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病毒五大入侵方向,我們如何與病毒作戰?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世界

我們的一生

注定要與病毒搏鬥

它們數量龐大

遍布陸地和海洋

以及我們呼吸的空氣

有科學家估測

僅海洋中的病毒顆粒就超過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即1×10³¹個

(病毒數量依據微生物學家Lita Proctor的估算;下圖大量紫色顆粒為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附著在綠色的細胞上,掃描電鏡成像,後期著色,圖片源自@NIAID)

請輸入圖片描述

它們行事狡詐

可以感染一切生物

可以突破種間屏障

在人與動物之間

跨物種傳播

(果子狸,SARS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攝影師@鄒滔)

它們手段殘忍

可以置人於死地

引發人類社會高度警惕

甚至嚴重的恐慌

(2020年1月27日,為防止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擴散,農村開始封路,拍攝於浙江衢州,攝影師@拾城 朱駿)

恐慌的人們

不知道病毒將如何對待他們

不知道自己的身體

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而本文就將為你揭示

這一切

Round1

病毒的進攻

病毒是一種寄生物

它們沒有細胞結構

必須入侵人類等生物體

借助生物體的細胞進行增殖

因此

入侵

不擇手段地入侵

便是病毒唯一的目標

(流感病毒在細胞內完成增殖後,正從細胞表面出芽釋放,黃綠色為病毒,透射電鏡成像,圖片源自@NIAID)

請輸入圖片描述

它們四處遊蕩

尋找你身體的破綻

包括以皮膚和黏膜為主的

五大入侵方向

首先是你的

皮膚

皮膚覆蓋在我們的身體表面

與外界大面積接觸

然而皮膚的最外層

卻是由死細胞組成的角質層

極難突破

幾乎沒有病毒

能從這裡入侵

(手掌及腳掌皮膚的表皮結構示意,其他部位的皮膚沒有透明層,製圖@趙榜/星球研究所)

但是

當你被蚊蟲叮咬、貓狗抓咬

文身、擦傷、皮膚潰瘍

以及用不潔淨的針頭注射

均會令表皮防線出現漏洞

由蚊蟲傳播的登革熱病毒寨卡病毒

以及由貓狗等動物傳播的狂犬病毒

多種病毒

便會趁虛而入

所以

請愛護你的皮膚

切莫自毀長城

(蚊蟲叮咬示意,製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既然皮膚無法進入

那麽同樣暴露在外的

眼睛

便成了第二個入侵方向

然而

包裹眼球的眼瞼(結膜)

每隔幾秒

便會掃過眼球一次

以其分泌物清洗眼球、清除外來微粒

讓病毒很少有機會感染眼睛

但是一些受汙染的環境

仍有可能帶來危害

例如不潔淨的游泳池

或者用沾染病毒的手觸摸眼睛

或者空氣懸浮物中的病毒接觸結膜

本次新冠肺炎中

北大第一醫院呼吸內科主任王廣發

就被懷疑通過結膜感染

(這也是為什麽醫護人員需要佩戴護目鏡甚至面罩的原因,下圖拍攝於湖北黃石市,攝影師@何戈)

接下來的第三個入侵方向

泌尿生殖道

也沒有那麽容易

以女性陰道為例

陰道上皮表層細胞不斷脫落

不利於病毒附著

且陰道中通常有黏液保護

對人體有益的乳酸菌

也會選擇在這裡生活

創造出低pH的酸性環境

許多病毒對酸性環境敏感

只能退避三舍

(嗜酸乳杆菌,陰道菌群中的一種,圖片源自@Wikimedia commons)

突破陰道防線的是

人類的性行為

性行為時

陰道上皮組織被破壞或磨損

病毒便獲得了侵入內層的機會

臭名昭著的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V,也稱艾滋病毒)

甚至可以不待磨損

直接從上皮細胞中“擠身而過”

片刻歡娛之間

你就中招了

(HIV以人類免疫系統的淋巴細胞為入侵目標,下圖黃色球形即淋巴細胞表面的HIV,掃描電鏡成像,圖片源自@VCG)

第4個入侵方向為

消化道

這裡的環境對病毒而言

依然“惡劣”

它們先是在口腔中遭遇

能殺傷很多病毒的唾液

當到達胃部

又會碰到胃酸消化酶

好不容易到達腸道

膽汁又將它們殺個幾乎片甲不留

而且腸道中眾多的有益菌群

也增加了病毒攻城掠地的難度

可謂層層設防

(消化道“防線”示意,製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能在這種條件下生存下來的病毒

往往得有點特殊技能

可以造成腸胃炎的輪狀病毒

擁有三層蛋白質保護殼

從而保護它抵消

消化道“惡劣”環境的影響

尤其是嬰幼兒

他們的腸道菌群尚不完善

免疫系統也還未發育成熟

一旦病毒入侵腸道

便極易引發腹瀉

(輪狀病毒的三層蛋白質外殼,製圖@趙榜/星球研究所)

而尷尬的是

對於成年人而言

HIV也會通過消化道進入

只不過是從“反方向”

這個方向幾乎不會遇到阻礙

因為他們選擇的是“肛交”

肛交時

直腸的上皮組織很容易被撕裂

HIV就這樣“破門而入”

如入無人之境

這也正是同性戀人群

需要警惕艾滋病傳播的原因

(人體直腸結構示意,製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說完皮膚、眼部、泌尿生殖道和消化道

接下來的第5個入侵方向

則是病毒們最"喜聞樂見"的一個

呼吸道

大量病毒

選擇從這裡入侵

(呼吸道主要病毒示意,製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以肺部為例

人類的肺部擁有約3億個終末肺泡

展開後總面積高達100平方米

吸入的氣體就在這100平方米中

充分接觸、交換

被病毒入侵的機率

大大增加

(人體肺部結構示意,製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但呼吸道也並非毫不設防

其表面覆蓋有纖毛

還有一層黏液包裹

一些病毒顆粒被黏液捕獲

由纖毛推入咽喉

隨即被吞咽

或被咳出

從而失去入侵的機會

(呼吸道上皮組織結構示意,製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皮膚、眼部、泌尿生殖道

以及消化道、呼吸道

這便是病毒的5大入侵方向

了解了這些

想必你也已經明白

你的身體已經為病毒

設置了重重防線

只要你注意保護

以及改善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

還是有很多機會阻止病毒的入侵

你的敵人強大、陰險、狡詐

但是你知彼知己

也就有了禦敵之道

(病毒入侵的5大方向,製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然而

之前的你

可能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殘暴的歡愉終將引來殘暴的結局

病毒還是衝進了你的體內

是時候啟動

下一個防禦系統了

先天免疫系統

來試試吧,禽獸們

Round2

人類的反擊

先天免疫系統

之所以稱為“先天

是因為它是人類歷經百萬年進化後

為每個人類成員配備的

與生俱來的防禦系統

該系統主要由三支大軍構成

當病毒進入人體

受到攻擊的細胞立即發出“警報”

隨後

一支“警戒部隊”便登場了

干擾素警告系統

干擾素是一種信號蛋白

它產生於受感染細胞的內部

可以抑製該細胞的合成功能

防止被病毒用於自我複製

(下圖是被牛痘病毒感染的細胞,藍色熒光標記的圓形是宿主細胞的細胞核,而細胞核旁邊的藍色區域則是病毒進行複製、裝配的“病毒工廠”,圖片源自@VCG)

請輸入圖片描述

另一方面

它也會被輸送到細胞外表

向周圍的細胞發出預警

“你們很可能被入侵”

“請隨時準備關閉合成功能”

“以免被病毒利用”

與此同時

第二支大軍

真正的“攻擊部隊”也開始出動

吞噬細胞

顧名思義

即負責“吞食”病毒等有害物質的細胞

(人體主要吞噬細胞示意,製圖@趙榜/星球研究所)

其中

巨噬細胞

是吞噬細胞家族中的大胃王

它們平時處於

“四處閑逛偶爾進食”的“靜養”狀態

但當病毒出現

巨噬細胞便會如觸電般活躍起來

大口吞食入侵者

(巨噬細胞正在吞食細菌,僅作示意,掃描電鏡成像,圖片源自@NIAID)

請輸入圖片描述

如果入侵者數量過多

巨噬細胞還會召喚其他吞噬細胞

前來助陣

中性粒細胞

便是最大的一支生力軍成年人體內

的中性粒細胞總兵力可以高達200億隻

(病原體被中性粒細胞的胞外陷阱所捕獲,掃描電鏡成像,圖片源自@NIAID)

除了“預警部隊”“攻擊部隊”

考慮到許多病毒表面缺少“抓手”

不利於吞噬細胞吞食

先天免疫系統又貼心地組建了

第三支大軍

負責補充輔助的“助攻部隊”

補體系統

補體系統的補體蛋白大量出動

粘在入侵者的表面

一番“修飾”後

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

對病毒狼吞虎咽得更方便了

(補體的調理作用示意,製圖@趙榜/星球研究所)

不過

也不要小瞧這些助攻手

許多時候它們也會直接出手

通過在病毒表面打孔

讓病毒裂解

堪稱“生撕活剝”

警戒部隊攻擊部隊助攻部隊

三支大軍緊密配合

病毒們損失慘重

但是此時的你

也相當不爽

你的神經系統

開始促使體溫升高

升高的體溫再次加速免疫細胞

向感染區遷移

這種現象便是

發燒

(黑龍江大慶市一發熱門診,攝影師@王理達)

為了向戰鬥部位輸送援軍

你的血管舒張、血流加快

毛細血管充血

導致你的膚色發紅

甚至出現紅斑

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血管中的細胞和體液

更容易向周圍組織滲透

從而引發組織腫脹

如果是鼻腔腫脹

就會令你感到鼻塞

鼻腔血管中的液體不斷滲出

又令你鼻涕大增

激戰中死去的細胞

則會變成膿涕

(流涕的症狀在人群中十分常見,下圖為2018俄羅斯世界杯小組賽,巴西隊教練蒂特擤鼻涕被抓拍,圖片源自@VCG)

另一些化學物質

還會刺激神經末梢

造成肌肉疼痛

紅、熱、腫、痛

以上所有反應被稱為

炎症反應

是你的身體對抗入侵者的體現

當你忍受炎症

似乎勝利在望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病毒在鬥爭中不斷提高技能

與免疫系統對抗

包括

以驚人的速度複製增殖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流感病毒鼻病毒在6-7個小時內

就可以在一個細胞內

複製成千上萬的個體

(甲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曾引發1918年“西班牙流感”,死亡人數超過5000萬人,圖片源自@VCG)

腺病毒更是可以在一個細胞內

製造多達10萬個病毒顆粒

是大多數病毒的10-100倍

可謂“基建狂魔”

此時即便先天免疫系統

已經消滅了許多病毒

但是病毒根本不在乎傷亡

它們是擁有集群優勢的狂熱分子

(腺病毒,具有二十面體的外形結構,圖片源自@VCG)

還有些病毒

則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

它們找到了干擾“干擾素生產”的方法

比如麻疹病毒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其外殼表面有大量刺突,圖片源自@VCG)

請輸入圖片描述

總之

這是一場“非人”的入侵

病毒的任何策略

都殘忍而合理

幸運的是

正當你手足無措之時

數個“偵察兵”悄然來到了你身體的軍火庫

一個隱藏的防禦系統

被驚醒了

聽!

這是適應性免疫系統的怒吼!

Round3

決戰

先天免疫系統“廣譜性”顯著

其工作方法是

“使用相同的武器,防禦不同的病毒”

雖然可以消滅大部分入侵者

但是對特殊的、罕見的

以及“藝高人膽大”的狠角色

則顯得力不從心

適應性免疫系統

則改換策略

“使用不同的武器,防禦不同的病毒”

來一個,打一個

你的肉身就是這麽強大

(兩大免疫系統特點示意,製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它由兩支特種部隊組成

但因殺傷力太過強大

稍有不慎便可能傷及自身

造成組織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調用這兩支部隊必須得有憑證

那麽,憑證從哪裡來呢?

前文提到的“偵察兵”

就擔當了取得憑證的任務

它們由少量巨噬細胞樹突細胞等組成

在前線戰場“肢解”部分入侵者後

迅速撤出戰場

並將入侵者身體的一部分

送達適應性免疫系統

這,就是憑證

(一個吞噬細胞正將病毒蛋白向多個T細胞傳遞,這個過程被稱為“抗原呈遞”,中間為吞噬細胞,圖片源自@VCG)

請輸入圖片描述

拿到憑證的第一特種部隊

T細胞

立即對入侵者的殘肢展開研究

T細胞因在胸腺(Thymus)中成熟

而以胸腺第一個英文字母命名

在我們的身體中

擁有300億個這樣的T細胞特種兵

它們身懷各異的絕技

針對性擊殺某種特異的病毒

(T細胞攻擊受感染細胞概念圖,灰色為T細胞,圖片源自@NIAID)

請輸入圖片描述

經過比對

最能對付該病毒的那些T細胞被選中

特種兵生產工廠隨即開動

以該T細胞為原型

大量生產新的特種兵

殺傷性T細胞

(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

殺傷性T細胞出動

逐個掃描感染區的細胞

試圖尋找被病毒入侵的細胞

並殺死它們

(3個殺傷性T細胞正在“圍攻”中間的癌細胞,藍色標記的是細胞核,紅色標記的是含有殺傷性化學物質的囊泡,如同“死亡之吻”,攻擊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同理,圖片源自@NIAID)

請輸入圖片描述

而此時

被病毒入侵的細胞也深明大義

它們在表面放出一種蛋白質

向殺傷性T細胞疾呼

“向我開炮”

於是

殺傷性T細胞將一種酶

注入被入侵的細胞

從而“毒死”後者

或者幫助後者啟動“自殺程序”

與細胞內的病毒同歸於盡

是為細胞凋亡

(殺傷性T細胞工作原理示意,製圖@趙榜/星球研究所)

緊接著

吞噬細胞將死亡的細胞

連同病毒一起吞下

乾乾淨淨、了無痕跡

清除了受感染的細胞

但在細胞外還有大量的病毒顆粒存在

這時候就需要第二特種部隊

B細胞

出場了

它因在骨髓(Bone marrow)中發育成熟

而以骨髓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命名

在我們的身體中

擁有30億個B細胞特種兵

同樣針對不同的病毒

練就各自不同的本領

(下圖粉色的為B細胞,掃描電鏡成像,圖片源自@VCG)

請輸入圖片描述

當B細胞拿到憑證經過比對

最能有效消滅某種病毒的某些B細胞被選中

特種兵生產工廠再次開動

不過這次工廠克隆出的細胞

不再直接奔向戰場

而是把自己變成生產機器

生產出專門針對某種病毒的蛋白質

抗體

(B細胞分化為漿細胞,漿細胞開始大量產生抗體,即圖中Y型的小顆粒,概念圖,圖片源自@VCG)

請輸入圖片描述

抗體可以結合到病毒表面

讓病毒失去入侵細胞的能力

也可以幫助補體標記病毒

利於吞噬細胞的吞食

甚至還可以通過胎盤

進入胎兒體內

為脆弱的新生兒提供保護

可見

抗體一出

病毒也就基本走上了絕境

(抗體大量附著在病毒表面,使其失去感染能力,概念圖,圖片源自@VCG)

在抗體的作用下

細胞外的病毒顆粒也終於被清除

現在

細胞內外,海晏河清

你的身體也恢復了正常

但是事情並沒有結束

一些B細胞與T細胞早就未雨綢繆

它們不再生產抗體及殺傷性T細胞

而是留存下相應的“檔案”

是為記憶B細胞記憶T細胞

有了它們

當我們的身體再次遇到同樣的病毒

便會立即生產相應的抗體和殺傷性T細胞

在你幾無察覺的感染初期

便將病毒清除

這也正是人們感染某些病毒後

不會再次感染發病的原因

(面對相同的病毒記憶B細胞可以迅速產生大量抗體;下圖為概念圖,上部為B細胞,下部為病毒,圖片源自@VCG)

請輸入圖片描述

至此

想必你也已經清楚

皮膚等物理屏障

先天免疫系統適應性免疫系統

構成了我們人體的三層防禦體系

再加上記憶細胞的“存檔”

人體每經歷一次病毒的進攻

免疫系統就有可能獲得一次提升

正所謂

“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

正是這樣的機制

讓人類在百萬年來

從絕大多數的病毒進攻中

生存下來

這也正是人體的強大之處

(人體三層防禦系統功能示意,製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但是

這樣的系統也存在明顯的bug

時間

適應性免疫系統雖然強大

但是一般需要一周甚至更長時間

才能生產出足夠的抗體和殺傷性T細胞大軍

這給病毒留出了可趁之機

它們往往

在適應免疫系統還沒有啟動前

便已經完成攻擊

我們體內就沒有形成相應的記憶細胞

導致病毒可以多次感染同一個人

(T細胞,適應免疫系統的“特種部隊”,黃色為血小板,圖片源自@VCG)

再者

人類向野生動物棲息地的擴張

使之前較少與人類接觸的動物

與我們發生聯繫

新病毒

從這些野生動物身上

不斷跳躍到人類

令我們的免疫系統應接不睱

例如

世界上已知最恐怖的病毒之一

致死率超過50%的埃博拉病毒

便可能是從果蝠跳躍到人類的

(讚比亞卡桑卡國家公園中的果蝠,圖片源自@VCG)

▼請輸入圖片描述

而廣為人知的HIV

其1型病毒由黑猩猩跳躍到人類

從識別至今不過數十年時間

卻已經感染了7500萬人

今天

全球每200個人不到

就有一個人攜帶該病毒

HIV會把自己的基因

整合到人類基因組中

並佔有人類的免疫系統

造成該病毒的清除極為困難

(非洲利比裡亞黑猩猩,圖片源自@VCG)

更為嚴峻的是

現有的病毒通過基因突變重組重配

也在不斷

進化

加速了病毒在物種之間的跳躍

1997年

人們第一次發現

基因重配後的禽流感病毒H5N1

居然感染了人類

之後又陸續發現了

H7N7、H9N2、H7N9等諸多亞型

可見進化之繁多

(2005年11月8日禽流感疫情下的一張當天的報紙,拍攝於上海活禽交易市場,攝影師@呂威)

2002年-2003年

原本感染蝙蝠的冠狀病毒

傳播給果子狸並發生突變

突變後的病毒造成了嚴重的人類疫情

SARS

(2003年4月28日SARS疫情期間,西安公交公司給收回的錢消毒,攝影師@拾城 攝近求遠)

而17年後的今天

這一幕居然又一次上演

新冠病毒已經造成數萬人感染

是現代中國最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之一

(2020年1月25日湖北G50高速黃石出口,防疫人員在測量進城人員體溫,攝影師@周巍)

請輸入圖片描述

我們還有什麽武器

與病毒對抗呢?

Round4

下一場戰爭

從約1000年前的北宋時起

為了預防天花病毒的感染

中國古人將天花患者的膿液或痂

接種到健康人身上

是為種痘

18世紀90年代

英國醫生Edward Jenner

將種痘法予以改進

使用牛的天花病毒接種

是為牛痘

後來的人們終於知道

種痘相當於

利用記憶B細的特性

促使人體產生了對抗天花病毒的抗體

疫苗就此誕生

(兒童計劃免疫接種,拍攝於吉林洮南,攝影師@邱會寧)

請輸入圖片描述

此後

我們利用記憶B細胞的特性

生產出了針對不同病毒的更多疫苗

天花病毒也成為人類有史以來

徹底消滅的第一種病毒

這是人類抗擊病毒戰爭的里程碑

其中的關鍵就在於

我們對病毒和人體免疫系統的

科學認知

這是人類想要在病毒戰爭中取得勝利

所必須依賴的最強大的武器

(現在我們有了更多技術進行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下圖是正在進行胸部CT檢查的醫護人員,拍攝於新疆伊犁,攝影師@賴宇寧)

▼請輸入圖片描述

如今

我們通過了解病毒的入侵方式

以及人體免疫系統的防禦原理

在病毒入侵人體的各個環節“設卡”干擾

還研發出了許多抗病毒藥物

有的藥物成分

可以阻止病毒進入細胞

有的讓病毒無法脫去其蛋白質外殼

有的則可以干擾病毒的複製

這正是我們今天

對抗新冠病毒的堅實基礎

(2月9日米-171直升機運輸抗擊疫情的藥物和各類物資,從安徽亳州出發隻用2.5小時就抵達湖北黃石,攝影師@何戈)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

直到1901年

我們才發現了第一個人類病毒

黃熱病毒

我們對病毒世界了解還遠遠不夠

我們對自身免疫系統的了解

也遠遠不夠

路還很長

也許我們無法預期

人與病毒的戰爭多久結束

但是

科學研究將是整個人類必須堅持的方向

也是中華民族想要走得更遠更堅實

所必須堅持的方向

“登高極目方知天地之大

置己蒼茫乃知寸身之微”

科學加油!

人類加油!

在下一波病毒來臨之前

請讓我們更加強大

(製圖@鄭伯容/星球研究所)

本文創作團隊

撰稿:所長

編輯:楨公子

設計:鄭伯容、趙榜

圖片:謝禹涵、任炳旭

審校:風子

專家審核:呂翔、李雷、冬冬

【參考文獻】

1. Lauren Sompayrac,《病毒學概覽》,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6

2. S. J. Flint等,《病毒學原理》,化學工業出版社,2014

3. 周德慶,《微生物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 Lauren Sompayrac,《免疫學概覽》,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6

P.S. 疫情影響生活與經濟發展,科普更應重任在肩,星球研究所持續招募各類自然科學、各類工程學、歷史考古、城市規劃、區域經濟等領域撰稿人,以及視頻、圖片、地圖等崗位,請在後台回復“招聘”,查看詳情

... TheEnd...

星球研究所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世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