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打哈欠為什麽會傳染?至今是個謎

利維坦按:解釋打哈欠行為原因的最早理論,可以追溯到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古希臘伯裡克利時代醫師,公元前460年-前370年),他認為打哈欠是發燒的預兆,是一種去除肺部壞氣的方法。

到了十七八世紀,科學家們開始挑戰希波克拉底的打哈欠理論。這些新理論集中在循環系統,認為打哈欠會導致血壓升高,同時提高心率和血液中的氧氣含量,從而改善運動功能和警覺性。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麽許多運動員在運動之前都會打哈欠。

然而,目前的測試顯示,打哈欠後心率、出汗或大腦的電活動不會有明顯增益。而關於本文所提出的解釋,也並非一種已經得到行業一致認可的理論。關於打哈欠的行為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

文/Marina Koren

譯/Charlene

校對/youish

原文/www.smithsonianmag.com/science-nature/why-do-we-yawn-and-why-is-it-contagious-3749674/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定(BY-NC),由Charlene在利維坦發布

人在生命形成之初就會打呵欠——即使是在母親肚子裡未出世的胎兒,也會打呵欠。圖源:Flicker用戶Bj?rn Rixman

蛇和魚會打哈欠;貓和狗會打哈欠;而即便是還在母親子宮內的胎兒,也會打哈欠。可能你在看完上面這張圖之後,現在就正在打哈欠。

在動物王國,打哈欠似乎是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但儘管如此,科學家們仍然無法解釋為什麽會打哈欠,為什麽群居哺乳動物(例如人類和其近親)打哈欠會相互傳染。

正如研究打哈欠的專家們自己也會承認,打哈欠的習慣根本不算是這一研究領域內最熱門的話題。不過,他們正在一步步揭開這些問題的答案。對此通常有這樣一種解釋——當我們張大嘴時,會吸入富氧空氣。氧氣進入血液後,會幫助坐在桌前昏昏欲睡的我們振奮起來。

(www.loc.gov/rr/scitech/mysteries/yawn.html)

圖源:Gif free

是不是聽起來很可信?但可惜,這一解釋實際上是種錯誤觀念,佐治亞格威內特學院(Georgia Gwinnett College)的心理學教授史蒂芬·普拉特克(Steven Platek)說道。迄今為止,還沒有證據表明,打哈欠會影響血液含氧量、血壓或是心率。

一種假說認為,打哈欠真正作用的可能是人體最複雜的系統——大腦。

“打哈欠時——下巴伸展,嘴大張,長長地深吸氣,再接著淺呼氣——這可能是一種體溫調節機制,” 安德魯·蓋洛普(Andrew Gallup),一位紐約州歐尼安塔的紐約州立大學(SUNY College)心理學教授這樣說。換句話說,這就有點兒像散熱器。在2007年的一項研究中,蓋洛普發現:將熱敷包或冷敷包放在正看別人打呵欠影片的人的前額上時,這些人自己打哈欠的頻率會受影響。當受試者額頭上放的是熱袋時,他們全程41%的時間都在打哈欠,而當放上冰袋時,他們打哈欠的頻率降到了9%。

(www.epjournal.net/articles/yawning-as-a-brain-cooling-mechanism-nasal-breathing-and-forehead-cooling-diminish-the-incidence-of-contagious-yawning/)

人的大腦要消耗40%的人體代謝能量,這意味著它比其他器官系統更容易發熱。當我們打哈欠時,吸入的大口空氣會穿過我們的上鼻腔和口腔,而這些區域的黏液膜覆蓋有大量的血管,幾乎直接投射到前腦。蓋勒普說,當我們伸展下頜時,輸送到大腦的血流速度會增加。而與此同時我們再次哈氣,吸入的空氣會改變這股血流的溫度,從而輸送給大腦更低溫的血液。

打呵欠時常會有這些動作:下巴伸展,嘴大張,長長地深吸氣,再接著淺呼氣。圖源:Gif Finder

在研究小鼠的試驗中,人們發現它們打哈欠前大腦會升溫。一旦這些小齧齒動物張開大口吸氣,大腦溫度就會下降。“這大致就像棺木裡的釘子,打哈欠是大腦的冷卻機制,而不是血液中增加氧氣的機制,”普拉特克說。

(www.frontiersin.org/Neuroscience/10.3389/fnins.2012.00188/abstract)

若把打哈欠看作是種體溫調節機制,那就可以解釋為什麽我們似乎總在要上床睡覺的時間或是剛醒過來的時候打哈欠。“在入睡之前,我們的大腦溫度和體溫處於整個生理節律過程中的最高點,”蓋洛普說。當我們睡著時,溫度會持續下降,下降的部分原因則是打哈欠。但是,他補充說,“一旦我們醒來,我們大腦和身體的升溫速度比白天其他任何時候都更快。”當我們踉踉蹌蹌走向咖啡機時,會有潛在暗示提示我們多打哈欠。蓋洛普說,我們平均每天要打8次哈欠。

對於早晨醒來打個酣暢淋漓的呵哈後總會精神煥發這一現象,科學家們至今仍未查明原因。普拉特克猜測,那是因為我們的大腦一冷卻下來就能更高效的運轉,所以才能使我們變得更機敏。

出於生理需要而保持頭腦冷靜,這可能已經滲透到早期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的社交網絡中。“如果我看到有人打了個哈欠,這可能會自動暗示我的本能反應——如果打哈欠這個人的大腦正在升溫,這意味著我既然和他離那麽近,那我可能也需要調節下我的神經處理過程,”普拉特克說。這種潛意識的模仿行為可以提高個體的敏銳性,增強他們在群體中的生存幾率。

圖源:Imgur

這種模仿很可能是打哈欠具有傳染性的主要原因。這是因為打哈欠可能是社會性動物內在特性的產物:同理心。對人類而言,這是種理解和感受其他個體情感的能力。

埃默裡大學耶基斯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Yerkes National Primate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員馬修·坎貝爾(Matthew Campbell)說,我們產生同理心的方式是靠在自己身上激起某種特定情感。當我們看到某人微笑或皺眉時,我們會模仿他們來感受快樂或悲傷。同樣,我們也會模仿別人打哈欠——當看到別人打了個哈欠,我們也跟著打哈欠。“這不是刻意要去體會你的感受,” 坎貝爾說,“只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和大腦向來如此運作,最後就成了這樣。”

普拉捷克說,在大約60%到70%的人群中,打哈欠是會相互傳染的,也就是說,如果人們看到打哈欠的照片、影片或讀到相關文字,大多數人都會自發地做同樣的事情。他發現,這種現象最常發生在那些在同理心測試中得高分的人身上。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進行掃描,他發現,在受到傳染而打哈欠的過程中,大腦中激活的區域,後扣帶回(posterior cingulate)以及楔前葉(precuneus)部分參與了處理我們自己和他人情緒的過程。他說:“擁有這種設身處為他人著想,體會他人情緒的能力就意味著我們容易受到傳染而打呵欠。”

(www.ncbi.nlm.nih.gov/pubmed/12880893)

圖源:HealthSnap

據觀察,打哈欠在人類近親之間、黑猩猩、倭黑猩猩以及其他社會群居性的動物中有傳染性。這就引出了一個必然問題: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既然有這種打哈欠互相傳染的能力,是不是就進一步證明它們也有同理心?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8/06/080618093247.htm)

打哈欠除了能相互傳染,還非常有誘導性,也就是說對母語為英語的人而言,“yawn”(打哈欠)這個詞代表的就是這個動作——標誌著我們早已學會了用文字元號創造意義。當我們聽到、看到、想到這個單詞或這個動作本身的時候,我們腦中的這個符號就會 “被激活”。

“這麽來說吧,假如你受到足夠刺激,觸到激活開關,那你就會打哈欠,”坎貝爾說。“這種情況不是次次都會發生,但卻是一個累積的過程,到了某個臨界點,你的大腦被激活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打哈欠。”

圖源:Giphy

往期文章: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麽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一家過去時的書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