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樂山,江邊的大佛和崖壁內的墓穴

旅行 攝影 生活

Mister Du

■不忘初心,純粹如你

樂山,古稱嘉州,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洶湧,每逢夏秋水患頻發,故當地居民建大佛,築城牆以抵禦風浪,是為嘉州城。

大佛稱樂山大佛,於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匯流之處,通高達71米,是至今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因水患而興起,又因浪平為城,這個城市的文化早就在這大風大浪,波濤洶湧中,歷經磨礪,從而定格。

前一天的徒步,以至於第二天醒來,雙腿依然酸疼無比。拖著那仍然疲憊的身軀,隻身前往樂山大佛。依稀記得最早認識樂山大佛,是在念小學時的某本課本上看到。當時第一眼看到,雖只是一張圖片,但是它坐立於江邊,嵌在崖壁上的巨大的佛像讓我驚歎不已,印象深刻。

凌雲寺

搭乘公車直接來到了景區門口,一塊塊巨大的岩石和茂密的植被出現在眼前,而剛才還是那空曠的岷江河堤和公路並行。

沿著階梯,穿過巨大的岩石,裡面綠樹成蔭,古木參天。猶如一處深藏在岷江旁,凌雲山深處的修行之地,清幽,靜謐。

修建於此的凌雲寺,最早創建於唐初,開元初年,大概是公元713年開鑿佛像,寺廟當時由於擴建,所以如今在我眼前的凌雲寺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唐代時期建造的凌雲寺早就毀於元順帝時的戰亂,明代雖然進行了兩次較大的修複,不過明末的兵禍,又被毀於一旦。而此時,眼前的這座凌雲寺,則是康熙六年重新修建的,此後,又經過多次修繕,才保存至今。

寺廟內,香火鼎盛,不少信眾都是遠道而來

江水交匯之處,可謂涇渭分明,不同的河水,也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已有上千年歷史的樂山大佛

穿過那香火鼎盛,卻又遊人如織的寺廟,往山邊的峭壁走去。撥開那蔥蔥鬱鬱的樹木,植被,眼前的大渡河,青衣江,岷江,還有對面的樂山城,映入眼簾。

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在此匯聚,而河流的顏色也是不盡相同。

沿著那通往大佛的小路向前,在一峭壁旁,小路成了階梯,並且沿著那陡峭的峭壁,一路往下,而大佛就在階梯旁邊。

階梯非常陡峭,而且狹窄,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扶著階梯的扶手,一步步往下。而那尊高達71米的摩崖石刻佛像就在身邊,巨大,宏偉,置身其中時,其壯觀得令人歎為觀止,難以置信!這是硬生生地在一座大山,開鑿出來的佛像。我想,稱之為奇跡,也毫不為過。

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竣工於貞元十九年(803年)工程浩大,歷史了約90年才完成。

大佛腳下

沿著階梯,終於下到了河堤旁,佛腳下,仰頭望去,猶如一座大山豎立眼前,氣勢恢弘。山是一尊佛,佛亦是一尊山!

71米高的大佛背山崖,正襟危坐,面朝三江,法相尊嚴,安穩慈祥,與樂山城隔江相望。

沿著岸邊繼續前行,又回到了凌雲山上,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凌雲與烏尤兩隻之間。發現了“麻浩崖墓“,這種有著一千八百多年歷史的墓葬形式。

麻浩崖墓博物館

岩壁內的墓葬群

崖壁內

隻開放了部分墓葬群

崖墓內

走進博物館內,只見館內的桔紅色的崖壁上出現一個個洞穴。心裡非常好奇而又有些緊張,畢竟眼前的這是有著千年歷史的墓葬群。相比於樂山大佛前的遊人如織,眼前的麻浩崖墓可以說是遊人寥寥。

走進了其中一個洞穴,紅色的岩壁上有不少歷史久遠的浮雕。

據考證,崖墓至今已有一千八多年歷史,流行於東漢以及南北朝時期。主要位於凌雲山與烏尤山兩山之間的溢洪河道東岸。

繼續往裡面的墓室走去,光線也逐漸變得越來越暗,通道也變得狹窄,矮小。墓室裡面規模龐大,結構複雜,各種墓室遍布其中,走在墓道內,根本分不清東南西北。許多墓室都用鐵門封了起來,不然真的可能有在墓室裡迷路的可能。

出了崖墓後,繼續沿著山裡的主道前行,前面則是烏尤山了。就這樣,不知不覺從凌雲山走到了烏尤山。

烏尤山上的烏尤寺

相對於凌雲山,烏尤山更像是一座孤島,離堆。四面環水,孤峰豎立。從凌雲山的麻浩崖墓下來後,在穿過岷江上的濠上大橋,就來到了兩千多年前,蜀守李冰的治水工程的遺跡,離堆,即烏尤山。

坐落於烏尤山最高處的烏尤寺,至今也已有千年歷史,原名正覺寺。最早始建於唐朝,宋朝改名烏尤寺,至今。

但是,眼前的這座千年古刹也是飽經風霜,曾經在明,清時期,兩度毀於戰亂。而眼前的寺廟建築,也多是清朝末年和近代所建。寺門高開洞庭野,蒼崖半入雲濤堆。

站在位於山頂的烏尤寺,寺廟前的廣場,視野開闊,近處的三江匯聚,遠處的樂山城一覽無遺。

一尊佛,兩座山,三條江,這就是樂山城的故事。歷史與信仰在這流淌,扎根,繁衍,生存。

至此,我的樂山的旅行也畫上圓滿的句號,接下來,我則要繼續趕回成都。下山的過程中,遇見了一位外國小哥,巧合的是,他是我上午搭乘公車前來樂山大佛時,同車的一位乘客。似乎,他也認出了我,他望了我一眼,我也看了他一眼。看著他支支吾吾的,似乎是遇到了些什麽困難,和他打了招呼後,他似乎頃刻找到了救命稻草般,用英語巴拉巴拉地和問起了路,說了一大堆,再三確認這是下山的道路後,終於如釋重負。並向我大吐苦水,因為這一路問了不少路人,都因為不會英語而讓他焦急萬分。

後來,一邊下山,一邊聊天得知,他是複旦大學的留學生,居然不懂一句中文就自己出來旅行了。一路上,他開開著玩笑和不斷吐槽著中國有太多的Chinese,香港有香港Chinese,四川又有四川的Chinese,上海又有上海的Chinese,讓人哭笑不得,而我為此也只能深表同情了。畢竟,作為一個中國人,我也只會說兩種Chinese,更別談這位來自國外的留學生小哥了。

文字:Mister Du

攝影:Mister Du

編輯:Mister Du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