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結束長達35天的“停擺”,美國府院之爭結束了?

美國總統川普 資料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關門35天后,美國聯邦政府的“停擺”終於“停擺”了。

北美當地時間1月25日,美國總統川普從白宮玫瑰園發表聲明,宣布與國會達成協定:重新開放聯邦政府至2月15日,以便為府、院就包括邊境安全等爭議性問題談判達成一攬子妥協方案爭取時間。隨後,參眾兩院也相繼證實了該消息。這意味著,美國聯邦政府歷史上為期最長的一次“停擺”就此結束。

自2018年12月22日以來,川普和民主黨人圍繞著57億美元美墨邊境牆修牆預算相持不下,導致整個聯邦撥款方案被連帶凍結。這促使聯邦政府多個部門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跨年“停擺”,約80萬政府雇員被解雇,上百萬政府雇員領不到薪金,或被迫“休假”,或不得不暫時無薪工作,一些視窗部門、公共機構出現不同程度混亂、效率低下等狀況。

正如一些分析家所言,“修牆”只是川普和國會民主黨人此番博弈的“劫財”,而絕非症結所在。儘管川普一再強調“修牆對保護美國安全的意義”,稱“大量偷渡客和犯罪分子從邊界湧入,非牆不能阻遏”;國會民主黨人則反唇相譏,稱“修牆違背美國精神”,但實際上大多數偷渡客和跨境犯罪是通過其他管道過境的,“修牆”於事無補。

症結的關鍵是兩黨、府院之爭。在去年底的中期選舉中,共和黨雖擴大了在參議院的優勢,卻失去了眾議院多數席位,民主黨老資格政治家佩洛西成為眾議院議長。

一方面,川普希望用“修牆預算”搭車聯邦預算,重施自己慣用的“不斷試探並擠壓對方讓步底線”故技,為未來兩年的府院“遊戲規則”定下“我主動,對方被動”的主基調;另一方面,對方對他這一手心知肚明,也想借題發揮擠壓一下川普的政治舞台空間。

“停擺”開始後雙方更是閃轉騰挪、真真假假,時而擺出一副“讓我們來好好談談”的“柔軟姿態”,時而又祭起各種引人矚目的“小動作”相互讓對方下不來台。如佩洛西堵門不讓川普發表年度國情谘文演講,川普借口“節約”拒絕為佩洛西出國勞軍提供專機。

說到底,其目的都是希望逼對方在一份對自己有利(至少表面上如此)、對對方不利的協定上簽字畫押,從而可以在“第一個後中期”的府院博弈第一回合中宣布自己是贏家,對方是輸家。

很顯然,雙方最初都不願輕易“認輸”,並相信對方不會咬牙硬頂。畢竟,在歲末年初,政府雇員和輿情民意忍耐度有限,且此前最長一次聯邦政府“停擺”不過堅持了21天而已。正因如此,雙方才在“假妥協、真強硬”的一個個回合中先後挺過聖誕和新年。

但這不是長久之計。儘管政府“停擺”的實際影響,遠不像看上去那麽大——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在“停擺”期間,政府基本功能都保持大體正常,但輿情民意的壓力卻日甚一日。

曾有專業機構分析發現,這類政治僵局拖得越久,對執政一方越不利。畢竟,他們是乾活和負責的一方,事情耽誤了責無旁貸的只能是他們。ABC/華盛頓郵報1月25日的民調顯示,約1/5美國受訪者表示“停擺”對自己生活帶來不便,絕大多數受訪者認為,川普和國會共和黨人應首先對此負責,而反對川普的受訪者比例達到了58%的歷史新高。

正因如此,川普才會在一個無論如何無法自詡為“勝利”的“讓‘停擺’停擺”方案上妥協,這是典型的政治“止損”。雖然沒贏,但總比輸光了來得好。

但這只是“中場”而非“終場”,2月15日前若達不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協定,“停擺”隨時可能再度觸發。即便這次“停擺”終於“停擺”,川普和不妥協的佩洛西也隨時可能在其他問題上借題發揮,搞出新的“停擺”。要知道自1976年第一次聯邦政府“停擺”以來,一共只有21次“停擺”,僅川普時代就發生了3次。

陶短房(旅美學者)

編輯 肖隆平 校對 危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