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知乎要任命CFO?近年屢傳上市,早年打廣告掙錢都小心翼翼

作者|市界 溫麗虹

編輯|鄭勇軍

雙“十二”這天,有媒體爆料稱,知乎迎來新任CFO,報導結合此前的裁員傳聞,認為知乎可能正為上市做準備。但知乎回應市界時稱,“CFO 這件事有人員任命我們會第一時間告知,請以官方資訊為準。而上市也沒有時間表。”

前一天,知乎正式加入網傳大裁員的公司名單之列,又被迅速“辟謠”。

當天,有爆料稱,知乎即將裁員300人。事發突然,有被裁離職的原知乎員工告訴市界,自己對裁員一點防備都沒有,前一天談好,第二天便辦好離職手續走人,得知的裁員原因是:縮減預算,結構調整。亦有多名自稱被裁的知乎員工,在職場社交平台脈脈上爆料離職消息,最誇張的一條,發布者形容離職過程稱:“上午還在改bug,下午就接到了消息”。

消息迅速被辟謠。當天,知乎官方回應稱大規模裁員是謠傳,每年年底公司都會進行員工績效評估,予以相應的人員調整和結構優化。

近年屢傳上市

知乎要上市了?這是一個自知乎創立第一年便不時被提起的問題。

2011年上線後,知乎注冊實行邀請製,且需要審核。當時李開複、薛蠻子、徐小平、雷軍等人士均是知乎的活躍用戶,這批種子用戶奠定了知乎小眾知識經驗分享的格調。這一階段,知乎僅進行了兩輪融資,且融資額較小,天使輪融資發生於2011年融資金額100萬元人民幣,A輪發生於2012年,融資數額百萬美元,與其日後數輪融資的數額相去甚遠。

當時,處於封閉運營階段的知乎,已有關於疑似融資上市的討論。2011年12月,DoNews報導了知乎進行A輪融資的消息,當時,有用戶在知乎發帖,詢問其他用戶關於知乎融資上市的看法,他問:“如果真要上市了,知乎從哪裡來營利呢?”

當時,知乎用戶並未在這一問題上進行熱情討論,這則帖子下僅有一則發布於2011年12月31日的回答,亦對討論知乎未來可能的盈利模式興致不大,僅稱:“有用戶才可能盈利,知乎的價值在於可能性而非盈利。”

2013年,知乎結束維持了兩年多的封閉運營,開放用戶注冊,一下湧進大量用戶,其用戶量一度在半年內增長10倍。第二年,用戶體量擴大後的知乎,拿到了2200萬美元的B輪融資。

此後,知乎每輪融資金額水漲船高,自C輪融資的5500萬美元一路上漲,到2018年7月,知乎完成了價值2.7億美元的E輪融資,投資方名單也從最初簡單的創新工場、啟明創投,加入了騰訊、搜狗、華興資本等更多知名資方。關於知乎何時上市的問題也屢被提起,而在2016年前,有許多討論認為,在知乎上市前,應該想清楚盈利模式。

一個知乎創始人周源亦認同的觀點是,健康的營收才是一家商業公司持久增長的保障。實際上,知乎開放注冊第二年便開始了商業化試水。

小心翼翼商業化試水

周源曾在提及知乎的商業化實踐邊界時,提到一個叫“知乎三問”的概念,即如何保障良性討論氛圍?如何兼顧內容的質和量?優秀創作者能否獲得收益?這是知乎用戶一直以來普遍關心的問題。在周源看來,知乎商業化的實踐邊界,其實是由“知乎三問”劃定的,它決定了知乎的商業化嘗試不能做破壞良性討論、內容品質和社區信任的事。

或許由於用戶情感的羈絆,知乎商業化試水行動之初表現極其謹慎的態度。

2014年3月,知乎日報上線“這裡是廣告”欄目,這是知乎社區在轉邀請注冊製為開放注冊製後的首次商業化嘗試,這個欄目裡刊出的所有文章,都明確地告訴讀者“這是個廣告”。不僅如此,知乎還希望自己的廣告兼具可讀性。

知乎上一則題為《如何評價知乎日報欄目?》的帖子下,一名自稱《這裡是廣告》撰稿者的知乎合作方工作人員回答了與知乎運營、商務團隊合作打造該欄目的感受,他認可知乎團隊的節操和下線,透露知乎運營團隊和和商務團隊討論這款產品時,都希望這一欄目兼具商業性和可讀性。

不過,也有用戶擔憂知乎此舉吃力不討好,費盡心力軟文硬推,將廣告主藏於文中會影響推廣效果,失去廣告主信任。

在2016年,中國迎來一次知識付費的浪潮後,知乎開發出知乎市場、知乎live等知識付費產品,終於找到了更為可靠的商業邏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