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女兒遠嫁,父親跳樓:做人,最好自私一點

作者:艾小羊

來源:我是艾小羊

ID:qingchangaixiaoyang

上周,河南鄭州一位男子因為女兒交了外地男朋友,跳樓自殺了。

死者為大,我不想妄加評論。這位父親可能一直到死,都覺得自己深愛女兒。但這種愛,卻可能毀掉女兒。

為人父母,付出了很多,卻害了孩子,可以說是巨大的人生失敗。這種悲劇的造成,就是因為父母具有強烈的“付出上癮症”,不懂生而為人,要適當自私。

你被這張圖片裡的場景戳中了嗎?

01

我們團隊的90後特別愛吐槽。小姐姐好奇,問她們覺得父母哪句話最傷人,結果“我都是為了你”,獲得全票通過。

作為長期靠互懟增加顏值的團隊,這麽和諧的場面好幾年都沒見過了。

我想起有一次跟親戚去日本。親戚平時很少出門,因為她女兒愛看日劇,就帶女兒跟我們一起去北海道。那次行程長,花費不便宜,一路上,她每天跟女兒念叨,我花這麽多錢,都是為了你。

要回國的前一天,我們在大雪裡泡溫泉,看她心情不錯,我勸她:

你出來玩,增加了見識和體驗,人都變年輕了。以後別再給女兒增加壓力了,你活得好是為自己。

她收了笑容,說如果不為她,我才捨不得花這麽多錢玩一趟呢。

後來她女兒高考報志願,全家親戚一致支持她去離家遠的地方上學。希望她走出母親的影響。畢竟如果不脫離固有環境,怨婦是比雙眼皮更強大的顯性遺傳“基因”,會影響家庭中一代又一代的女性。

02

親密關係裡,最大的殺手是付出感;而父母表達強烈付出感的時候,最常用的一句話,叫“我是為了你”。

這句話,有人說得正義感十足,有人說得委婉動聽,但無論用什麽方式表達,都是對子女的綁架和壓迫。

印象很深的是我初中的時候,我媽跟我爸吵架,說如果不是你們太小,我早就跟你爸離婚了。我跟姐姐交換了一下眼神,異口同聲地回答:“你還是跟我爸離婚吧。”

我媽本來飲泣,聽到我們的話開始痛哭。我們以為她是為即將失去婚姻而哭,沒想到從此以後,她再沒提過這事兒。

是我跟我姐沒心沒肺嗎?不是。我們真心不覺得離婚是什麽大事兒。

父母總習慣於把孩子想得很脆弱,因為如果孩子不脆弱,父母的存在感就會降低。遇到重大決策,他們會把孩子放在第一位進行考量。但這個被放在第一位的孩子,並不是現實中那個真實存在的孩子,而是他們臆想出的一個敏感脆弱、傷口永遠無法愈合的軟體動物。

現實生活裡的孩子,幾乎每一個,都比父母心裡的那個孩子,強壯、健康、有擔當、有夢想、有主見。

雖然也有因為父母離婚或者某個決策而尋死覓活的,但這個孩子一定是在被父母過度保護和過度驚嚇中長大的。有很多父母,保護孩子的方式就是驚嚇,各種負面新聞不加篩選地灌輸給孩子;孩子越沒有安全感,越不容易長大,也就越容易被控制。

父母通過這種方法,不僅為自己的怯懦和失敗找到了台階,還把怯懦和失敗打扮成偉大的愛,讓孩子對此頂禮膜拜。

03

前天我去知米的心理谘詢室,她最近接了一個谘客是高中生。

這孩子從讀小學開始,媽媽就辭職,在學校旁邊租房子住。孩子也爭氣,從一年級到高二都是學霸。高三忽然厭學嗜睡,有自殺傾向,檢查出抑鬱症。

孩子每次一說起她媽媽,口頭禪就是‘我媽為我……’我今天實在忍不住,告訴她,你媽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如果她不是為了自己,是她的錯,不是你的錯。

知米說這孩子聽完,愣了一會就哭了。

我們坐在院子裡看金魚,心裡都挺難受的。過了半天,知米悠悠地說:“真希望全天下父母都能自私一點。不願意做的事兒,千萬別做。如果你覺得非做不可,只能說明這事兒就是你應該做的,你不做你難受,你不做覺得自己不是人,跟別人也沒半分錢關係。”

04

如果為人父母,能像知米這樣想,就不會耽誤自己追求美好人生的機會,也不會拿付出感去綁架孩子了。

台灣作家龍應台說,父母對孩子強烈的付出感,其實是一種借愛勒索,而借愛勒索的本質,是勒索,而不是愛。

所以,她給兒子菲力普寫信:

是的,孩子,如果倫理變成壓迫,

親情變成綁架,

你就應該是那個站起來大聲說“不”的人。

龍應台就活得比較“自私”,每個決定想的都是自己。

因為不愛,跟孩子的父親離婚;

因為熱愛,回台灣從政,堅持寫作;

又為了卻自己的心願,60多歲辭去一切職務,遠離大都市,回農村陪伴母親。

她是一個時刻想要掙脫“母親”枷鎖的女人。大兒子17歲以後,她每年分別跟兩個兒子進行一次一對一的旅行。

龍應台說,在日常生活中,母親很容易成為一個被孩子、家人忽略的“後盾”,她想努力跳出這種身份,享受自由自在、被安排、被照顧、與兒子平等交流的機會。

05

經常有人告訴我,人老了,最看重的是親情,孩子應該理解父母。我白眼都要翻上天了。你老了,但你的孩子正年輕。年輕的時候,你選擇為了他不去看世界,並不意味著你老了,人家就應該為了你,也放棄看世界的機會。

養孩子又不是欠債還錢,還要加上利息!

現實生活中,天天把“還不是為了你”掛在嘴邊的人,就是在玩一場高利貸遊戲。

中國人喜歡說母愛偉大,父愛如山,很容易讓父母失去平常心。

其實生育選擇,與職業選擇、伴侶選擇一樣,是人生避不開的一道題。選擇不生的,要承受特立獨行的壓力;選擇生育的,要承受時間和財產的付出,哪種活法都不輕鬆。

選擇前,“我願意”是基本的要求;選擇後,“我享受”是明智的選擇。

不管多難的事兒,先想自己的利益點,再去努力享受它的好,忘記它的壞,是我們在艱難生活中求幸福、不害人的秘訣。

作 者 簡 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