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免疫力強也會致病,「強化免疫」和抗癌是兩碼事!

脊髓灰質炎、麻疹、破傷風、B肝、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這些原本「要命」的疾病,在過去,是兒童夭折的最重要的原因,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如今,通過免疫防治,已能很好地應對它們。

免疫醫學突飛猛進,但公眾對免疫的認識仍有待提高。從1988年起,世衛組織將每年的12月15日設為世界強化免疫日,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醒公眾及時給孩子接種疫苗,以預防小兒脊髓灰質炎(又稱小兒麻痹症)。

如今,脊髓灰質炎在中國已經鳳毛麟角,同時,強化免疫的概念也逐漸擴展到更多領域。

12歲前要進行25次免疫

北京宣武醫院的一份公開資料顯示,一個孩子,從出生到12歲之前,需要進行25次免疫。這25次免疫主要使用7種葯,包括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糖丸、脊髓灰質炎疫苗等,可以預防B肝、結核病、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麻疹等9種傳染性疾病。

這些免疫工作並不全是「強化免疫」,而是基礎免疫和強化免疫的總和。

基礎免疫又叫計劃免疫,絕大部分在1歲前完成,包括B肝疫苗接種3劑次,卡介苗接種1劑次,百白破疫苗接種4劑次,麻疹疫苗接種1劑次,乙腦疫苗接種第一劑次。其餘則多是強化免疫。

所謂強化免疫,即常規免疫的加強,是國家或地區針對某種傳染病的發病或流行情況和人群對該傳染病的免疫狀況進行分析後,決定在短時間內對某年齡段人群進行的普遍免疫,它是對常規免疫的加強。

「強化免疫重在兩點:一個是方式,它針對群體性免疫,而非針對個體;一個是目的,它的目的是防止疾病傳播,而不是防止個體的感染。」著名學者、原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王晨光說。

把「瘟神」關在籠子裡

一份在知名醫學刊物《柳葉刀》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到2018年3月,全球B肝感染者為3億人,其中被診斷出來的只有10%,得到治療的只有5%,嬰兒疫苗三針完成率只有13%。

B肝具有傳染性,大量未診斷的B肝病毒感染者,可能會讓更多和他們接觸的人,感染上B肝病毒。我國是B肝高發地區,該數據顯示,我國的B肝感染率超過5%,感染人數超過8600萬。

「強化免疫格外重要,」王晨光說,「因為強化免疫是計劃免疫的補充,是針對高發疾病、高發人群進行集中免疫,目的是提升整個群體對某種傳染性疾病的免疫力。」

每個人的免疫力不同,甚至一個人不同時間的免疫力也不一樣,如何提升群體免疫力?

王晨光介紹說:「所謂群體免疫,就是某個群體中絕大部分人對某種疾病免疫,那麼即便它有傳染性,也無法快速傳染。舉例來說,一個人感染了B肝病毒,但他的家人、朋友、同事都是免疫者,要傳染給別人就很難,這就等於把疾病關在了籠子裡,傳染管道被阻斷了。」

群體免疫保護的並非是已經進行免疫的人,而是那些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得到免疫的人。

「任何免疫都不可能達到100%,總有人無法接種疫苗,比如年紀太小不能接種疫苗的嬰幼兒、偏遠地區難以及時接種疫苗的人、因體質原因疫苗無法生效的人、因特定疾病無法接種疫苗的人等。研究顯示,當群體免疫達到95%,傳染性疾病幾乎不可能大規模爆發,這就等於保護了那些無法得到免疫的人,包括剛剛出生的孩子。」 王晨光說。

每個人的免疫力都是動態的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健康問題,而免疫力則是其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每天吃一點大蒜,可以提高免疫力」「提高免疫力,冬天不生病」「想長壽,先提高免疫力」……在網路上,類似的文章比比皆是。但在專家眼裡,這些文章,大多都是對免疫力的誤解和曲解。

王晨光表示:「每個人的免疫力不同,甚至一個人在一天中每個時間段的免疫力也有差距,比如在勞累之後,免疫力會下降,但適當的休息就可以恢復。」

對於免疫力低下的人,提升免疫力有抵抗外來細菌感染等效果,但對於常人來說,並無提升免疫力的必要。王晨光說:「免疫力的產生來源於以淋巴細胞為核心的免疫系統。淋巴細胞使免疫系統具備識別能力和記憶能力,當病毒及細菌等外來病原微生物進入人體時,淋巴細胞將其迅速識別出,並通過特異性反應將其消滅,在源頭扼製了疾病發生。」

「大部分宣稱可以提升免疫力的補品、食品,都是誇大宣傳,並無提升免疫力的功能,」王晨光說,「首先要分清楚免疫和免疫力的區別。強化免疫中的免疫,是通過特定方式,如接種疫苗,使人對某種特定疾病產生抗體。而免疫力則是一個俗稱,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免疫功能,它是人體識別外部侵入者的一種能力,大多數人覺得免疫力越高越好,認為提升免疫力,就可以少生病,就可以更健康,甚至可以更長壽,這是非常嚴重的錯誤。免疫力合適最好,過高或過低都可能產生危害。」

免疫力強也會致病

免疫力低,容易引起細菌、病毒感染。免疫力太高,又會怎樣呢?

免疫力過高,即人體的免疫系統過於敏感,這可能導致一系列過敏性疾病。

科學研究表明,人體的免疫系統是經過長期進化的產物,但是這種進化非常不完全,常常會有出錯的情況發生。如果人的免疫力過強,當人體的某些部位出現發炎情況的時候,免疫系統就有更大的可能誤認為是細菌或者病毒侵入了人體,就會馬上進行防禦,進而錯把自身的組織或者細胞當作一些有害的微生物加以攻擊,結果就會造成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出現,例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紅斑狼瘡、皮肌炎等,都屬於免疫力過強引起的疾病。

此外,對於一些出現內臟器官壞死,需要更換器官治療的人來說,這類免疫力過強的疾病會帶來致命的傷害。

許多人認為,平時得點兒感冒之類的小病,反而不容易得大病,平時一直都很健康,一旦生病就可能是大病。王晨光表示:「這種說法並不準確,但也不是完全沒道理,一般來說,人體的免疫力總是保持在一個動態的平衡中,並不是說一直不變,或者隻向一個方向變化,如果沒有特定的疾病,那麼免疫力自然會有高有低,不用過度擔憂。」

免疫力和抗癌是兩回事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遇到健康問題時,習慣在網路上尋找解決之道。

「我的孩子感冒了,我從來不讓他吃藥打針,這樣可以提高免疫力。」一位年輕媽媽告訴記者,因育兒觀念的差異,她還曾多次和家中的長輩發生衝突,「我父母的觀念是,生病了就趕緊去看醫生,但我希望孩子自己扛。」

王晨光表示:「這種想法並不完全準確,一般的感冒確實是自限性的疾病,過一段時間自己就好了。但並不是說,扛過去了,免疫力就更高。事實上,正常的免疫力就足夠了。」

近年來,隨著癌症免疫治療的發展,許多人把免疫力和抗癌、防癌聯繫起來,也有不少不良商家,以「抗癌、防癌」為噱頭,推銷號稱能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品。

「目前還沒有一種保健品可以抗癌,癌症的免疫治療和免疫力也沒什麼關係,」王晨光說,「癌症發生的原因,是人體的免疫機制無法識別快速增殖的腫瘤細胞,也就是說,癌症其實是免疫功能紊亂,而不是免疫力太低。免疫療法,則是通過技術或藥物手段,調整免疫系統,使它能夠識別癌細胞,不是提升了免疫力,就能抗癌了。」

退休後,因為身體狀況不好,王偉國老人一直都在尋找各種提升免疫力的辦法。他說:「平常大病不得,小病不斷,網上都說提升免疫力可以保健防病,但試過很多辦法,也沒什麼明顯的改善。」

「人到老年,身體機能自然退化,確實會出現一些問題,但一個平常很健康的人,60歲退休後,未必會出現明顯的機能退化,有一部分人是心理作用,覺得老了,不如以前了,急著保健,結果落入行銷廣告的圈套中。」王晨光說。

增強免疫力並不能抗癌,那麼,能否預防癌症呢?王晨光說:「目前來說,大部分癌症的發病機制,都還不清楚,預防起來當然也很難。但可以知道的是,增強免疫力,並不能提高不得癌症的幾率。」

怎樣保持免疫功能平衡

科學認識免疫力,保持免疫功能的平衡,才是保護健康的正確觀念,但如何才能保持免疫功能的平衡呢?

「保持免疫功能的平衡,沒有什麼捷徑,無非是規律作息,保持運動,營養合理等,而且要長期堅持才行。」王晨光說。

保持合理的免疫力,可以幫助人體抵抗外部病毒和細菌的侵害,但免疫力合理,並不意味著一定不生病。王晨光說:「免疫功能正常運作的人,並不是不會生病,而是當外部細菌和病毒侵入人體後,可以及時反應,把外來物殺死或驅逐出去,這個過程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一般的感冒,7天即可自愈,當然也有人癥狀輕微,兩三天就好了。同時,感冒好了,並不意味著免疫力增強了,一般來說,人體免疫機制在對抗感冒病毒的過程中,會使人體增加針對相應病毒的抵抗力,但也是有時限的,一段時間以後,就會恢復正常。因此,建立科學的觀念,正確地認識免疫力,才能更好地保護健康。」

科學常識,往往抵不過謠言,王晨光認為,全民健康的時代,更需要提升全民健康素養。他說:「專業的學者、從業者應該做更多的工作,讓人們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人體免疫機制的工作原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識別行銷陷阱,避免金錢和健康的雙重損失。」

文/本報記者 遲乾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