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武不動乾坤,鬥不破蒼穹,男頻IP是個偽命題嗎?

作者|謝明巨集

編輯|李春暉 

豆瓣評分5.0,《武動乾坤》像一小塊突兀的黑,點在導演張黎光鮮的履歷上。在此之前,無論身為導演還是監製,他的名字都與“歷史正劇”、“品質劇”相連。

《大明王朝1566》《人間正道是滄桑》《雍正王朝》《大清鹽商》《少帥》……曾經最會拍“男人”劇的導演拍出了一部不成功的“男頻”劇(男頻:男性頻道,以起點為代表的男性向網絡小說),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無獨有偶,和《武動乾坤》同為天蠶土豆原著的《鬥破蒼穹》,也在9月3日接檔新版《流星花園》,登陸湖南衛視。

《鬥破蒼穹》比《武動乾坤》的IP更響,是天蠶土豆的成名作,改編劇在男性市場的期待度明顯高於《武動乾坤》。目前,《鬥破蒼穹》的收視表現也略優,收視率穩定在0.6%-0.7%之間,平均比《武動乾坤》高出0.1%。當然,《鬥破蒼穹》比它的前輩《流星花園》,收視還是很有差距的,儘管後者口碑稀爛。

一次、兩次、三次的失望,男頻IP到底還有沒有救?單一案例還可以說是片方改編的不好,集體仆街那就得仔細想想是不是根子上就錯了。

說得武斷一點,男頻+玄幻=死亡。2016年的《誅仙青雲志》就飽受詬病,2017年的《擇天記》也無聲無息,到了今年《武動乾坤》和《鬥破蒼穹》皆開局不利,用鐵一般的收視和口碑提醒著創作者們:清醒一點。 

是的,我們可以給這些電視劇找一萬種理由和借口:劇情注水、演技堪憂、改編不當。可一個無法掩蓋的共性就是:男頻IP尤其是最熱的玄幻題材,可能真的不適合改編電視劇。

從未存在的“爆款公式”

也許從拍攝初衷來看,張黎並沒錯。“選擇嘗試不同的類型,其實是與過去的自己對抗。”

他澄清過,拍玄幻無關“妥協”“背叛”,而是主動選擇,當創作方法、鏡頭語言面臨逼近“天花板”的陣痛,他亟需新變化來澆灌接下去的創作。 

但事實給了誠實又沉重的一擊。張黎仍是那個“能用電影語言拍電視劇”的導演,但他用自己的作品口碑驗證——影視圈曾篤信的“男頻IP+流量明星”的模式真的錯了。

一句話概括《武動乾坤》:一個出身草莽、身無長技的平凡少年林動的流浪冒險之旅。張黎將之歸納為“英雄少年成長記”,“雖是玄幻背景,但核心依舊是講人。只是這次年齡下沉到青年,講他們面臨困境,如何突破”。 

導演的背書,讓向來對玄幻題材避之不及的人,為《武動乾坤》貢獻了些許收視和點擊。但幾集看罷,即可認定:即便擅長男性劇的導演也挽救不了“玄幻男頻”這款毒藥。

張黎沒錯,楊洋沒錯,是男頻玄幻錯了。楊洋演得賣力,導演則呈現了個人一以貫之的電視美學表達。黑白定格閃回、人物局部特寫、不規則運鏡、大量唯美空鏡,都是高妙的拍攝手法。唯一陰差陽錯的就是與“男頻玄幻”的磁場衝突,好比再優秀的大廚也無法融合“性質相衝”的兩樣食材。 

問題出在“先期認同與認同出錯”上,男頻IP在被影視化之前都擁有廣泛的男性閱聽人和良好的品牌效應。但影視化卻經常破壞了大部分原著黨的先期認同。

究其根本,男頻小說影視化,始終處在一種只能拍給女性看的錯位境遇中。

平凡少年打怪更新的男頻玄幻小說,在改編成電視劇之後,基本就成為了女性觀眾的舔屏之作。《誅仙青雲志》《擇天記》《武動乾坤》《鬥破蒼穹》的男主分別是李易峰、鹿晗、楊洋、吳磊。很顯然,這些大男主電視劇的目標也是收割少女心。遺憾的是,更新打怪的劇情對於女生來說,真的很沒意思。

爭取男性觀眾呢?男頻作品的一大魅力在於複雜的世界觀以及各大家族、各種勢力的紛爭與恩仇,這些場景的還原,在現有技術水準以及投資環境下並不容易實現,況且主演還是不招男人待見的小鮮肉。

這種用戶雙向錯位,最終導致男頻改編的投入普遍大於女頻改編,撲街率也遠高於女頻改編。場景恢弘的男頻IP普遍投資巨大,《九州海上牧雲記》3億,《擇天記》近4億,《武動乾坤》更高達6億。只能說,投資越大,吐血越多。

白天不懂夜的黑

如果讓男性觀眾票選男頻IP的主演,恐怕大部分我們所看到的陣容都將不複存在。男頻IP的閱聽人是男性讀者,製片方想照顧的卻是女性觀眾,啟用流量小鮮肉,最終造出了“金剛芭比”一般的男頻玄幻劇。

人家要妥妥的少年感,結果鮮肉已經油膩;人家要失意發瘋,結果鮮肉把自己弄成了個傻子;人家要兄弟的鐵血柔情,結果鮮肉搞得像是姐妹情深。一千個讀者裡有一千個蕭炎,但《鬥破蒼穹》就是能給你第一千零一個,驚喜不兄弟?

流量崇拜在女頻改編劇或許喜憂參半,但在男性觀眾這裡是休想行得通。類型決定著作品的閱聽人群體分布,小說與影視劇屬於兩種不同媒介的作品,閱聽人群體分布具有各自不同特性。男頻IP要想成功,需要討好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 

不少男頻大IP的上馬,都是瞄準了《琅琊榜》的成功,但卻忽略了《琅琊榜》的原著本是耽美轉型的男頻。

《琅琊榜》如何在穩住大部分男性觀眾的同時,迎合了基數更為龐大、在社交網絡也更為活躍的女性觀眾,並不是單靠“製作精良”就能兩邊討好,須得“靈魂深處鬧革命”。

在《琅琊榜》的影視化中,類型與原著基本保持了一致性,“架空歷史觀的古裝權謀復仇劇”是對該劇最直觀的描述,而少量的“武俠”“耽美”“言情”則成為其類型以及風格上的重要點綴: 

這兩者之間的關係,非常類似於當下中國的主流文化與青年亞文化之間的關係,切合了當下大多數觀眾對於影視文本的審美需求:男性觀眾對於傳統的古裝權謀復仇劇具有深厚的審美需求,而女性觀眾對於“耽美”“言情”又有著不可割捨的迷戀之情。 

腳踏兩條船的遊刃有余體現在,《琅琊榜》在類型上保持了“一主一次”的關係,在男性觀眾的審美需求中加入了女性觀眾的審美需求,同時又沒有造成女性元素的喧賓奪主,做到了高程度的兩性審美融合。

在電視觀眾仍然是女性為主的大環境下,男頻IP的生存太空進一步被夾逼:單純的男頻題材近乎絕跡,想要獲得成功必須做到兩性審美融合。而市場上的大多數男頻,卻把自己弄成了不倫不類的“中間態”。男性觀眾不過癮,女性觀眾不沉迷。

男人也愛女人戲 

男頻改編還存在著一個技術性難題,那就是男頻小說幾乎不存在平行敘事。不管篇幅多大,世界觀多巨集偉,基本都是採用傳統的線性敘事。

但電視劇卻沒辦法用這樣的方法講故事。因此在男頻小說中明明目不暇接、酣暢淋漓的快節奏,放到改編影視劇中,節奏卻有所放緩,這也不單是注水的鍋。

同樣的敘事困境下,女頻IP的節奏緩慢卻更容易獲得觀眾的寬容。因為情情愛愛的事,怎麽能講邏輯、講效率呢?但以“推理懸疑”見長的男頻IP,就絲毫沒有拖遝的余地。 

同樣都是更新打怪,女頻IP的代入感也比男頻IP強太多了。看著魏瓔珞從宮女到妃子,怎麽就比看著林動從少年到男人更帶感呢?或許不止是女性觀眾更易共情,還輸在了男性觀眾的“倒戈”上。 

一個普遍卻有趣的現象:女性觀眾不一定會看成功的男性IP,男性觀眾卻有很大幾率被成功的女性IP所感染。富察皇后跳樓和傅恆戰死的兩集,抖音上出現了大波的男性觀眾泣不成聲的短影片。

口嫌體正直的男性觀眾,大多一開始並不知道什麽《甄嬛傳》《延禧攻略》。但被女性朋友安利之後,看得比女觀眾還帶勁。男人這種大豬蹄子,既然在生活裡都無法識破綠茶婊的低級套路,自然也會帶著強大的真情實感和后宮妃嬪們一起“傷春悲秋”。看劇時,很多女性觀眾一眼識破的虛情假意,到了男性觀眾那裡就成了濃情蜜意。 

女人愛看女人戲,其實男人也愛看女人戲。這麽多年的女人戲看下來,審美習慣早養成了。以往的國民劇《還珠格格》、《流星花園》、《甄嬛傳》,哪怕是《琅琊榜》,哪一部離得開女性觀眾的助推?最近不都在討論男人“娘化”的問題嗎,寄望“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男性觀眾一夜間拋棄女性題材,本來就不現實。人家可是看《回家的誘惑》長大的啊!

2017年中國網絡文學作家富豪榜上,排名前十的作家均為男性,且作品均為"男性向"的玄幻、武俠、歷史類。其實呢,男頻在付費閱讀上稱霸,女頻在影視改編上爭春,大家各安其位不是很好嗎?要是妄想“既然這麽多人願意花錢看這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得多火”,那恐怕要希望落空了,甘蔗沒有兩頭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