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BBC史上最牛的三部神級紀錄片改編成書,必收

對於現代人而言,英國廣播公司(BBC)出品的紀錄片,是我們了解這個世界最好的方式之一。

BBC紀錄片,即意味著優質的內容、深刻的思想和權威的作者。

在BBC的歷史上,有三部里程碑式的藝術類紀錄片,堪稱了解西方藝術的經典之作:

《文明》《新藝術的震撼》《藝術的力量》。

這三部紀錄片牛到了什麽地步?

《文明》(Civilisation,1969年首播)

BBC歷史上第一部彩色藝術紀錄片。

首輪播出,萬人空巷,曾“讓對世界絕望的人們放棄了自殺念頭”。

《新藝術的震撼》(The Shock of the New,1982年首播)

在播出時,被人們稱作“有史以來拍的最好的藝術紀錄片之一”。

全球觀看人數超過2500萬。

《藝術的力量》(Power of Art,2006年首播)

採用了真人演繹、現場還原的拍攝方式,21世紀BBC最具代表性的藝術紀錄片之一。

榮獲“國際艾美獎最佳藝術節目”等多項國際大獎。

今天在一條生活館獨家首發的,就是這三部同名紀錄片撰稿人兼主持人親自改編、擴充的藝術史普及讀本——“BBC藝術經典三部曲”。

由國內的知名出版品牌——“理想國”全新推出。

三位作者,每一位都在藝術領域有著極高的地位。

肯尼斯·克拉克

《文明》的作者,英國作家、藝術史家。

他30歲即被任命為英國國家美術館的掌門人,後來又執教於牛津大學,並參與了不少藝術紀錄片的製作和講解。

鑒於克拉克在藝術普及方面作出的貢獻,BBC把他評為“20世紀英國藝術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羅伯特·休斯

《新藝術的震撼》的作者,當代著名藝術評論家、歷史學家和電視紀錄片製作人。

他曾任美國《時代》周刊的首席藝術評論員,並撰寫藝術評論長達30年。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新藝術的震撼》是全世界的高校和藝術愛好者了解西方現代藝術的入門讀本。

西蒙·沙瑪

《藝術的力量》的作者,英國作家、歷史學家,先後任教於劍橋、牛津、哈佛,現為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及藝術史教授。

沙瑪寫有多部著作,獲獎頗豐,被人稱作“才子式的傳播者”。

2018年3月,由沙瑪參與撰寫並主持的全新BBC紀錄片《文明2》,再度在全球掀起觀看熱潮。

“BBC藝術經典三部曲”,正是由三位頂級專家的作品匯編而成。

在書中,他們洋洋灑灑寫下心中所想,那些引人深思的質問、咄咄逼人的觀點、不吝言辭的讚美,未必能在電視畫面上一一呈現,卻能通過文字為讀者所感知。

正如休斯在《新藝術的震撼》中所感慨的:“在電視上沒法進行抽象辯論,也沒法展開冗長的分類。”

正因如此,“BBC藝術經典三部曲”,比同名紀錄片所含的資訊量要大得多。

此次全新出版,為精裝大開本,多彩圖、全彩印,帶給你非同一般的視覺震撼。

拉斐爾 《雅典學院》

卡拉瓦喬 《被蜥蜴咬傷的男孩》

畢加索 《亞威農少女》

凡·高 《兩朵剪下的向日葵》

為了提升閱讀體驗,出版方替換了原版書中約70%的圖片,全都是從各大博物館和圖庫獲得授權的正版高清圖片。

每張圖都有細心的編號和文字說明,方便與正文作對應閱讀。

“開創了文藝複興的一個個活躍的聰明人,充滿著生機和自信,而沒有被古代所壓垮。他們想要吸收它、平衡它、掌握它。他們將創造屬於自己種族的巨人和英雄。”

每一篇章的最開始,都有一句相關的概括和描述,讓你迅速定位到相應的時代。

書與1元硬幣的厚度對比

厚厚三大本,每一本都是文化和藝術的沉澱。

BBC藝術經典三部曲,一條生活館有售▼

限時特惠價299元(圖書定價394元)

1月24日 23:59 特惠結束

《文明》

藝術為文明而生,《文明》以藝術之名

當年,年逾花甲的肯尼斯·克拉克與拍攝人員合作,走訪13個國家,拍攝117處地點,行程超過13萬千米,拍出了紀錄片《文明》。

同名圖書《文明》即從紀錄片的劇本手稿改編而來,匯集了作者畢生對藝術的思考。

不同於按照時間順序講述藝術史,克拉克以視覺意義上的線索為序,歷數了歐洲人在繪畫、雕刻、建築、文學和音樂等方面的成就,而這些成就,是文明最直接的表現。

上:《貴婦人與獨角獸》壁毯

下:法國沙特爾大教堂,哥特式教堂的代表

視覺藝術和建築是這本書的主要談論對象,但也有大量關於戲劇,文學,哲學和社會政治運動的部分。

《新藝術的震撼》

何謂持久的成就,何為短暫的時尚?

《新藝術的震撼》的文本,來自於同名紀錄片的劇本手稿,但是字數上卻要長得多——約五倍。

和一般的藝術普及讀物不同,這本書將現代藝術劃為八個重要主題,從多個維度勾畫出西方現代藝術的百年流變。

作者羅伯特·休斯把作品和藝術家安排在不同的主題中,表述專業,又極具文采。

其中,藝術與社會的關係,以及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所蘊含的能量,都是他想要表達的重點部分。

羅伯特·德勞內 《紅塔》

關於埃菲爾鐵塔,他這樣寫道:

“(巴黎世界博覽會的規劃者)他們決定往上走:建造一座地球上最高的人造鐵塔……無論是否有意為之,這個設計思路中有《聖經》的暗示在起作用。

但這座塔還包含著其他隱喻……要用它來描繪現在相對過去的勝利,工業財富相對土地財富的勝利……建造一種背棄土地所有製的結構——佔領無人擁有、一直無用的天空本身——還有什麽比這樣一種中心結構物更棒呢。”

《藝術的力量》

藝術有什麽用?

“偉大的藝術都有令人不悅的方面。”在書的一開頭,作者沙瑪就將我們從美術館的舒適區裡趕出來,想要和我們討論什麽是藝術的力量。

在他看來,藝術的使命不僅在於傳達美,也在於擊碎一切平淡無奇的陳腐之物。

他選取了八位藝術家,以扣人心弦的講述,再現了他們一生中遇到的某次瓶頸,某次危機,而這正是藝術家自我表現的瞬間。正是在那樣極端的壓力之下,他們才創作出那樣傑出的作品。

凡·高 《樹根與樹乾》

在書中,西蒙·沙瑪這樣談起凡·高的《樹根與樹乾》:

這幅畫創作於1890年,他生命中的最後幾個星期。在此之前,從未有任何事物敢於在一幅畫作中如此表現自己,那種讓人窒息的感覺,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畫家砸碎了我們傳統的視線格局,所有的樹結和讓人窒息的灌木叢,有疙瘩的、如爪子般的植物,他們看上去像是骨瘦如柴的人體結構,而不是植物。”

可以說,在“BBC藝術經典三部曲”中,我們讀到的不僅是藝術本身,還有作為人的藝術家。

它將文明的視角拉低、放大,盡力讓每個人都能看懂藝術,及其創作背後的故事。

BBC藝術經典三部曲,一條生活館有售▼

限時特惠價299元(圖書定價394元)

1月24日 23:59 特惠結束

此次最新出版的“BBC藝術經典三部曲”,製作得一絲不苟,本身就像是一件藝術品。

三本書的譯者,均為業內專業人士:

《文明》的譯者易英,是中央美術學院的教授。《新藝術的震撼》的譯者歐陽昱,是澳大利亞著名詩人、作家。《藝術的力量》的譯者陳瑋等,都是大專院校的藝術研究者。

因為成書年代不同,三本書英文原版的圖片、字數和版式都不一樣,出版方花了很多心思,才做成了現在體例風格統一、可讀性很強的藝術讀本。

選用小16的開本,比正常雜誌稍微小一圈,兼顧了文字和圖片的呈現。

方脊精裝,典雅大氣。

三本書的封面,分別以紅黃藍三原色為基調,採用專色印刷,保證了每一版書顏色的一致性。

書的封面圖片,分別是米開朗基羅的《上帝創造亞當》、畢加索《坐著的浴者》和卡拉瓦喬的《懷疑的聖多馬》。

內封採用了壓凹工藝,摸上去有淺淺的浮雕感。

內文採用90克的藝術紙,細滑且富有質感。

紙色為淺米色,既能還原藝術作品的色彩效果,還可以呵護你的眼睛。

西歐“文明的開創者”,查理曼大帝的聖骨匣

大衛 《翻越阿爾卑斯山的拿破侖》

凱爾經

喬托 《猶大之吻》

大衛·霍克尼 《水中花》

德·基裡科 《一條憂鬱神秘的大街》

塞尚 《聖維多克山》

莫奈 《乾草垛》

凡·高《柏樹》

透納 《暴風雪》

畢加索《格爾尼卡》

雅克-路易·大衛《薩賓婦女的乾預》

數百張高清彩圖,讓你一次看個爽!

如果要問起讀這套書的理由,我想引用西蒙·沙瑪在最新的紀錄片《文明2》中所說的話:

“偉大的藝術自其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把分割我們的時空堡壘給打破了。它給我們帶來了暫停,它讓我們以無數種意想不到的方式來重新構想這個世界。

即使處在這個充斥著電子圖片和閃爍螢幕的狂躁的現代,我們仍能在藝術中發現其他地方發現不了的,即以某種方式將我們與永恆而深刻的東西連接起來的喜悅之情。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