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按我說,“印度神片”神話早該歇了

導 語

這幾天,二哥被一張神秘截圖給吸引了。端午檔電影,清一色某分數——除了看起來最能打的印度片《無所不能》。

《摔跤吧,爸爸》之後,每個月一部印度片,似乎成了中國市場的標配。只要火了一種類型,那麽,所有人都覺得有機可乘——哪怕是一度看起來像黑五類的《何以為家》。

看印度片,等同於看鄰居上樹開掛,反正,就一個爽字。曾幾何時,港片和韓片也有相同勁道的爽,但現在,“爽"是屬於印度人的。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爽片”成為了某一類電影的代名詞。

這類影片粗暴、直接,往往不考慮邏輯內因而隻重所謂跌宕刺激、大快人心的情節效果。稍稍鋪開分析,就能發現其粗製濫造空心菜的本質。

印度電影《無所不能》,就是這類為了“爽”而“爽”的典型。

影片表現的東西是近年來院線印度片的老把戲,千篇一律的社會問題:強姦案、警匪勾連、弱勢群體的反抗。

全片圍繞著一個“怒”字展開,故事涉及愛情、歌舞、復仇、犯罪等多重元素,又將這些元素放進一個很硬套路的三幕式結構裡。先烘托,再虐殺,最後痛快反轉,未看成片就能基本確定情節走向,上來就為觀眾鋪設好了立場。

這當然不是什麽了不起的大問題。影片如果能夠把細節填充好,每一幕做到順暢、合理、自圓其說,那麽依舊可以是一部及格線上的劇情片。然而,《無所不能》沒有腳踏實地的思考文本內容,反而去追求飄高的編排技巧,最後呈現出來的東西,說的好聽一點,是超現實的魔性風格。直白一點,則是假大空的低智爛片。

這兩者,都與影片本身帶有悲劇色彩的社會題材相差甚遠。

究其原因,還是浮誇姿態惹的鍋。

比如,影片講的是盲人為愛“無所不能”的復仇故事,男主身披主角光環本無可厚非,卻偏偏要把復仇戲碼宣揚的花裡胡哨,吊足觀眾胃口。實際上呢,不論是惡人還是受害者的反擊,其作案手法、過程都非常的浮誇、非常的不現實。似乎在印度社會,沒有屍檢、沒有指紋腳印檢索、沒有智商在線的警務人員,一切都隨著劇本編排,來去自如,想當然。

影片開始時表達過男主在看不見的情況下能夠順暢、自信的生活,但不代表他是黑暗中的散打冠軍;他是盲人,不是盲神仙。可一旦進入那個爆裂的打鬥情景(此時腦補了強轟刺耳的配樂),男主每一回合的勝利,都不是依靠盲人的巧勁或者智勁,而是依靠健全人的狠勁、猛勁。

到結尾,甚至表現出來一點兒超級英雄電影裡的超能感,子彈都可以避,盲眼都可以精準殺人,再加上雨夜壓低的慢鏡頭……可這畢竟不是在講盲俠。為愛復仇,可以激發異能的故事,仿佛也跟本片的主旨並不合拍。

即便如此,影片還非要為之加上一個險勝的過程,結果就是跟男主打鬥的惡人們都一副活該送死、智商欠佳的蠢樣。想法是高智商犯罪,現實是配音演員的口技騙過了所有,最後唯一的證人也是盲人,主人公順利過關,硬是拗出來個眾生皆盲、皆大歡喜。

你可以說壞人的報應,來的就是這樣理所應當。但強行拚湊的完美犯罪,也只能滿足蒙蔽自嗨的觀眾。

所以,每一場所謂復仇的重點戲份都沒有被好好雕琢,只是粗暴地打、傷、死,惡得到懲治;牽強的誘敵、反轉、神奇獲勝,好人終究幸運。最後,法律不是無所不能,弱小也能戰勝邪惡,幾句擲地有聲的台詞就能讓觀眾跟著男主一起高潮、大呼過癮,殊不知,這份憤怒的起源與爆發都來得如此莫名其妙。

這麽一看,霸道又自信的《無所不能》還真是有點我國爛片的味道:自戀、元素眾多因而自以為複雜、自以為狠、自以為聰明。推動故事發展的主要線索缺失邏輯,要求觀眾跟著無腦情節走(事實上也總有觀眾願意這麽去做),最後達到一個標準答案性的預期——惡有惡報,大快人心。

那些非常突然的變故,那些漏洞頻出的細枝末節,那些大忽悠和小兒科,全部被直接、誇張、搞笑和不明所以混亂作一盤。當披著沉重外殼的《無所不能》顯現出嘻嘻鬧鬧土嗨片的特質,其愛情和歌舞部分的突兀尷尬,反倒變得正常起來。

·END·

- 作 者、編輯 -

影迷

擅長白日做夢

-

郝小杓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