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常規賽300+扣籃!張兆旭成CBA歷史第六人

本文內容轉自:公眾號“上海籃球”

作者: 朱俊 王竟成

前言:在這樣一個備受矚目的夜晚,時隔四年重新身披大鯊魚戰袍站上源深體育館球場中央的劉煒,自然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即便是砍下37分、9個籃板、9次助攻的弗神,也心甘情願地默默退到了聚光燈的背後。各路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想必已經讓各位全方位地了解了劉大回歸首秀的台前幕後,請原諒我們將今天的版面檔期留給了張兆旭,因為這也同樣是一個不容錯過的裡程碑時刻。劉煒代表著大鯊魚的一段傳奇故事,而張兆旭則正在書寫著另一段屬於他自己的傳奇,那,就讓我們一邊幸福地追溯情懷,一邊幸福地見證歷史吧……

半場落後12分的遼寧哪兒肯輕易繳械?易邊之後在不到2分鐘的時間裡轟出一波7-0,眼看著大鯊魚的優勢就將被蠶食殆盡,皮球交到了吉默·弗雷戴特的手中。幾乎所有人都認定這一攻將由寂寞大神來親自操刀,此時也的確需要當家球星挺身而出,可就當對手的所有防守注意力也都集中在他的身上時,吉默用餘光瞥見了切入籃下無人防守的張兆旭,一記直塞球助MAX完成了雙手灌筐,也讓大鯊魚得以止血。此時,距離本節結束還有9分54秒。

這是張兆旭征戰CBA聯賽9個賽季以來,在常規賽中完成的第300次扣籃。

其實他早在今年2月6日客場對山東的比賽中就完成了第299次扣籃,不過常規賽最後兩個主場對陣深圳和青島,以及新賽季前兩個客場對陣八一和廣廈,MAX均未能獲得任何一次扣籃的良機,使得這一裡程碑,足足遲來了近9個月。

鮮為人知的是,這個裡程碑還差一點兒提前到來了。

同樣是今年2月6日客場對山東的比賽,MAX在開場之後不久便連續兩次暴扣得分,不過他在籃下倚靠住對手打板命中的第三個運動戰進球,卻被現場技術統計人員誤記為扣籃得分了,幸好有人第一時間提醒了負責聯賽技術統計支持的貝泰科技,貝泰的工作人員也很認真負責,在與現場進行了溝通核實之後作出了更正,這才避免了烏龍裡程碑的發生。

300個扣籃看起來並不是什麽天文數字,不過要說達成這樣一個裡程碑,卻也絕對不是那麽輕易的事情。

許多我們聞名遐邇的“灌籃高手”,窮其整個職業生涯,可能也不過奉獻了幾十次扣籃而已——正在追逐NBA夢想的丁彥雨航,截止至目前在CBA打了7個賽季,常規賽的扣籃總數不過95次;本賽季剛剛退役的山西飛人張學文,從2005-06賽季開始就進入CBA了,13年間也才完成了93扣;身為中鋒的三屆MVP得主唐正東總共才扣籃69次;曾獲得過CBA全明星周末扣籃大賽冠軍的翟逸常規賽扣籃成功66次;三屆CBA全明星周末扣籃王胡光更是只有28次……

那些更早年的球星們因為受限於CBA聯賽創立時多半已值當打之年、征戰的賽季有限,加之聯賽初期的比賽場次少,常規賽僅有22輪,扣籃次數更缺乏競爭力:“逍遙王”鞏曉彬扣籃80次,“中國喬丹”胡衛東47次,“拚命三郎”張勁松40次,為國家男籃立下赫赫戰功的浙江籃球傳奇人物鄭武僅有15次。

再來對比一下那些傳奇中鋒們。

當年的“追風少年”、三屆常規賽扣籃王得主王治郅在CBA聯賽中常規賽的扣籃數達到了246次;“三大中鋒”之一的巴特爾在長達16個賽季的CBA生涯中扣籃91次;先後在北京、濟軍、奧神、新疆、東莞、山西、山東等7支球隊效力直至39歲才退役的單濤,總共完成了68次扣籃;輾轉於沈部、遼寧、濟軍、新浪、新疆等多支球隊的趙仁斌可能是年輕球迷一個比較陌生的名字,不過昔日也是一名能扣籃絕不上籃的籃筐肆虐者,他的扣籃總數是57次;曾在1994年幫助中國男籃首次打進世界前八(世界男籃錦標賽)的山東中鋒紀敏尚,整個生涯只有2次扣籃;而CBA最早的“籃板王”余樂平和國家男籃常客、蜀中大將朱東,都只在自己的第一個CBA賽季上演過一次扣籃。

在整個CBA聯賽24年的歷史長河中,能夠在常規賽中完成超過300次扣籃的球員,也不過只有區區6人,其中積臣、查爾斯·蓋恩斯和蓋茨·約瑟夫都是征戰聯賽多年的外籍暴力扣將,山東“小鯊魚”陶漢林正在以火箭躥升的速度攀升,本賽季過半時就將有望升至聯賽歷史第二,而排名第一的易建聯更是以比第二名多出一倍有余的絕對優勢一騎絕塵。

即便將標準降低到完成200次扣籃,CBA聯賽歷史上也只有22名球員達成,其中包括了上演217次扣籃的姚明,現役球員中除了上述3名本土扣將之外,還有江蘇隊的易立、廣東隊的蘭多夫·莫裡斯(目前因為傷病還未獲得報名)、深圳隊的李慕豪、遼寧隊的韓德君、北控隊的沙弗裡克·蘭多夫、福建隊的王哲林和深圳隊的張凱,除了張凱之外,其他人都有可能晉級“300扣俱樂部”。

如果我們進一步將範圍擴大到只需100次扣籃,完成者也僅有66名球員,扣籃50次以上的球員也隻不過149人,而如今一名外援可能隻用幾場比賽就能完成的20次扣籃,目前也只有不到300名球員做到過。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麽CBA要設立扣籃這樣一項統計。

其實NBA也有相關的統計,隻不過,沒有在官方的數據排行高職門為此列項,不過當一名球員打破了球隊/聯盟的單節或者單場比賽的扣籃紀錄時,NBA也會給出官方的紀錄公告。

早年的CBA聯賽將“扣籃”與得分、籃板、助攻、蓋帽、搶斷以及三分球並列為七大技術統計項目,並專門設立了單項獎,為的就是鼓勵球員們更多地在比賽中展現精湛技藝,提升聯賽的精彩程度。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很多教練的理念是非常傳統和保守的,能穩穩的得到2分才是最重要的,比賽是否精彩不是他們考慮的,他們在意的只是勝負,如果球員在比賽中將皮球扣飛了,輕則一頓臭罵,重則失去上場機會,甚至直到數年前蔣興權指導還在一線擔任主教練時,仍然不鼓勵手下的球員採用扣籃的方式。

在CBA聯賽元年,劉玉棟整個常規賽12次扣籃便高居全聯盟第六,榮膺常規賽扣籃王的王治郅也不過僅有35次,不去說聯賽水準如何,比賽的觀賞性可想而知。

近年來隨著高水準外援的不斷湧入,扣籃在CBA比賽中變得越來越稀松平常,一名外援大半個賽季可能就能輕鬆完成百次上下的扣籃,很多鋒線的本土隊員也在朝著“3D球員”的方向在發展,扣籃似乎成為了外援和本土球員中那些身體素質出眾的內線球員的專利。

可當你看見郭艾倫、孫銘徽、趙睿這樣的小個兒在快攻中完成飛身一扣,可能興奮度會遠遠高於中鋒們在籃下的吃餅掛筐,對於球迷而言,自然還是希望看到CBA的本土球員們都能更充滿個性和表現欲,也讓我們的聯賽更具有觀賞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