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薑斌: 肺癌患者,治療前先做一個基因檢測

根據國家



癌症中心發布的中國最新癌症數據顯示,我國的肺癌發病率位列第一。目前,我國每年新發肺癌約50萬,到2025年預計每年將有100萬新發肺癌患者,近30年我國肺癌死亡率上升了近465%。可見,肺癌的防控形勢嚴峻。但是,隨著近年來,基於分子基因層面的精準治療技術的飛速發展,有越來越多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通過靶向治療,在延長生命的同時獲得高品質的生活。


薑斌主任

——肺癌進入精準治療時代

基因檢測,量身訂製治療方案

肺癌分非小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其中非小細胞肺癌佔80%以上。在治療上兩大類腫瘤完全不同。縱觀肺癌治療的歷史,小細胞肺癌進展不多,主要還是以化療及放療為主,而非小細胞肺癌則進展迅速精彩紛呈。對非小細胞肺癌來說手術是最徹底的治療方式,能夠實現肺癌的治癒。但是由於手術最佳適應人群是早期肺癌患者,而如今大部分肺癌在發現時已經進入了中晚期,因此,真正能從手術中獲益的患者不多。不過,令人欣喜的是,隨著如今常規體檢中低劑量高精度螺旋CT的引入,有越來越多的無癥狀的早期肺癌被發現,使得能通過手術獲益的患者越來越多。

而在大部分中晚期肺癌治療歷史中,化療仍然是最主要的治療方式。但是真正能夠通過化療獲益的患者也不多,據統計只有20%不到患者經過化療後能獲得手術機會。

而近十年來,肺癌診療技術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以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為代表的精準醫學,開始進入臨床醫學視野。如今,肺癌診療已進入了「精準治療時代」,許多新確診的患者被建議去做基因檢測,而基於基因檢測結果的靶向治療,已經成為如今各大城市三甲醫院的常規治療。


如果一位新確診為肺癌的患者,其腫瘤類型屬於腺癌或大細胞肺癌等非小細胞肺癌,那麼他一定會被醫生建議去做基因檢測。基因檢測的過程很簡單,價格也便宜,隨著二代測序技術的應用,能給患者帶來個體化的、「量身訂製」的治療方案也愈來愈完善,帶來最大化的受益。

靶向藥物,精準打擊腫瘤生長信號傳導

通過基因檢測,醫生能給發現與肺癌發生相關的多種突變基因或陽性基因,比如最多見如EGFR基因突變以及ALK融合基因陽性、ROS1基因陽性等等。而針對這些不同種類的突變基因或陽性基因,有各自不同的藥物。

這些藥物就像是精準定位的飛彈,直接打擊腫瘤細胞內三磷酸腺苷(ATP)結合位點。而腫瘤細胞生長信號的傳導是需要不斷磷酸化的,阻斷了ATP就阻斷了磷酸化,進行抑製其生長。因此,這些精準定位的、直接打擊相關基因結合點位的藥物就是靶向藥物。

如今,針對EGFR突變的患者的靶向藥物有EGFR-TKI,針對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和ROS1的靶向藥物是AIK抑製劑。研究顯示,EGFR突變的患者若首先EGFR-TKI治療,其中位生存時間超過23個月。60%ALK-EML4陽性的肺癌患者,採用AIK抑製劑治療時可維持病情穩定,中位生存時間可達4年,而傳統化療的患者中位生存時間在10個月左右。

當然,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基因突變的患者,治療絕不僅僅是依賴於靶向藥物這一類藥物,而是以靶向藥物為主的多學科綜合治療。最近,新近研究顯示,EGFR敏感突變及ALK-EML4陽性融合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採用以分子靶向治療為主的多學科綜合治療,中位生存期達到3.4年,較以前僅為10個月的生存期大為提高。精準治療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生存受益。

對於沒有基因突變的患者,醫生還會根據病理類型,選擇不同的化療方案或進行有篩選的免疫檢查點藥物治療。

耐葯後,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方案

不過,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臨床統計發現,肺癌的靶向藥物在使用後,早晚都會出現耐葯情況。以EGFR-TKI治療藥物吉非替尼片為例,根據臨床觀察,吉非替尼平均耐葯時間大概為10個月左右,有些患者6個月就產生耐葯,大多數在1年內就會產生耐葯,有些耐葯晚的有用藥1年半、2年的還沒有產生耐藥性,但比例極低。

靶向藥物從起效到耐葯可分為四個階段:一是改善期,一般為用藥前三個月,此時患者癥狀改善,精神狀態良好。二是平台期,此時腫瘤相對比較穩定,不生長也不縮小,不好也不壞。等平台期過後,就進入了不完全耐葯期,此時藥物開始逐漸失去療效,會有新生腫瘤出現。而等待藥物完全失效了,那就進入了耐葯期。

因此,在靶向藥物出現完全耐葯之前,醫生就要開始尋找新的治療手段。令人欣喜的是靶向藥物代際更替非常快。第三代EGFR-TKI靶向藥物如奧希替尼的問世,很好地解決了第一二代藥物耐葯的問題。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更好的藥物及更好的治療方法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好。

《康復》雜誌記者周霄 采寫

原文刊於《康復》雜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