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歷史上南方為什麽打不過北方?

曹魏滅了蜀漢,司馬晉滅了孫吳,北方的隋滅了南陳等江南政權,北宋滅了南唐等江南政權,金滅了北宋,元滅了南宋,燕王朱棣北方起兵奪了南京朱允炆皇帝寶座,清兵入關滅了明朝和李自成、張獻忠,從中我們發現一個規律,如果同是中原民族之間的戰爭,結果一定是江南的打不過江北的;如果是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之間的戰爭,肯定是步行的打不過騎馬的。為什麽會出現這種一邊倒的結局呢?

中國的地形北高南低,從北向南打,叫南下,有一種天然的優勢,能取得勢如破竹的成效。而從南往北打,叫北上,存在著“仰攻”的劣勢,往往很難奏效。雖然這更多的是心理因素,但我們看看歷史上的那些戰爭,確實有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南下的往往取攻勢,是一種志在必得的討伐和統一。而北上的往往取守勢,屬於迫不得已被動挨打,自顧尚且不暇,還何談統一。南下為順,北上為逆,以逆抗順,勝敗就自然可想而知了。

冷兵器時代,決定一場戰爭勝敗的往往不是人數的多寡,而是士兵的戰鬥力。戰鬥力包括士兵的身體素質、戰鬥意志和武器裝備。北方士兵的身體素質通常要比南方的要高,江北吃麵的要高於江南吃米的,遊牧民族吃肉要高於中原民族吃素,所謂北方人剽悍,南方人文弱,文弱的南方“秀才”當然打不過剽悍的北方大漢。再說戰鬥意志,北方士兵的戰鬥意志普遍比南方士兵強,士兵的戰鬥意志強,戰鬥力就強。說到武器裝備,主要是指中原民族與遊牧民族對比而言,北方遊牧民族的軍隊主要是騎兵,而中原民族的軍隊主要是步兵,冷兵器時代的戰爭,騎兵和步兵廝殺,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受經濟條件、教育水準、生存環境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中國的南方和北方形成了迥然相異的文化特質,北方人尚武,南方人尚文,所以江南多出才子文人,北方多出名將俠客。在科舉時代,能考中進士的多為江南人。可有一利就有一弊,文能治國安天下,卻不能開國打天下,打仗這種刀頭舔血的差事,卻不是滿腹詩書、妙筆生花的讀書人所擅長的,所謂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兩軍對壘、兵臨城下的關鍵時刻,子乎者也那一套一點兒也用不上,誰的拳頭硬誰就是老大。

我們看看中國歷史上那些南北戰爭爆發時雙方的領袖都是誰就清楚了,北方往往都是開國帝王一代雄主,比如西晉的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元朝的開國皇帝元世祖忽必烈,清朝的無冕之王多爾袞,他們無一不是雄才大略的一代人傑。而他們的對手呢?往往都是些子承父業腐敗墮落毫無進取心的家夥,比如不修內政又窮極奢侈的孫吳末代皇帝孫皓,耽於享樂、荒廢朝政的南陳後主陳叔寶,喜好聲色、醉心於詩詞書畫的南唐後主李煜,踢一腳好球、寫一手好字卻重用奸臣的藝術皇帝宋微宗趙佶,剛愎自用、自毀長城的崇禎,還沒坐穩皇帝寶座就已經腐敗的李自成,心狠好殺處事極端無厘頭的張獻忠。

當然,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有很多,除以上所說的外,還有前線將領的指揮藝術、氣象地理條件、後勤保障供應等等,可要輸掉一場戰爭,有時甚至有以上一條就夠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