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駱賓王:才華橫溢的7歲神童

看歷史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大唐初年,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隔壁的一處宅院裡,一個7歲的小男孩指著池塘裡的大白鵝興奮地大叫:“鵝,鵝,鵝。”

家裡人趕忙從房裡跑出來,心想:這孩子好好的怎突然結巴了?

只聽小男孩接著說: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很快,神童7歲成詩的故事傳遍江南,成為全村驕傲,家長們訓斥子女的時候,總會帶上這麽一句:你看看人家孩子。

沒錯,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就是後來被稱作“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

駱賓王早年飽讀詩書,頗有才學,父親曾任青州博昌縣令。

可惜好景不長,全家從義烏搬到山東後不久,父親病故,家境由此衰敗。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失去父親的駱賓王19歲進京參加高考,竟然落榜了。

唐代初期,科舉試卷並不遮蓋考生姓名,佔分值最高的作文題又沒有標準答案,所以,營私舞弊打人情分的現象十分普遍。

有錢有地位的考生家裡早早就開始上下活動走關係送禮,沒有背景的孩子想依靠科舉出人頭地並不容易,神童也沒用。

落榜後的駱賓王一怒之下,發表了題為《寒門為何難出貴子?因為科舉拚的不僅是學識》一文,矛頭直指大唐科舉弊端。

文章發出後,引起軒然大波,甚至還傳到了皇宮內。

一同被封掉的,還有駱賓王的科舉之路。

此後,駱賓王意志消沉,開始與社會上的閑散人員混在一起,四處遊蕩,《舊唐書》記載,稱其“落魄無行,好與博徒遊。”

曾經的神童,就這樣墮落成為一個不良青年。

一直這樣混下去也不是辦法對不對,總要養家糊口啊。

後來經人推薦,駱賓王在道王李元慶府內做了一名幕僚。當然不屬於大唐公務員序列,就是個臨時工,但總算生活有了著落。

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公元664年,唐高宗李治到泰山封禪,當地政府知道駱賓王文筆好,為了討好皇帝,命他寫篇文章,歌頌皇帝的豐功偉績和大唐的繁華盛世,請求陪同皇帝陛下一同上山。

駱賓王知道事關重大,謝絕一切娛樂活動,把自己關在家裡熬了好幾個通宵,一篇文采飛揚的《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禪表》呈到了高宗皇帝手上。

討好上級不僅是一門技術,還是一門藝術,光喊偉大不行,太直白,領導不愛聽,文章講究的是含蓄。

駱賓王的這篇文章,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馬屁拍得不露痕跡。高宗皇帝看罷,龍顏大悅,說果然是孔孟之鄉出人才。一打聽,還是個沒有編制的一般科員,當即降旨,封為奉禮郎,從九品,進京赴任。

駱賓王就此步入仕途,曾從軍西域,宦遊蜀中,歷任東台詳正學士、武功主簿、長安主簿,一路升遷到禦史台正六品的禦侍史。

在這期間,駱賓王春風得意,詩興大發,創作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佳作名篇。尤其是那首“傳遍京畿,以為絕唱”的七言長詩《帝京篇》問世,讓駱賓王再次成為大唐文壇的焦點。

但駱賓王開始膨脹了,看啥都看不慣,看啥都不順眼,“數上疏言事”,動不動就寫信提意見。

公元679年,禦史台翻出一起早年的貪汙受賄案,駱賓王受到牽連,遭彈劾入獄。

無奈悲憤之餘,駱賓王在獄中寫下了那首《在獄詠蟬》,以示清白: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

公元680年,唐高宗“調露”年間,又改國號為“永隆”,大赦天下。駱賓王運氣不錯,入獄僅一年就出來了,朝廷可算仁至義盡,仍保留其編制,降職安排到浙江天台做副縣長。

駱賓王出獄後想自己原本是一個年輕有為的青年才俊,先是遭遇科舉不公,以至懷才不遇,後來依靠自己的努力,好不容易在事業上有了點起色,又遭奸人陷害,身陷囹圄。如今一把年紀了,滿腹經綸,卻只能委身做個小小的縣丞,這一切究竟是誰造成的?

憤憤不平中,駱賓王寫下了這首傳誦至今的五言絕句《於易水送人》: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公元684年,武則天廢中宗李顯,立睿宗李旦為傀儡皇帝,自己以皇太后身份臨朝,自專朝政,其時雖未稱帝,但已是大唐實際上的掌舵人。

同年九月,徐敬業在揚州豎起勤王救國,匡複李氏唐朝的大旗,起兵造反。

一直對朝廷心懷不滿的駱賓王一看機會來了,立刻棄官而去,連夜趕赴揚州,加入到叛軍隊伍,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

“我們必須師出有名,要讓人民清楚,我們並不是謀反,我軍反武不反唐,起兵只為討伐妖後,匡複李氏江山。駱先生文筆這麽好,就麻煩你寫一篇檄文,以昭告天下。”

這是駱賓王擔任叛軍後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於是,文學史上才有了那篇震鑠古今的《討武曌檄文》。

此文用的是駢體,駢四儷六,對仗工整,用典切實,筆力強健,氣勢恢弘,被後世稱作“古今第一雄文”,與王勃的《滕王閣序》一起,並稱駢文雙壁。

《新唐書》記載,武則天看的時候,並沒有生氣,反而面帶笑容。

有道是: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別低頭,皇冠會掉,別流淚,賤人會笑,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天下不知道多少人在罵她,這點心理承受能力還是有的。何況文章寫得確實好,字字珠璣,有理有據,讀起來如行雲流水,酣暢淋漓,差點忘了是在罵自己。

當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時,武則天忍不住拍案叫絕,問手下:“這是誰寫的?”

手下回答:“出自駱賓王之手。”

武則天長歎一聲:“這樣的人才為什麽沒有被我大唐所用?這是宰相的過失啊!”

檄文寫得好,固然可以鼓舞士氣,提振軍威,但卻於戰事無補。就像我們村王建國胸前的紋身,看著確實威猛,真打起來的時候,屁用也沒有。

才短短幾個月時間,叛軍就被朝廷剿滅,首領徐敬業被殺,株滅九族;反動文人駱賓王下落不明,生死未卜。《新唐書》中說:“賓王亡命,不知所之。”

駱賓王少年成名,一首《詠鵝》,力壓“床前明月光”,奠定了駱賓王在唐詩界不可撼動的地位。

駱賓王才華橫溢,著作頗豐,是“初唐四傑”中流傳作品最多的一個,如果不是因為一時糊塗加入了叛軍而潛心創作的話,他本可以在文壇有更大的成就。

畢竟7歲就開始寫詩了,李白在他那個年紀,還蹲在河邊看老人家鐵杵磨針;杜甫還在村裡調皮搗蛋;

只可惜,一失足成千古恨,大唐詩壇從此失去了駱賓王的錦繡文章。

多年以後,詩人宋之問遊歷至杭州,夜宿靈隱寺。一天夜晚,皓月當空,宋之問失眠睡不著,就在殿外長廊漫步吟詩。

吟出“鷲嶺鬱苕嶢,龍宮鎖寂寥。”兩句之後,一時想不出對應的下句,正苦思冥想抓耳撓腮,旁邊過來一位須發皆白的老僧,隨口對出:“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宋之問連聲稱妙,五言詩《靈隱寺》就此創作完成,後來成為宋之問的成名之作。

“鷲嶺鬱苕嶢,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橋。”

縱觀全詩,就數老和尚那兩句最為精妙,堪稱點睛之筆。

第二天一大早,宋之問去答謝老僧,遍尋不見。問方丈,才知道那位老和尚是雲遊掛單到這裡的,天不亮就離開了。

宋之問不死心,覺得老僧一定是個有故事的人,追問是何來歷?住持四下張望了一番,壓低聲音悄悄告訴他:“那個老和尚,便是當年銷聲匿跡的駱賓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