅僅局限在課本知識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他們可能也會去問老師,這些其實都能成為內容素材。

vivi老師和她的學生們

大到考研擇業,小到戀愛分手鬧情緒,這些現實發生讓學生困惑的問題,很多老師在實際教學中都曾給學生分析指導。既然我們能幫到自己的學生,那是不是也可以發到抖音上,幫助更多有類似困惑的學生呢?

運營抖音一段時間後,我曾總結過一點經驗:要講有共性的東西。內容越能反映共性,就越能產生共鳴,也越能得到認同和肯定,用戶的肯定反映在短視頻裡就是點讚和互動。

得到認同的同時,“軟肋”的一面表現也很明顯。

抖音的公共性決定,曝光量增多,各種各樣聲音出現的機率就會增加。作為一名大學老師,除了內容,著裝方式,說話方式,以及內容呈現出來的價值觀都需要格外注意。

生活中,偶爾也會聽到“哎呀,你怎還玩這些呢”的評價,沒法多解釋的情況下,我只能笑笑說,“就是隨便玩一下”。我想,任何職業的任何個體,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應該不為過。

這是一個人人都可以成為內容提供者的時代,無關職業和專業。有些人選擇文字篇幅短小的微博、有些人偏好圖文結合更深度的微信公眾號,當然也有偏向視覺的抖音。無論媒介形式發生什麽樣的變化,說到底都是內容創作。

03

被抖音改變,

也冷靜審視著抖音

最早我是抖音的用戶,和絕大多數人一樣,看別人的內容。後來自己運營起來,有了一點流量和關注,我成了被看的對象。

vivi老師和學生一起採訪

別人看我或許和我早期看別人一樣,覺得有流量的這些人一天到晚沒個正經事兒,搞這些虛頭巴腦的倒是有時間。

但當自己真的開始有一定的關注,並認識了一些抖音大V之後,我發現這是一個內容極為豐富的生態圈,什麽樣的人和內容都有。有靠博人眼球獲得流量的,當然還有很大一部分內容,是通過研究傳播規律,生產有料的內容。如果抱著一棒子打死的態度,對後者確實不公平。

自己參與運營後,就更懂得鏡頭前的風光和鏡頭後的付出,對內容發布者以及內容本身的態度會更審慎,也更克制一些。抖音平台上雖然有許多知識分享類账號,但不可否認,絕大多數內容依然有很強的娛樂屬性。

抖音於我而言,是一種教學上的嘗試,也是新媒體嘗試,同時也是我跟大家交流聊天的平台。這種交流不完全像想象中一樣趨於理性,有時調侃和娛樂甚至更多。對我來說,把想表達的東西表達清楚就好,至於其它,我依然還在學習之中。

04

新聞傳播學院教師的危機感

記得剛入職那會兒,學院領導跟老師們交流說,作為一名新聞傳播學院的老師,沒有微博是不合理的。這個標準現在來看,顯然僅有微博是不夠的,但要運營所有現有的媒體平台也不現實,可這至少說明,教師不要離行業太遠。

從職業角度來看,老師的基本任務就是把課教好,完成科研。但我對自己的要求還多了一項,即教傳媒至少要比別人更懂傳媒,尤其是傳播邏輯。記得前段時間看了一篇文章,題為《學生比我了解抖音和快手,怎辦?》,文章內容直指我所面臨的教學困境,即教師的知識更新速度跟不上媒介發展速度和學生學習的速度。

vivi老師拜訪畢業生用人部門

事實的確如此,甚至更不樂觀。去年,某大型傳媒集團新媒體運營部的招聘簡章中明確寫著“熟悉抖音、小紅書、快手等社交平台”。當時我有點兒懵,因為小紅書在我看來,是個化妝品種草的平台,實在和該集團的傳播形象相差甚遠。隨口嘟噥著,被旁邊一位男同事聽到,隨即問我,“小紅書是啥”。

新聞傳播學和其它學科相比,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程度很高,受技術影響知識更新和認知迭代的頻次也很高。“兩微一抖”新媒體標配好像還沒完全覆蓋,新一輪的媒體競技又火熱上線了。做為一名指導學生運營新媒體的大學教師,我的初衷不是讓學生顛倒主次,而是讓他們自己感受媒介生態的多樣,了解媒體運營的規律,清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特長。我並不希望我的學生在未來就業面試時,對方HR問新媒體運營經驗時,他滿臉寫著“0經驗”,交流“閱後即焚”,“vlog”等時,他的腦袋裡是“0認知”。

技術的發展速度快到我不能不有危機感。

眼下,我們正在進入前5G時代,待5G時代真正到來的時候,我的學生準備好了嗎?我準備好了嗎?我還一直在思考...

REMIX計劃的目標是打破壁壘,促進大學與業界的交流融合。這裡不僅有深度的互聯網行業案例分析、前沿的學術研究成果及最新企業課題招募信息,還有一群有趣且想要站在時代潮頭前面的人。

投稿、轉載、媒介合作聯繫微信號 | ciweimeijiejun

商務合作聯繫微信號 | yunlugong

網站 | www.ciweigongshe.net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