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請關愛這一代年輕人,因為他們很孤獨

Age UK是英國服務老年人的最大慈善機構,其首席執行官馬克·羅賓遜(Mark Robinson)稱:“孤獨比一天抽 15 根煙的危害還要大。不過這個問題是可以克服的,不是老年生活必然會遇到的問題。”

不是老年生活必然會遇到的問題……但,是這一代年輕人必然會遇到的問題,社恐、母胎solo、日常喪等等等等,至於克服,恐怕比一天15根煙的人戒煙還難。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做,“你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麽?”

5年前提出,至今已收獲3萬2千多個回答。

不知道5年前提問的那個人,當時是在怎樣孤獨的心境中寫下這個問題,但他/她絕對沒有想到5年後的今天,這個世界正因為孤獨發生著什麽……

1.

孤獨,已經不是某個國度的單一現象。

孤獨,早已世界性彌漫。

然而每個國家的孤獨表現,彼此相似,又各自獨特。

/ 孤獨在英國 /孤獨部長 /

據英國喬·考克斯孤獨委員會(Jo Cox Commission on Loneliness)(這個委員會是認真的嗎?)2017 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英國有超過900萬人經常或者一直感到孤獨,每10個人中就有至少1個,而且不會向別人承認。

於是今年1月,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就任命了一名“孤獨部長(minister of loneliness)”。梅首相是這麽說的:

“對於很多人來說,孤獨是現代社會一個悲哀的現實。”

“我希望為我們的社會和所有人應對這個挑戰,采取行動解決困擾人們的孤獨問題——無論是老人、護工還是失去摯愛的人們——他們沒有交談的對象,也無法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經歷。”

/ 孤獨在韓國 /獨身主義 /

2017 年就在韓國流行開來的韓語新詞 Honjok,由 “hon”(孤獨)和“jok”(部落)組成,指那些樂意獨自活動的人。

在這個“部落”裡,又可細分為 Hon-bap 、Hon-sul 和 Hon-nol 。

Hon-bap:獨自進食且對在餐館中獨自用餐感到滿足的行為。

Hon-sul:不在意他人的注視而在酒吧獨自喝酒。

Hon-nol:在“獨自”行為中不感到“孤獨”的人,他們在休閑時光中享受隻屬於自己的時間和太空。

雖然我們肉眼可能見不到這樣的韓國人,但從這兩年的韓國綜藝到借鑒而來的國產綜藝,也不難看出越來越修身養性的心態趨勢。

/ 孤獨在芬蘭 /網紅精芬 /

據網傳,芬蘭是世界上社交恐懼症最嚴重的國家,或者說,社恐已經成了芬蘭的一種國民品質。以至於有一天在社交平台上再也瞞不住時,外界紛紛表示大喜、驚呼,終於找到了向往的國度!

一時之間,“精芬”在全球各地湧現,但因為這種品質本質上害羞的特點,注定了它不可能成為現象級全球大事件而被載入史冊。

/ 孤獨在荷蘭 /單身餐廳 /

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有一家專為“一個人就餐”設計的餐廳,叫做“Eenmaal”。在這裡,一人以上前往者可能是需要接受注目禮的,因為在這間由廢棄超市改造而來的餐廳裡,配套的全是單人椅、單人桌、單人使用的餐具。

餐廳座位不多,只有十個,因此太空很寬敞。

餐廳菜式不多,隻供應固定4道菜的套餐,附上雞尾酒和紅酒,要價據說折合成人民幣是320元左右。

所有這些設計,都是基於餐廳的宗旨——希望客人能夠專注於用餐上。餐廳名“Eenmaal”在荷蘭語中就有“一次一餐(one time one meal)”的意思。

餐廳負責人Marina Van Goor也機智地將這個構想推往紐約、倫敦和比利時等地區,策劃了為期2~3天的實驗性單身餐廳活動。

/ 孤獨在日本 /超單身社會 /

早在2014年,日本就有“孤獨死”現象——“在誰都沒發現的情況下斷氣,死後被放了相當一段時間才被發現”。

2017年日本一項對692名20-60歲未婚者的調查顯示,其中30歲以上者超過一半認為自己會“孤獨死”。

近年來日本還有個詞,“超單身社會”,日本知名廣告與調查公司“博報堂”的調查顯示,到 2035 年,日本男性的 “終身未婚率”將接近 30%,女性接近 20%;約有 48% 日本人會過單身生活。

也就是說,三人行,必有至少一個單身狗。

/ 孤獨在中國 /單身稅&凍卵 /

6月,“單身稅”一說在社交網絡上大火起來,緣起是新發布的個稅修正草案中擬定了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等專項附加扣除,簡單點說就是:已婚生子人士可能比單身人士少交稅。

這大概是國家在變相敦促我們快快解決單身問題……吧?

7 月,攜程旅遊宣布將為中高階女性管理者提供10萬至200萬人民幣,讓她們能享有凍卵等高科技人工生殖生育的福利。

這是變相承認女強人和幸福婚姻兩者不可兼得的事實……吧?

社會學家李銀河曾對BBC中文表示,“過去好像每個人都要結婚,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但是現在許多人主動選擇單身,這在中國是罕見的變化。”

2.

回到開始,孤獨是可以克服的問題嗎?

理論上,“孤獨”是個永恆的命題,有解,但很難。

周國平《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孤獨是一顆值得理解的心靈尋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劇性的;

無聊是一顆空虛的心靈尋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劇性的;

寂寞是尋求普通人間溫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

史鐵生《愛情問題》:

孤獨並不是寂寞。無所事事你會感到寂寞,那麽日理萬機如何呢?你不再寂寞了但你仍可能孤獨。

孤獨也不是孤單。門可羅雀你會感到孤單,那麽門庭若市了怎樣呢?你不再孤單了但你依然可能感到孤獨。

孤獨更不是空虛和百無聊賴。孤獨的心必是充盈的心,充盈得要流溢出來要衝湧出去,便渴望有人呼應他、收留他、理解他。

孤獨不是經濟問題也不是生理問題,孤獨是心靈問題,是心靈間的隔膜與歧視甚或心靈間的戰爭與戕害所致。

那麽擺脫孤獨的途徑就顯然不能是日理萬機或門庭若市之類,必須是心靈間戕害的停止、戰爭的結束、屏障的拆除,是心靈間和平的到來。

心靈間的呼喚與呼應、投奔與收留、坦露與理解,那便是心靈解放的號音,是和平的盛典是愛的狂歡。那才是孤獨的擺脫,是心靈享有自由的時刻。

但是這談何容易,談何容易!

余華《在細雨中呼喊》:

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有時我也會因為寂寞而難以忍受空虛的折磨,但我寧願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也不願以恥辱為代價去換取那種表面的朋友。

關於孤獨,前人已經做過哲學式、文學性、心理層面的各種探討並給出答案,可是回歸到我們自己身上,還是變成了“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3.

最後,分享一個終極孤獨的故事。

/ 孤獨在外太空 /一條叫萊卡的狗 /

在人類離開地球以前,我們最好的朋友比我們先走了一步。如今有愈來愈多的富豪自己花錢去玩征空之旅,興高采烈地出發,再滿面笑容地回來給鏡頭簇擁。

大家都忘記了五十年前(現在已是60年前),有一頭名叫萊卡(Laika)的母狗上過太空,並且死在太空;它是第一個進入繞地球軌道的地球生物,也是第一個死在地球之外的生物。

“它嗥叫了好長的時間”,技術員說:“這太可怕了,一頭孤獨的狗,單獨地在宇宙之中,嗥叫”。

——(摘選)梁文道《孤獨如狗》

當你無法與孤獨相處時,請想想一條叫萊卡的狗,不管怎樣,你比它幸運。

孤獨,是現代社會的一個悲哀現實。

不過別害怕,畢竟我們都在一起孤獨

△ 日劇《家族的形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