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特別策劃 6大AI場景 誰才是“殺手應用”?

替換高清大圖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IT時報記者 吳雨欣 丁曉東 王昕

2015 年,一個玩具廠商推出了CogniToys,一個能跟孩子對話的綠色小恐龍,這個AI的萌芽應用當選“2015 年度最佳玩具”。

3年後的今天,我們再次發問,AI真的可以改變世界嗎?

AI,終究只是一門技術;如果AI真的打算顛覆世界,那麽AI應用才是真真切切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

從“人工智能”到“應用智能”,只要太陽照射到的地方,AI變革就在蔓延。

什麽時候,AI才能像微信、移動支付那樣深入人心?可能還差一個“殺手應用”,“殺手應用”才是那個讓所有人認識到、感知到AI的那把鑰匙。

《IT時報》打算從“隱形的”(《你看不見我,但我在你身邊》)和“顯形的”(《你看得見我,我正在改變你》)兩個維度著手,尋找那個可能在未來某一天徹底改變年輕人、孩子、大媽……所有人對AI認知的那個“殺手應用”。

你看不見我,但我在你身邊

有人問,人工智能是什麽?我從未見過它。

“看不見,摸不著”是部分人工智能應用的神秘之處,它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展示出的強大執行力,與大數據一起導演著第四次工業革命。

也有人問,人工智能在“偷偷”影響著人類的哪些方面?我怎麽感覺不到。

一個行業從開始到最終造福人類,需要漫長的積澱。只要你用心一些就會發現,你的老師、醫生都可能是人工智能,它知曉你喜歡什麽討厭什麽,還能幫你看病歷,甚至做手術。

場景一·教育

AI會成為最細心

的“完美老師”

殺手應用指數:92

點評:AI雖然可以在技術上成為近乎完美的教師,但離“人類心靈的工程師”還有距離。

深夜,你還在手機上練習英語口語,每讀一句話,會有人給你打分,就算讀的是中式英語,對方也能準確指出;當你洋洋灑灑寫了一篇作文後,被圈出作文中出現的多詞、缺詞、錯詞和次序錯誤;當你聽課時,你的表情、發言、練習都被記錄,並生成一個專屬的學生學習報告。你以為這一切的背後是老師,事實上幫你批卷子練英語,甚至“盯梢”你的,可能不是人。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成熟,教育被認為是最先改變的行業之一,特別是在邊遠地區,因為有人工智能的存在,緩解了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比如,對於一些缺少外籍老師的學校而言,基於語音技術的英語教學是個不錯的選擇。

一個能當陪練、能打分的英語AI老師背後是如何工作的?流利說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林暉在接受《IT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基礎AI技術的基礎上,流利說還構建了與AI 老師相關的技術,比如語音評測、作文評測、自適應學習技術、自然語言對話技術,“我們關注幾乎所有與教育相關的 AI 技術。去年成立的矽谷 AI 實驗室,就是要探索前沿的 AI 技術教育領域的應用。”流利說的自適應學習系統不同於常見的自適應學習方法,沒有一個預先設定的知識圖譜,而是遞歸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模型,讓系統產生自學習能力。

在流利說的人工智能語音儲存系統裡,即便是1秒的語音也能被切割成許多小片段,使得機器能精準識別並糾正細節的發音錯誤。對此,也有人提出質疑,自己發音明明是正確,AI老師的判斷為什麽是“錯誤”?對此,林暉解釋,人類對於語言的評分很多時候是主觀的,用戶對“對”和“錯”的判斷本身不一定專業,“其實,AI評分系統的準確度已經超過了專業的老師,深度學習的結果‘可解釋性’是比較差的,根據輸入的數據得出一個結果,至於為什麽人工智能會得出這個結果是業界共同面臨的問題。我們也正增強系統的可解釋性,讓用戶更清楚地知道系統判‘對’和‘錯’的原因是什麽。”在技術層面,AI完全可以成為世界上最細心、最完美的老師。

AI技術的發展並不是要取代老師,而是在現有的傳統教育上更新。

場景二·醫療

癌症診斷準確率超過90%

殺手應用指數:94

點評:人命大過天,如果AI可以治愈絕症、延長人類壽命,那麽AI已經參與了物種進化。

“發燒持續多久了?腹痛腹瀉嗎?”沒有排隊、沒有掛號,在接近3分鐘的“問診”後,一名發燒的病人被診斷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並給出了用藥方案。如果不放心的話,對方還建議病人到呼吸內科就診。在這裡,問診的是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的AI醫生。它不是一個具象的機器人,而是一套智能系統。

上述場景只是簡單的問診,AI醫生通過AI模型,預先判斷疾病的幾種可能性、檢查及用藥建議,它的“大腦”裡有數十萬份電子病歷和十多萬份醫學詞條,從中找出與病人病症類似的病例並不是難事。事實上,通過AI技術,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早期篩查變得更加精準,騰訊的一款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對早期食管癌的篩查準確率高達90%;IBM Watson對肺癌治療建議匹配度達96%,超過了大部分專家級醫生;谷歌早在兩年前就開發了一套神經網絡,它能通過眼部醫學造影來探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今年,谷歌人工智能團隊的深度學習模型已經能夠利用同樣的造影圖片,高度精確地預測一位病人未來心髒病和腦淤血的發病風險。

“在醫療健康領域,運營商的著重點是通過5G網絡做遠程醫療,比如利用5G的高帶寬、低時延進行遠程手術,這是運營商的優勢,而通過機器學習預測醫療事項,谷歌幾乎代表了業界水準。”Verizon院士歐陽曄博士告訴《IT時報》記者。

從谷歌官方向《IT時報》記者提供的資料來看,Google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可以做到幫助醫生探測乳腺癌向淋巴結的轉移,而此前做的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領域的輔助性診斷也有了新的進展。現在,谷歌正在運用TensorFlow(谷歌基於DistBelief進行研發的第二代人工智能學習系統)將這些眼底影像的分析提升到另一個新的階段。

谷歌向《IT時報》記者提供的一張眼底圖片很好地解釋了這一應用,這是一張眼部視力已經受到視網膜病變威脅的眼底影像,如今機器學習的分析已經能夠把圖片中不僅限於眼部健康的資訊提供給醫生。

場景三·零售

為每個人設計

一個虛擬賣場

殺手應用指數:90

點評:大社會分工下,人的生活通過一次次交易來拚接完成,AI正在改變人們的消費方式。

不知從何時起,你發現京東、淘寶推薦的商品越來越對“胃口”,推薦的服裝款式就是自己喜愛的;網購的配送速度越來越快,以前需要兩三天才能收到,現在一天就能解決;瀏覽網頁時彈出的廣告恰好是最近關注的,還可以“以圖搜圖”。你以為是湊巧,殊不知在用戶看不見的細微之處,AI正悄然影響甚至改變著人們的“血拚”方式。

今年4月,百度發布了2018年Q1的財報,資訊流業務為亮眼的財報立下汗馬功勞。因為集用戶畫像、知識圖譜、場景識別於一身,百度能精準地洞察用戶,通過追蹤用戶閱讀的資訊推薦更合適的廣告。其實,不管是搜索還是電商,都在利用AI技術提高用戶的轉化率,在投放上做到“千人千面”。知情人士告訴《IT時報》記者,京東的AI技術每天能處理幾百億次的用戶畫像更新,能不斷地調整計算模型和對用戶的認知。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和大數據,京東設計了一套基於用戶行為和基本資訊的“用戶畫像”和“商品畫像”,進而連接每個目標用戶和其感興趣的商品。”京東內部人士告訴《IT時報》記者,精準畫像平台可以根據用戶的點擊、下單、購買評論等行為數據,利用人工智能的學習技術,預測到用戶的性別、年齡、地域等標簽屬性,再借助深度學習和強化學習的排序,對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推薦和行銷。

當用戶下單後,物流速度成了用戶更關注的問題,除了利用AI技術研發的無人車、無人機,還有用戶接觸不到的無人倉。毋庸置疑,勞動力密集的倉儲物流行業是人工智能技術非常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

“無人倉內的揀貨機器人配備了視覺傳感器,可以判斷傳送帶上是一袋話梅還是一部手機,而通過視覺加算法,機器人也可以準確判斷商品的重量和位置深度。”京東數據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張志統告訴《IT時報》記者,前幾年,機器在實驗室的識別精確率不到60%,如今已經達到99.99%。在雙11和618電商大促會時,揀貨員反覆取貨,可能因為疲憊造成錯誤,而機器人更加準確。此外,在配送站選址上,京東會利用AI技術分析位置是否合適,當快遞小哥出發送貨時,系統也會匹配最佳配送路線。

你看得見我,

我正在改變你

人工智能是什麽?我想見見它。

當然可以!用李開複的話說:“今天的人工智能是‘有用’的人工智能。”

2017年12月,AI(人工智能)入選了“2017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這一次人工智能複興的最大特點,就是 AI 在多個相關領域表現出可以被普通人看得見的性能或效率,甚至性狀。

智能音響、智能駕駛、人臉識別、VR/AR眼鏡……AI的應用和產品,看得見、摸得著,AI應用是AI改變世界的方式,它們中的一些正用最直觀、最具衝擊力的形式改變著、顛覆著眼前的生活。

《IT時報》記者猜,也許它們就是那個我們尋找的AI殺手應用。

場景一·手機

“頭號玩家”

的頭號宿主

殺手應用指數:96

點評:許多人沉浸於手機中的世界,過著手機上的生活,手機是AI的必然宿主,未來,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部AI手機。

“打開相機。”在黑暗的場景中,小A通過手機的個人助理打開了手機相機,輕輕點擊後,一張清晰的照片呈現在手機上。“將照片通過微信發給小B。”一連串的操作,只需要通過語音控制即可。

“人工智能,將會成為未來5-10年裡影響手機行業競爭格局的最關鍵因素之一。”國內最大手機品牌華為消費者業務總裁余承東認為,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無AI不手機。

細數今年上半年的發布的手機,小米MIX2、小米6X以及華為P20系列、榮耀10、OPPO R15、vivo X21等紛紛宣稱加入AI技術。

如今,AI手機的本領已經不小。例如,小米MIX 2S可以實現PPT文字增強、實時翻譯等功能,可以實現智能家居遠程操控;OPPO R15搭載了AI人工智能芯片,可以通過獲取用戶的行程安排,智能推送行程動態資訊;華為海思麒麟970手機芯片的AI性能密度大幅優於CPU和GPU,極大地提升了AI芯片的AI相關運算效率。

AI不僅能支撐智能終端人機互動模式的變革,未來甚至還能變革手機商業模式。目前,AI能夠落地的領域非常之多,從語音識別到無人駕駛、從智慧醫療到教育領域不一而足;AI手機和終端雖然只是其中的一個,但卻憑借著巨大的單一出貨量成為人工智能落地變現的一個霸道場景。

對國內外手機廠商來說,智能手機領域的AI戰已經日益激烈,從最早的“刷臉解鎖”一路蔓延到拍照優化、人臉識別、相冊聚類、擴增實境等各個戰場之中,作為若乾年內,人類最最重要的生活伴侶,我們與其期待斯皮爾伯格電影《頭號玩家》中的場景出現,不如實實在在握緊自己手中的AI手機,這才是那個屬於你的AI。

場景二·駕駛

有關時間和太空

的又一次革命

殺手應用指數:95

點評:雖然未來也許新技術可以帶來越來越逼真的沉浸式體驗,但人類仍然需要移動身體、變換太空,AI導演的智能出行是治療城市擁堵、提高效率的最佳途徑。

“開門。”隨著小C的一聲令下 ,他的愛車通過人臉識別的方式為小C自動打開了車門,上車後,“前往D處。”車輛自動規劃了行駛路線,並通過AR導航開啟了旅程,車內智能秘書為小C放起了愛聽的音樂。

未來,汽車將不僅僅是代步工具,而是一個“更懂”用戶的第三太空。百度相關負責人告訴《IT時報》記者,Apollo小度車載系統作為全球首款人車AI互動系統已具備多個AI核心能力,包括智能語音助手、人臉識別、疲勞監測、AR導航、HMI、車家互聯、智能安全,這些AI能力大大地改變了傳統的人車互動方式。

2017年7月,百度CEO李彥巨集坐著百度研發的無人駕駛車在北京五環上飛奔,雖然結果是收到了一張罰單,但是國內的無人駕駛行業,終於又交出了一張優秀的答卷。此後,北京市交通委員會聯合相關部門發布的一系列“自動駕駛”的相關政策也為無人駕駛的規範發展亮起了綠燈。

當下,無人駕駛最引人關注的依舊是安全問題。今年3月18日,一輛正在進行無人駕駛測試的Uber車撞上了一名行人並致死。據報導,Uber已經斷定其自動駕駛軟體在致命車禍中探測到了受害行人,但決策系統沒有立刻作出反應,這才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對於安全問題,從百度方面提供給《IT時報》的資料了解到,百度的Apollo Pilot已與中國交通事故深入研究工作組展開合作,從產品選型、功能設計等多方面保證產品的安全性。

“自動駕駛和車聯網不單純是網絡連接概念,而是包括了AI智能理念、聯網的能力,也包括了未來運行聯網能力、智能化能力之後的生態構建,未來產業爆發之後還會有更大規模的體系。”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產業互聯網研究部主任湯立波向《IT時報》記者表示,“自動是最複雜的應用之一,高度動態、傳感器多、需要實時響應、環境複雜,任務非常具有挑戰性,如果自動駕駛汽車的問題都能解決了,其他的無人平台可以非常好地把技術轉移過去。”

所以,自動駕駛汽車被譽為“人工智能垂直應用之母”。  “我覺得自動駕駛的最終實現,一定比人們預期的要快。”地平線創始人余凱向《IT時報》記者表示。

場景三·影像

人臉有望成為

“身份證”

殺手應用指數:92

點評:作為成熟度最高、應用最廣的AI技術分支,影像識別很有可能將成為第一個在B、C端同時普及的AI應用。

下班路上,小D想去銀行取一筆錢,雖然他忘記了帶銀行卡,不過他通過刷臉的方式便取出了錢。回到家後,智能電視通過小D的人臉識別自動播放了小D喜愛的電視節目。小D在電視劇中看見了一位熟悉的演員面孔,卻不記得她的名字,小D又通過語音搜索查出了該位女演員的所有資料與影視作品。

“目前AI能真正落地的還是語音和人臉識別,明年AI會有其他分支,如無人駕駛等會繼續火熱,但無人駕駛離真正大規模落地預計還有2~4年的時間。”雲從科技創始人周曦在接受《IT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影像識別的應用非常非常廣泛,金融、教育、零售、交通和智能家居方面均有涉及。

“這些領域並沒有進入難度和先後之分。金融領域需要精準的匹配度,而安防領域需要面對光線、複雜場景等因素形成的干擾,教育和醫療領域也有各自的困難。未來電腦視覺公司會根據各自的發展需要以及本身的技術特長,選擇先後進入的領域。”雲從科研部相關研究人員告訴《IT時報》記者。

據《IT時報》記者了解,人臉識別公司曠視科技已為多地警察系統提供了實時警情數據服務,其中直接協助警方破獲案件1032起,抓獲、控制的在逃人員超2000人。重慶市某警察分局使用商湯科技的人像比對系統,在40個工作日內辨認出69名嫌疑人,相比人工效率提升200倍。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研究院院長胡國平,認為影像和語音識別是目前可能最成熟的應用,“AI技術有可達的概念,也就是說,技術到底能不能達到可用的水準。現在對於人而言,一秒鐘能夠完成決策的智能,對於機器來說現在很容易達到,影像安防領域對於判斷有沒有車、有沒有人經過或者什麽車牌,此類應用的需求量很大,同時任務相對比較簡單,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產業。”

當下,在大人流的人臉識別上如何兼顧準確率與速度是各大科技公司面臨的難題之一,雲從科技研發部相關研究人員告訴《IT時報》記者,“雲從科技雙層異構深度神經網絡,超越眾多其他人臉識別廠商的單層同構神經網絡。在不利條件下有效對跨場景圖片處理,最終得到可以進行比較的人臉圖片。因此因光線、複雜場景等因素形成的干擾對雲從人臉識別的影響甚微,準確率與速率同時得到保障。”

對於《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中曾經出現過的無所不能的“天眼”系統,專家表示,只要算力足夠,理論上,人工智能系統可以調動全球的影片監控設備,實現類似“天眼”的功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