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明時評:兩次考上北大又複讀,該思考的是什麽?

作者:邢妍妍

最近,“北大退學複讀生二次考取北大後未報到,校長承諾獎10萬未兌現”的新聞在網絡中引起不小波瀾。據報導,來自貴州畢節的小陳2019年考入北大護理系,被高中母校獎勵10萬元,但入學半年後退學。2020年,他又參加高考,在高中校長建議下繼續填報了北大護理系,但被錄取後並未報到,準備再次複讀衝刺北大數學系。據了解小陳出身貧困家庭,想通過讀書、高考來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據小陳反映,他的第二次高考成績是涉事學校的理科最高分,但不夠北大數學系,鑒於“如果不填報北大,那麽2020年該學校就可能沒有學生被北大錄取”,加之涉事學校承諾獎勵10萬元,才聽取建議再次填報北大護理系,並解釋為“順便幫了校長一個忙”。近日,有媒體披露,小陳已收到學校此前未兌現的10萬元獎勵。

兩次高考都能考個高分,還能“順道幫忙”讓北大再度錄取,如此典型的學霸行為足以證明小陳的優秀,是旁人羨慕不來的勵志故事。但“貧困家庭”“10萬元獎勵”“北大退學複讀”的字眼加持又好似讓這個故事得以迅速轉換性質,以致很多人開始質疑小陳不過是“為錢考試”的“考霸”,指責他為了10萬塊就把寶貴時光用在多次高考上是目光短淺的表現。

小陳的選擇的確打破了大多數人公認穩妥的常規軌跡,也不符合很多人心中“考上清北走上人生巔峰”的美好願景,因此這種跳脫的行為也難免讓很多人心生惋惜甚至無奈。

但其實很多時候,外人置身事外的超然視角未必就一定恰當準確,說白白浪費兩年時間、上大學隨便讀個專業也能賺10萬雲雲,他們或許不理解小陳的這種堅持執念是從他的生活環境裡推導出來的,在他的成長環境裡塑造出的價值觀,可能就是教育對改變貧困的極端重要性。

這種行為也照見了基層教育的某種生態,優秀學生是十分稀缺的,是當地爭搶的資源,就像小陳父親所說,有學校20萬一年挖他複讀;而對於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基層學校而言,要和教育高地就得靠爭取更多優質的學生資源,能想到最有力的措施可能就是真金白銀了。

從這個角度來講,無論是小陳的個人選擇,還是學校獎勵複讀生的行為,都有其現實原因,但這不代表不值得反思。比如對基層很多學生來說,教育是改變命運最有效的途徑,教育公平是必須保障,對很多“小鎮做題家”來說,“教育改變命運”一直是顛撲不破的信念,這一信念必須被捍衛。再比如學校高額獎勵制度背後是依然盛行的“清北崇拜”情結,誘導著部分價值觀還未形成的高分考生陷入“複讀循環”,對於此種行為學校是否應有必要的介入機制,放棄對數字指標的追逐去認真呵護好學生個人的發展?

基層教育加強,事實上也包括對學生人生規劃、眼界拓展的教育。要明白對高學歷的執念,或是對“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理想型期待,也可能會遭遇現實生活的重錘。人固然有自己的堅持,但值得思考的是,有沒有人能跟小陳解釋兩年光陰與某個大學某個專業的辯證關係?也不知道多年後回望,小陳會如何看待自己當年的這兩次選擇,而這,也是社會應該思考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